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之:浅说林黛玉

 张官营老军 2015-05-25

文/红楼浪子孙爱民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林黛玉,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悲剧人物之一。高鹗笔下的她是很凄惨的,贾母的变心,又有凤姐、袭人等人的使坏,最终导至了她与宝玉的“木石前盟”破局。她先是独自一人悲凉地焚诗稿,后是凄惨地悲嚎宝玉而亡,这些够悲剧了吧?是的,绝对是悲剧。但是,这只是高鹗笔下的林黛玉,并不是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应该是更大、更绝大的悲剧。我先来说说贾母变心,书中第二十九回,原文: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如果我们读者看不懂书中的第二十九回,那可是太遗憾了。因为,在这一回书中暗隐着大量的事情,而且暗隐的都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情。在这儿,我只先揭贾母的这一段话。元春的端午赏下来以后,很明确了,独宝钗与宝玉的赏在规格上是一至的,这就是要促成二宝的“金玉良姻”。可贾母这位智慧的老太太却给王夫人一党来了个装傻充愣,硬装没理解元春端午赏之意图。她们一计不成,再起波澜,元春下懿旨,去清虚观祈福打醮。没办法,贾母只得带着一行人来到了清虚观。这时,王夫人、薛姨妈、元春这一党人的代言人张道士出场了。张道士来给宝玉提亲了,张道士提亲完全是个由头,她们真正的用意是,张道士一提亲,老太太肯定得表明自己的态度,她必定是要拒绝这门提亲的。因为,老太太得维护宝、黛的“木石前盟”之局。再者,元春的端午赏的用意己经明摆着呢,你老太太敢违背贵妃的心思吗?不能吧?那老太太就得赞同“金玉良姻”。这一切,就是要硬逼老太太选择二宝的“金玉良姻”。可她们万万没想到,聪明的老太太继续装傻充愣,就是装没明白,反而是高明地反击了一招,将王夫人一党人彻底击败了。请看老太太说的第一句话,“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老太太的这一句话是直接指向薛姨妈的。您就是把《红楼梦》翻烂了,您也找不到哪位和尚说过宝玉不该早娶的这句话。反倒是薛姨妈她逢人便说,有位和尚说过宝钗的一句话,书中第二十八回,原文: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语,所以总远着宝玉。昨儿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

  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宝钗的心理活动。正是这看似不显眼的一段文字,却告诉了我们最重大的隐情。细心、有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薛姨妈她在撒谎。因为薛姨妈说的是:“金锁是个和尚给的!”金锁是和尚给的吗?绝不是的。莺儿早己经说明了宝钗金锁的来历。请看莺儿的原话:“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莺儿的话是最好理解的了,她说是和尚只给了宝钗八个字,既“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而且,还得将这八个字凿在金器上。而薛姨妈说的却是,“整个儿一个带字的金锁”全是和尚给的。这不就是在撒谎嘛,和尚不仅没有给宝钗金锁,他连“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也没说过。薛姨妈她就是在撒谎。贾母在此处明点“和尚说的”宝玉不该早娶,就是说给王夫人一党人听的。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利用“和尚说的”在撒谎,贾母点出宝玉“不该早娶”,其实就是软中带硬地拒绝了二宝的“金玉良姻”,再一次地维护了宝、黛的“木石前盟”。贾母剩下的话也是在全面地维护黛玉的“木石前盟”。黛玉己是孤儿,没有了金银,不怕的,我老太太替她出嫁妆。可怜的老太太一个人孤军奋战,打散了王夫人一党的如意算盘。使得王夫人等人在书中,再也没明显地提出来“金玉良姻”。可年少不懂事的宝玉、黛玉哪里会明白老太太的这一番苦心。从清虚观刚一回来,黛玉就又赌气地派宝玉了个不是,他们二人又是大吵大闹了一次,一连几天都没能和好。这时候老太太又气又急的心疼了,原文:

        老人家急的抱怨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咽这口气。"自己抱怨着也哭了。这话传入宝林二人耳内。原来他二人竟是从未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语,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泣下。

  我只先解老太太的一句话,就是这“不是冤家不聚头”。老太太见他们二人闹大发了,便着急地说了这一段委屈的话。其实,老太太这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半公开地表态了。你们两个小冤家别打别闹了,就是你们俩的“木石前盟”了,只要我老太太在一天,就不会再有任何的改变了。那这二玉听懂了吗?当然是听懂了,要不然怎能是“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头细嚼此话的滋味,都不觉潸然泣下。”请注意“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这“得了”二字,就点明了老太太是在正式地表态了。贾母的这个态度不仅仅是说给二玉的,更是说给王夫人一党人的。在书中的第六十六回,兴儿同尤氏姐妹的对话中说道: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这己经是六十六回书了,也是书中的第二春了,从兴儿的口中我们依然能够断定,老太太没有改“木石前盟”为“金玉良姻”的意图,老太太的立场仍然坚定着,没有丝毫变卦意思。有人会问了,那到最后二宝的木石前盟怎么就破局了呢?书中第五十七回,原文:

  紫鹃笑道:“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姑娘是个明白人,岂不闻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慧紫娟的这段话中,暗伏、暗隐着书中一个最为重大的秘密之一。紫娟说老太太若是不在了,那你林姑娘可就要受人欺负了。对了,这句话就是暗伏着在书中的最后,紫娟说的这一番话应验了,老太太真的就是“不在了”。也就是说,黛玉失去了老太太这座靠山,她也就任人欺负了。贾母她突然地故去了,没有了老太太这把强大的保护伞,黛玉与宝玉的木石前盟也就铁定了是要破局的。那这木石前盟破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黛玉又是怎样任人欺负了呢?书中第七十七回,原文:

  姑娘笑道:"我早进来了,却叫婆子去园门等着呢。……,屋内只你二人,若有偷鸡盗狗的事,岂有不谈及于此,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

  晴雯是个“小”黛玉,这个“小”是按人物在书中的重要性及戏份儿的多少而定的。她既是“小”黛玉,这就是说晴雯的身上伏黛玉之事。宝玉到多浑虫家去探望病中的晴雯,二人都说了些掏心窝子的话。晴雯的嫂子灯姑娘(多姑娘)在屋外听到了宝玉与晴雯的对话,她才知他们主仆二人的清白。在这儿曹雪芹给这灯姑娘安排了书中最重要的台词之一:“谁知你两个竟还是各不相扰。可知天下委屈事也不少。”这句话是指宝玉与晴雯亲近地相处了多年,但他们二人并没有外面乱传的男女间的不才之事。灯姑娘的这句话放在晴雯的身上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这句话要是在影射林黛玉的话,那可就有天大的了。实质上灯姑娘的这句话,就是在暗说宝玉与林黛玉的。也是在暗伏他们二人在书中有天大的冤案!什么冤案?只能是男女之间的不才之事。我为什么说他们二人是冤案呢?因为,曹雪芹早己为此冤案打下了伏笔。

  宝玉的通灵宝玉上有字: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一除邪崇,是发生在第二十五回中的事情。二疗冤疾呢?在书中没有体现出来。宝玉的这个“冤”更是没有影的事。这个“冤”其实就是暗指宝、黛二人被人脏派上了的“冤”案!这个“脏派”只能是指男女间的不才之事。那宝玉能跟谁能搭上呢?只能是书中唯一的一位人选——林黛玉!贾母突然的故去后,紫娟的话怎能不应验?王夫人一党人可不就为所欲为了!当然,这脏派人的龌蹉之事,王夫人、薛姨妈是不会在表面上做出来的,必定得是借刀杀人才好。我举两个小例子,书中第五十二回,原文:

  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自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就是这一段不起眼的文字,就把赵姨娘的坏心完全暴露了。这哪是赵姨娘她顺路的人情?分明是时刻要抓二玉的“现形”来的。宝玉、黛玉见她来了,二人心知肚明,惹不起这小人,咱还躲不起么。所以宝玉看了黛玉的眼色就走了出来。书中第七十三回,原文:

  问他什么事,小鹊不答,直往房内来找宝玉。只见宝玉才睡下,晴雯等犹在床边坐着,大家顽笑,见他来了,都问:"什么事,这时候又跑了来作什么?"【庚辰双行夹批:又是补出前文矣,非只张一回也。】小鹊笑向宝玉道:"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说着回身就去了。

  现在明白了,黛玉诗中的“风刀霜剑”在这呢,赵姨娘。从古到今,枕边风这种武器那都是很灵的,亦是很强大的,可杀人于无形之中了。大家族在权利上的斗争是一定有的。我们读者应该早就注意到赵姨娘,她害宝玉、凤姐一次了,让通灵宝玉破解了(一除邪崇),她是不会善罢干休的。紫娟的几句玩笑似的话,贾宝玉都禁不住的。如果要害宝玉必得先除掉宝玉的“心头肉”(林黛玉),而黛玉一出了事,宝玉一定会垃垮下来的,这样,她与儿子贾环就可全胜了。这可是第七十三回书了,在这段文字之旁有一句脂批,脂砚斋点出来小鹊的到来是“又”来了,这也可见赵姨娘的坏心是从没断过的,小鹊是总来报信儿的。赵姨娘她这种小人,什么样的谣言不敢造呢!什么样的谣言不敢传呢!老太太这突然的一走,那这“风刀霜剑”肯定是会更猛烈地扑向黛玉的,这风言风语一定是传遍了宁荣二府的角角落落人人皆知的。您想,多愁善感的黛玉听见了这些谣言,她会怎样?她一定是要“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如果黛玉是高鹗笔下病死的,那这句“质本洁来还洁去”怎能体现出来它的价值?!己经无依无靠的黛玉她会忍下这谣言吗?不会的,书中这位身体最柔弱、经常哭哭啼啼的姑娘,她一定是选择了最强硬的方式来回击她们,自杀!只有自杀才是最有力、最强硬的。她以死来抗争谣言!她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她以死来证明她对宝玉的爱!所以才有后面这句“强于污淖陷渠沟”,不苟且偷生了,不活着了,这才是真正的最绝大的悲剧!这样才能体现出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最大价值!也只有林黛玉的这样一死,才能牵引出来宝玉的“二疗冤疾”。宝玉一定是伤心到要死了的地步了,这时,僧道二仙又及时地出现,照样用通灵宝玉再次地救了二爷一命,这应该就是贾宝玉“二疗冤疾”的整个过程。

  有红学大名家撰文说,七十八回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与林黛玉无关,就是宝玉单祭晴雯的。我对此说表示反对。您想,因为黛玉的死,宝玉一定是神智不清地要死要活的了,他还能为黛玉写什么祭文吗?参照第五十七回中,宝玉因紫娟说黛玉要走的一句话,他就痴傻起来。如果这黛玉一死,那这宝二爷焉能有命在么?还能拿笔写出什么样的诔文么?绝不可能的!所以,聪明的曹雪芹把宝玉祭黛玉的诔文,提前写到了第七十八回之中,借明祭晴雯来暗祭后文中死亡的黛玉。宝玉在祭晴雯时谁出现了?对了,就是林黛玉,作者这样的安排绝不是什么样巧合,他就是故意而为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