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娜,中国人的异类

 春天书屋 2015-05-25

2013-01-27 22:42:05

周五晚李娜的比赛,不仅是她网球技能的展示,也是她作为一个人的真实体现。

两次跌倒,两次爬起,医生给她检查,她竟然笑了。她说就像是在儿童医院,医生让她数数。

这可是大满贯赛决赛场呵。但从她背着球袋出来时,我看不出她有什么紧张,倒是走在她身后的阿扎伦卡,紧绷着脸。

不管是谁,记者,或者是观众,当然,我这里指的是生活在中国大陆的群体,都为这场比赛的结果遗憾,都为李娜遗憾,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焰火,如果不是受伤,如果不是……以第一盘的状态,拿下这盘比赛,夺得澳网冠军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李娜不是这样想。她说:

——放焰火中断比赛,对双方都是一样的;

——脚伤不是问题,主要是对方打得好;

她也有如我们“希望”的流泪,但后来我们却被告之,她之所以伤心,是本来想把这场比赛的胜利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姜山,而不是那么高度地为没能为国争光而……。

假如用通常“中国式”的标准回答,这三段话会怎么讲?不用说,我想都会明白的。因为我们听到太多这样唯独没有自己的,八股式的“答记者问”。

很奇怪,在我们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有李娜这么个异类,在国家队打得好好的,突然宣布挂拍去读书了。正当人们为她惋惜时,她却突然又回来了,打得比过去甚至还要好,你说奇也不奇?

之所以人们喜欢听看李娜打球,听李娜说话,是因为没有半点的虚假。这也反映了人们发自内心的期盼,希望真实,渴望真实。然而,很多时候,真实却是那么地稀罕。在我们的环境中,要想得到真实,却是那么地辛苦。如果一个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会被认为“不成熟”,而成为群体中的异类。如果在不成熟前再加上“政治上”三个字,那么他的仕途基本上结束了。

真实成了珍惜物品,真实成了负担,甚至成了见得不光的东西,非得要用虚假的外衣将它包裹起来,这不仅给正常的社会运作加大了成本,同样也使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活得很累。真实是那么地辛苦,甚至要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沉重代价。

当非要人说出“感谢**”,一定要人说出“幸福”时,这本身就让“感谢”和“幸福”这两个充满温暖的词穿上冰冷的外套。

李娜很少说感谢国家。但是当她作为一个中国运动员登上大满贯赛场,本身就是她所代表的国家的体现;从她因为没能将冠军作为结婚礼物送给丈夫而伤心落泪上,我们知道她生活得很幸福。

真实,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时候却真实就像是高压电不敢触碰,可望而不可及。这不能不说是悲哀,人生的悲哀,社会的悲哀。从这点而言,我很羡慕李娜 ,她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因为真实,李娜那么地受到国人的欢迎。

因为真实,李娜活得很轻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