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地理概論

 公司总裁 2015-05-25

壹、七大洲與三大洋
(一)
地球表面上的海洋面積占了70%以上,陸地面積不到30%,而且集中在北半球。
(二)七大洲:
一般將陸地畫分為七大洲,分別是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面積最大的亞洲,大概占了全球陸地面積的30%,也是人口最多的一洲,居住了地球上60%的居民。

(三)三大洋:
1.在各大洲間則夾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三大洋。
2.面積最大的太平洋約占海洋總面的一半。

重點加強補充

1.北美洲與南美洲也可直接合稱為美洲。

2.北美洲與南美洲連接處的狹長地區也可再細分,稱為中美洲。

3.亞洲與歐洲是相連的兩洲,故合稱為歐亞大陸。

4. 北極地方是由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圍起來的海域,面積不大,可視為一個大陸海,稱為北極海。而南極地方本體即為一古老板塊,是高原大陸,故稱為南極洲。
5. 大洋洲只散布在太平洋上許多小島的總和,廣義的大洋洲包括澳洲、紐西蘭。
貳、全球主要地形
(一)山地的形成:
1. 地球表面有許多板塊,這些板塊會不斷地移動,這種現象稱為『大陸漂移』。板塊與板塊間的碰撞擠壓,形成隆起的高山、高原地形,如亞洲的喜馬拉雅山、中國的青藏高原、北美洲的洛磯山脈、南美洲的安帝斯山與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等…等。
全球的岩石圈可分為七大板塊:
1 太平洋板塊 Pacific、
2 北美洲板塊 North American、
3 南美洲板塊 South American、
4 非洲板塊 African、
5 南極洲板塊 Antarctica、
6 印度--澳洲板塊 Indian/Australian
7 歐亞板塊 Eurasian。
2. 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多有裂縫,岩漿噴出,形成火山,這裡同時也是地震頻繁處。如台灣即位於環太平洋活山地震帶。

(二)平原的形成:
1. 多是由河流沖積而成,如西亞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2. 或是由冰河作用而成,如加拿大北部的平原。
   
(三)地形會受到氣候影響:
1.高山或高緯度地區會出現冰河地形
2.降雨稀少地區出現沙漠
3.熱帶的清潔水域有珊瑚生長,形成珊瑚礁海岸
叁、全球主要氣候
(一)影響氣候的因素:
1.地形:
(1)通常山上比山下溫度低,平均每上升100公尺,氣溫約下降0.6度
(2)迎風坡比背風坡多雨。

2.距海遠近:
近海地區通常較為溼潤,氣溫變化較小;而內陸地區往往成為乾燥區,氣溫變化也較大。

3.緯度:
(1) 從日照的角度來看,愈靠近赤道太陽入射角愈大,氣候愈熱;而欲向兩極則氣候愈冷。

(2) 地表氣溫大致隨著緯度增加而漸減
(3) 根據緯度畫分,將地球分為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等三種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赤道至回歸線的低緯區。
(2)溫帶:回歸線至極圈的中緯區。
(3)寒帶:極圈以上的高緯區。

4.洋流:
寒流經過的沿海地區,氣候較為寒冷乾燥;暖流經過的沿海地區,氣候較為溫暖潮濕。

(二)氣候分區:
1.熱帶氣候區:
(1)熱帶雨林氣候區:
分布 位於赤道附近的印尼、南美洲的亞馬孫盆地、非洲的剛果盆地等。
特徵 終年高溫多雨,無乾濕季之分。
植被 森林茂密,樹木可達數十公尺高,稱為『雨林』,從地面到樹冠層次分明,林中藤蔓攀延,動植物種類繁多,因此熱帶雨林有『地球之肺』之稱可調節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
生活方式 傳統上已採集、游耕為主。
(2)熱帶莽原氣候區:
分布 位於南美洲與非洲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特徵 雨量較少且集中夏季,乾溼季分明。
植被 樹木不易生長,以高草原為主,稱為『莽原』,斑馬、獅子、羚羊是草原上常見的動物。
(3)熱帶沙漠氣候區:
分布 位於回歸線附近,如西亞、非洲北部和南部等地。
特徵 副熱帶高氣壓籠罩氣流下沉,不易成雲致雨,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觀。
生活方式 在河流沿岸發展灌溉農業,或在水源豐富的山麓綠洲耕作,或在沙漠中從事游牧。

 
2.溫帶氣候區:
(1)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區:
分布 位於緯度30?40之間的大陸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地區。
特徵 夏季時受副熱帶高氣壓下沉氣流的影響,為乾季;冬季時,迎西風帶來雨量,是雨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區,故稱為地中海型氣候。
植被 以灌木林為主。農業發展特重灌溉,耐旱的無花果、橄欖、葡萄是地中海型氣候常見的作物。

(2)溫帶海洋性氣候區:
分布 位於緯度40?60之間的大陸西岸,如西北歐、美國西北部及加拿大西岸等沿海地區。
特徵 終年受西風和暖流的影響,全年濕潤多雨,冬溫夏暖,年溫差小
(3)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分布 位於溫帶緯度的歐亞大陸內陸和北美洲的中部到東部的廣大內陸
特徵 因距海較遠,氣候夏暖冬寒,年溫差大雨量集中夏季

3.寒帶氣候區:
分布 主要位於極圈以內的地區。
特徵 夏季短暫涼冷,冬季漫長嚴寒,年溫差極大。
植被 針葉林 夏季最暖月月均溫10℃以上地區,有廣大寒帶針葉林分布,是世界主要木材供應地。
苔原 北極海沿岸地區因緯度較高,僅夏季地面解凍後,才生長苔蘚類植物,為『苔原』區。
冰原 終年冰天雪地。

4.高地氣候區:
分布:分布在高山或高原地區。
特徵:氣溫、植物帶隨高度呈垂直分布,如南美洲的安帝斯山。
肆、世界的人口
(一)世界的人口成長:
1、人口成長的情形:

(1)

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和出生、死亡人數有直接的關係,而出生和死亡與科技文明和政治經濟的發展程度有關。

(2)

二十世紀初期世界人口大約15億人,2003年已有63億人口,近半世紀世界人口成長速度驚人。
2、舉例:
(1)科技文明提高生產力,滿足更多人的生活需求:
醫療技術進步,降低了死亡率,延長平均壽命,造成人口快速增加。
兩次世界大戰和區域戰爭造成死傷,但新生兒人數更多,導致全球人口數還是大量增加。
3、 世界總人口正在快速增加中,但在不同的地區,期增加的情形是不一樣。
 
(1)人口快速成長地區:

地區

目前世界人口成長率較高的國家,多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及中、南美洲。
問題 成長最快的國家,有大量的孩童,較常面臨糧食、飲水和住宅短缺的問題,更為棘手的是教育和醫療問題。
(2)人口增加緩和地區:

地區

歐洲、北美洲和日本等地區人口增加較緩和、甚至出現負成長。
問題 人口逐漸老化,和未來工作人力短缺的問題。

(二)世界的人口分布:
1、各大洲之間人口分布不均:

(1)

亞洲人口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以上,遠較其他各洲為高。

(2)

非洲人口8.5億,歐洲人口7.2億,僅及亞洲人口的1/5。

(3)

大洋洲更少,人口僅佔世界的0.5%。

2、各大洲內城鄉人口分佈不均:
亞洲的都市人口不及2/5;歐洲、美洲有3/4住在都市,城鄉人口分佈不均。
大部分經濟狀況較差的開發國家,人口急速往都會區集中,造成都會區的公共建設速度遠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導致居住的環境品質低落。另一方面,大量農村的人口外流,造成農業生產的勞力短缺

 

3、人口密集區與人口稀少區:

(1)世界人口三大密集區:
亞洲東半部:
包括中國東部、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和南亞,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密集區。
歐洲:
從英國南部,向東經法國北部,荷、比、盧,到德、波北部,是世界第二大的人口密集區。
北美洲: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世界第三大的人口密集區。

(三)世界的人口移動:

近代的人口移動,主要有以下五種情形:

1. 歐洲向美洲移民:大航海時代以後,歐洲一些國家開始向美洲移民,從西元1815至1915年間,歐洲約有四千萬人移向美洲。
2. 歐洲向大洋州移民:十八世紀後期,歐洲大量人口移居澳、紐地區,其中大多是英國人。目前每年由歐洲移入的人口,仍有十餘萬人。
3. 非洲向美洲移民:從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末,由非洲被迫遷移至美洲的奴隸,約有一千多萬到兩千萬人,屬強迫移民。他們是開發北美洲南部和中、南美洲的主要勞動力。
4. 亞洲向外移民:十九世紀後半時期,中國東南部和印度大規模向外移民。
5. 現代經濟發展遲緩國家向經濟發達國家移民:經濟發達國家,人口成長較小,有勞動力的需求;經濟貧窮國家,人口成長快速,就業機會不足,人口過剩,於是形成外籍勞工,短期移民到富裕國家工作。

(四)人口問題:

1.人口數量過多:
聯合國估計2050年的世界人口會達到90億,將面臨前所未見的人口壓力。

2.生活資源分配不均:
當人口增加的速度,超過資源增加的速度,便會產生許多社會經濟及環境資源利用等相關問題。

世界各地生活資源分配十分不均勻,如北美洲和歐洲有許多人換肥胖症,非洲地區卻有許多兒童營養不良。

伍、產業活動

(一)第一級產業活動:

1、農業活動的主要作物:

(1)糧食作物――以小麥稻米玉米最重要。

小麥:

栽培面積最大,主要分布於溫帶。

加拿大南部至美國中部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麥帶。

稻米:

是亞洲人的主食,有『亞洲穀倉』之稱,主要分布於季風氣候區。

大部分稻農以自給自足為主,採傳統經營方式,日本台灣均採機械化耕作,商業化程度高。

玉米:

產量高居糧食作物之首。

主要產於亞洲、北美洲和歐洲夏季高溫多雨地區。

(2)經濟作物――以棉花熱帶栽培業為主。

棉花:

分布於氣候乾燥但有水灌溉之處,以亞洲、北美洲產量最多。

熱帶栽培業:

以企業化方式,大規模栽培甘蔗咖啡可可橡膠等作物。

主要分布於熱帶的東南亞西非南美洲地區。

產品多在產地初級加工後,輸出國外

 

2、林業活動:

世界的森林主要集中於北半球。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部有針葉林分布,闊葉林分布於亞洲、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熱帶地區。

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印度、印尼和巴西等,是世界上木材產量大,林業發達的國家。

 

3、漁業活動:

世界漁業因漁撈技術進步而快速發展。

中國、日本、俄羅斯、丹麥、美國、秘魯等是世界上漁業發達的國家。

 

4、畜牧業活動:

游牧:主要分布於乾燥氣候區,採逐水草而居的方式。

放牧 主要分布於乾燥氣候區,採定居方式放牧牛、羊,再將生產的牛肉和羊毛運銷市場。
酪農業 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種植牧草做為飼料,飼養家畜,以生產牛、羊乳或相關乳製品為主。主要分布於經濟發達都市化程度較高的國家

 

5、礦業活動:

礦物儲存分布影響。

煤、鐵、石油等礦務最重要。中國和美國煤產量大,中國、巴西、澳洲的鐵礦產量大;世界2/3以上的石油儲存於西亞各國,是目前最重要的能源 。

 

(二)第二級產業活動:

世界的工業區以歐洲、北美洲、獨立國家國協和東亞(日本)規模最大。

二次大戰後,因生產技術進步、交通便利和電腦的發展,使原料、勞力等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日減。

近年來,知識產業發展,高科技產業成為主流,如美國加州的矽谷、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等。

 

(三)第三級產業活動:

1. 通常工業越發達,第三級產業發展愈是快速。美國、加拿大、大部分歐洲國家及日本、台灣等國,第三級產業活動發達。
2. 國際貿易越大,表示世界交通運輸的需求量越大,隨著交通運輸的革新,區域整合亦愈快速。
3. 世界任何一個地區的經濟問題,都將影響整個世界。

 

六、資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1. 隨著人口總數增加,平均每人耕地面積急速減少。
2. 亞洲和非洲平均每人耕地面積特別小,在人口成長的壓力下,土地過度開發,導致森林破壞和土地沙漠化
3. 北美洲等地區,雖然平均每人耕地面積較大,但為了增加作物的產量,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退化

(二)水資源:

就全球而言,從北非向東經西亞、中亞到中國北部和蒙古,是水資源最缺乏地區;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赤道附近,水資源最豐沛

隨著工業化都市化發展,世界淡水用水量大增,許多地區缺水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森林資源:

溫帶森林站森林總面積48%,西伯利亞北歐北美針葉林主要分布區

熱帶森林站森林總面積52%,東南亞南美中非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區

(四)漁業資源:

由於環境汙染和破壞,加上過度捕撈,海洋漁業資源日健枯竭。目前透過國際公約限制,保育海洋資源。

(五)礦產資源:

以煤鐵石油等礦物最重要。以目前的開採和消耗速度預估,煤將在一百二十五年後耗竭,鐵礦將再兩百一十年後耗竭,石油將在四十三年後耗竭。

(六)資源的消耗:

隨著開發資源的技術不斷進步,資源的消耗速度也不斷增加。土地、水、森林、漁類、礦產等資源皆面臨日漸匱乏的情況。

如何讓地球資源能永續發展是目前的重要課題。

 

七、環境問題

(一)水污染:

世界各大洲的河川或湖泊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汙染,尤以歐洲、北美洲和亞洲的問題更為嚴重。

海洋也受到汙染,尤其是形勢封閉的黑海、地中海、波羅的海、波斯灣、渤海灣等處,造成海洋生態的破壞。

(二)空氣污染:

由於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產生二氧化碳、氟、硫等廢氣,造成全球增溫、紫外線過量和酸雨等問題。

(三)全球暖化:

溫室效應

人類開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後,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大增,加上森林的砍伐,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得二氧化碳濃度提高。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氣等氣體會吸收地表輻射的熱量,於是導致地表氣溫增高,稱為『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的影響:

1.地球增溫後,暴雨機會增加,水患更易發生。

2 地球增溫,造成南北極冰河融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的上升,會造成沿海低地被淹沒、海岸後退的現象。

3.全球暖化將導致傳染疾病的病媒繁殖力增強,傳染性疾病更容易擴散

(四)都市熱島效應:

(五)聖嬰現象:

(六)熱帶雨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