2015-04-26 加右
作者︰关为 来源︰优恪网 又一条关于食品安全的重磅消息刷爆社交媒体,这一次并非负面,而是积极正面的信息——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通过人大审议,新增条款数目多达50条。 请随优恪网一起来看看,这部法律严在哪里?能改变什么? 婴儿配方奶粉一直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中无法抹去的“痛楚”,曾经一次次的食安事故也不断地提醒着老百姓和监管者不能对它放松警惕。 新法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产品配方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注册时,应当提交配方研发报告和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别小看这一个“注册”,与以前的“备案”相比,新法对于奶粉配方的管理将更加严格——“备案”的门槛较低,更多依靠企业自律,因此才造成了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配方过多过滥的现状。 据悉,目前国内平均每个奶粉企业拥有20+个配方,全国总量近1900个,这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的2-3个配方/企业的数量相比,相差甚远。 而新法实行“注册”管理,意味着国内奶粉企业提交的配方研究报告必须通过监管部门的审核之后,才能获得生产许可。 以往那些为了营销而在原有配方基础上仅增加1-2个营养素就敢当作“专为XX宝宝设计”的“流氓新品”,在新法之下将很难生存。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了保健食品在其标签中必须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这对于目前许多关注健康但又不得要领的人们将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别把保健食当药吃。 此外,新法还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应当真实,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相一致,载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 许多保健食品打着“食品”的旗号进行“治病”的宣传,就是因为当中含有一定的药物成分才会这么“神奇”,引得大爷大妈们追捧,有数据显示,退休后“人闲钱多”的人群是消费保健食品的大户。 新规的出台,使得厂商不得再以“致病、预防”等字眼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 随着电商交易平台的愈发成熟,老百姓在网购食品方面的花销与日俱增。 根据淘宝网2013年5月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中国有196万的妈妈选择网购“洋奶粉”,总额高达163亿元,数字之大令人乍舌。 而这当中的安全监管问题,却一直处于“真空”状态。 此次修订后的新法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的,还应当审查其许可证。” 此举对于京东、淘宝、1号店等网络电商平台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电商应当对在其平台销售的产品背后的经营者实行“实名制”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完善、放心的网购食品安全环境。 新法中规定,“国家对农药的使用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农药残留一直是老百姓时时关注却又无法通过一己之力而有效改善的“痛楚”。 针对这一新规,优恪网采访了食品安全博士钟凯,他表示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对于农药部分的新增条款会配合相关具体政策,例如财税、处罚、补贴等进行实施,新法鼓励农户们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替代农药,而对于原来的部分剧毒、高毒的农药,由于客观原因暂时无法做到“一刀切”式的禁止。 因此,从食品安全实际角度出发,“加快淘汰”体现了我国对剧毒、高毒农药严厉监管的决心,并符合当前国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