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我们的孩子,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gyy1975 2015-05-25
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学法的目的在于树立法治思维,培养法制意识,要注重进行针对性、差别性、趣味性教育,培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自我教育性。学习时,可以采取“看、听、赛、写、讲”多种形式,尽量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一“看”,就是要多看书、看报,浏览杂志、网络,观看宣传墙报、电视宣传片等,从中接收法律知识。二“听”,就是多听取专业法制讲座,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三“赛”,就是组织各种类型的法律知识竞赛,对所学法律知识巩固提高。四“写”,就是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理论文章等,增强感性认识。五“讲”,就是宣讲法制,把所学的法律知识向同学,向群众进行宣讲,教育更多人遵纪守法。

  (二)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自觉守法

  青少年学法是为了更好地守法用法,通过对法律的学习和认知,要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青少年守法,关键要加强道德修养,修心养性,遵纪守法,力求做到“三戒、三离、三从、三慎”,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戒除各种不良习性、心理、行为,做到“三戒”。

  一戒三种不良习性。首先是戒“贪”,“贪”,是指对某种事物欲望总不满足,有很强的物质占有欲。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爱占小便宜、小偷小摸。贪得无厌必自毁,贪念容易诱发侵财型犯罪。其次是戒“奢”,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奢欲难填,一旦物质上的欲求得不到满足,铤而走险的结果必然是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次是戒“懒”,爱因斯坦说过:“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懒惰必一事无成,勤奋能征服一切,要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增强社会责任感,如果成天无所事事,就会想法生事滋事,造成社会危害。

  二戒三种不良心理。包括戒“妒”, “妒”是指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嫉妒是人之天敌”,妒则失智,嫉妒心太强,就会冲昏头脑,丧失理智,产生犯罪,酿成悲剧。戒“怒”,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端愤怒能吞噬一切,易诱发激情犯罪,冲动必受惩罚。戒“仇”,大的仇富、仇官、仇社会,小的对个人或一些小事产生仇恨心理,一旦控制不了,使仇恨让自我“燃烧”,造成的后果不言而喻。

  三戒三种不良行为。包括戒“玩”, 玩物则丧志,要远离网吧、不良游戏等,要培养高尚的情操,自觉摒弃各种不良嗜好。戒“恋”:就是不能早恋,早恋是娇艳的罂粟花,看似美丽,实则有毒,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阅历较浅,生活经验欠缺,早恋的直接影响是影响学业,浪费青春,酿成苦果。戒“帮”:拉帮结派、要正确区分友谊和所谓“哥们义气”,对他人包括朋友的要求,要保持清醒头脑,运用法律的标准去衡量,三思后行,否则会酿成大错。

  2、远离各种不良诱惑,做到“三离”。

  一要远离黄色文化。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黄色文化如章鱼,更如“毒蛇王”,你只要对它动手,迎战你的是一群毒蛇;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蒙胧的冲动,对黄色的东西抵御力较差,要自觉抵制诱惑,远离“色之刀”。

  二要远离赌博行为:“赌”即赌博,拿财物作赌注比输赢。赌博危害不可小视,“十赌九输”,由于赌博,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先例不少,还极易引发诸如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这方面的教训往往是非常深刻的。

  三要远离吸毒贩毒:吸毒可致人精神麻醉,使人丧失意志,染上毒瘾后,对人体危害非常之大,就会万劫不复,“一人吸毒,全家受罪”,青少年要提高警惕,谨防误服,给自己、给家人、给社会造成重大危害;贩毒是重罪,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是禁止的,贩毒50克以上就可判死刑。

  3、从小、从细、从我做起,做到“三从”。

  一要从小做起。要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树立自尊、自立、自强意识。俗话说,“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小时偷针,长大成精”,从小就要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习惯,注重生活小节,杜绝不良嗜好。

  二要从细做起。细节决定成败,要注重细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青少年要从不吸烟,不喝酒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法律法规的细微之处抓起,法律提倡的做到位,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三要从我做起。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青少年要以自身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周围的人,言传身教,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好儿女,努力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4、谨慎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到“三慎”。

  一要慎“交”。交朋友要注意,多交良友、诤友,不交损友、狐朋狗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友要做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不能贪图一时快乐,任意而为。

  二要慎“学”。学习要有选择性,多读有益书,多走榜样路,多做有益事。要明白并非“开卷有益”,不良的书不看,不良的电视不看,不良的行为不学。

  三要慎“行”。行为产生结果,对身边涉及到与法律有关的事,要“三思而后行”,谨慎行事,抓早抓小,从事物发展的开始抓起。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才开始便应想到后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不好的开始可能是失败的全部。

  (三)青少年要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用法。

  青少年要注重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的培养,树立起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正确运用法律武器,加强自我防范,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及时化解身边矛盾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防侵害。要通过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自我教育,正确行使种权利和履行义务,自觉抵制违法犯罪的引诱和侵害。近来网上炒作的学校校长带在校学生(都是未成年人)开房的海南万宁事件和系列校园性侵案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表明很多学生防范意识不强,没有正常的戒备心理。

  2、防歹徒。正遇到不法侵害时,要讲究与歹徒斗争的方法,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以躲避免受违法犯罪行为侵害为自己的首要目标,不提倡同违法犯罪分子正面搏斗,要遇事不慌,机智勇敢,设法摆脱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有条件的话要及时打“110”报警。

  3、保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一些突发性应急事件的紧急处置。一是人身安全,主要是在校学生在上学和放学途中尤其要注意交通安全,上下课和集体活动时要防踩踏事故发生,暑假寒假期间不能私自外出,要置于家长的管控范围内,防止出现意外。二是财产安全,要尽量不用奢侈品,减少犯罪提示,做到财不露白,一般情况特别是夜晚,不能单独外出。三是要学习好灾害应急处置知识,认真学习好应急逃生知识,当地震、火灾、洪灾等自然灾害来临时,能正确应对和防范处理,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全社会共同关心青少年在法治氛围中健康成长

  青少年处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爱和监护下,青少年在法治社会中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包括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协同作用,做到学校尽职、家庭尽责、社会尽力。

  (一)学校尽职。一是学校要发挥普法教育工作主阵地作用。青少年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加强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是学校应尽义务,要做到法制教育“六进”(进教材、进课程、进作业、进竞赛、进考试、进考评),形成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学校要加强依法创建工作。结合基层“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把学校法制教育纳入考核评比内容,明确创建标准和内容,对达到要求的授牌公示,在全社会推广,达不到要求的黄牌警告,增强学校普法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三是法制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教师中培养教书不育人不如不教的意识,在学生中树立品德和能力同样重要的理念,因材雕刻,因刻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达到出经验、出效果、出人才,不出教训、不出问题、不出隐患的实际效果。

  (二)家庭尽责。一是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子不教,父母过”,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要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职责,对孩子要关爱不能溺爱,要关心不能偏心,要放心不能放手,加强对子女身心两方面的培养,既要关心其生活和成绩,也要关心其品德和素质。二是全面落实家访制度。老师要定期进行家访,学生家长要为家访创造好的条件,掌握好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带苗头性的问题,三要加强家校互联互动。学校和家长要保持紧密联系,共同把学生教育好,碰到问题和困难时,加强沟通,不能互相推脱责任,把有问题的学生直接推向社会。

  (三)社会尽力。关键在高度重视、部门联动。相关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完善方案,做到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各方落实,全社会一盘棋,共同把青少年法制教育抓好,特别是对流浪青少年,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要有针对性地纳入监管当中,不能任其随波逐流。关键在大力推动、常抓不懈。要按照“六有”(有规划、有地位、有经费、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标准,把青少年普法教育纳入“六五”普法规划,纳入日常工作的突出重要位置,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