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漁父詞》[唐]張志和(732-774)
2015-05-25 | 阅:  转:  |  分享 
  
漁父詞

張志和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中國唐朝婺州(今浙江金華)人,自號「煙波釣徒」,又號「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詞人和詩人。

十六歲參加科舉,以明經擢第,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唐肅宗賜名為「志和」。因事獲罪貶南浦尉,不久赦還。自此看破紅塵,浪跡江湖,隱居祁門赤山鎮。其兄張鶴齡擔心他遁世不歸,在越州(今紹興市)城東築茅屋讓他居住。史載唐肅宗曾賜他奴婢各一人,張志和讓他們結婚,取名漁童和樵青。著有《玄真子》集。張志和因生活在唐帝國從鼎盛跌落中衰的轉變期,「安史之亂」對他的思想和處世立身產生消極影響。張志和不過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養神氣,已有臥在雪地上不怕冷,進入水中不沾濕的功夫。唐肅宗年間,張志和離開了養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學」,取得國子學士資格。不久一舉明經擢第,此年僅16歲。一個弱冠少年就能向玄宗皇帝獻策,可謂少年得志,因張志和才華出眾,受肅宗李亨賞識,特加獎掖,任命為待詔翰林,授予左金吾錄事參軍,玄宗同時還賜名「志和」與他,自此志和即為其名。正當他少年春風,榮寵之際,卻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貶為南浦(今重慶萬州)為尉官。雖然被貶時間不長,中途即量移他郡,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但卻在他心靈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場,泯滅仕念。於是趁家親亡故之機,以奔喪為由請求辭官返金華。

《中國歷代書畫家集》蘇文編繪其他其兄張松齡,擔心弟弟浪跡湖海,遁世不還,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召其歸來,張志和聽從兄長安排,回越居住。他生活簡樸,不修邊幅。常去水濱河溪效法姜太公無餌垂魚。如此逍遙隱居生活10年。唐大曆9年秋冬,顏真卿偕同門生、弟侄、賓客前來平望驛遊覽,大家飲酒作詞,暢酣淋漓,張志和酒酣耳熱,忘乎所以,飄然若仙,他乘興要為眾人表演水上遊戲。他將坐席鋪在水上,並坐上去,那坐席能在水上漂浮自如,左右來回,有行舟般的聲音。霎時間,一群白鶴飛來,圍繞著張志和委婉鳴叫,在岸上的人們無一不驚訝的。張志和向顏真卿擺擺手,以示謝意。最後,他與白鶴一起飛上雲霄。顏真卿為他撰碑銘說:張志和自沉於水。這就是他的歸宿了。

張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詞幷有較大影響的詞人之一,他的《漁父詞》源于吳地吳歌中的漁歌,他的五首《漁父》詞,特別是第一首,詞調與意境完全相符,再襯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遠,很有藝術魅力,因此廣爲傳誦。晚唐釋德成39首《漁父撥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張志和《漁父》。八仙之一的呂洞賓亦有《漁父》詞十八首,不僅其句式格律全依張志和《漁父》,幷直接運用到道教的術語中。此後的和凝、歐陽炯、李珣、李煜所作《漁父》,其內容大同小异。均受張志和《漁父》詞的影響。可見對後世的詞人影響之大。

張志和的《漁父詞》問世僅七年時間就傳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讀後備加贊賞,親自在賀茂神社開宴賦詩,幷與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書。

張志和的《漁父詞》不僅影響到中國的填詞歷史和以後詞人的風格曲調,吳越一帶的地方戲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同時對海外漢詩人的影響更大,直接開啓了日本填詞歷史的先河。



目錄

1漁父

2又

3又

4又

5又

附錄

無名氏漁父詞十五首

張松齡漁父詞















































煙波釣徒詞唐張志和撰

漁父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釣臺漁父褐為裘。兩兩三三蚱蜢舟。能縱棹,慣乘流。長江白浪不曾憂。





雪溪灣裏釣魚翁。蚱蜢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反著荷衣不嘆窮。





松江蟹舍主人歡。菰飯蓉羹亦共餐。楓葉落,荻花乾。醉泊漁舟不覺寒。





青草湖中月正圓。巴陵漁父棹歌還。釣車子,掘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以上五首叢刊本《李文饒文集》別集卷七《玄真子漁歌記》〉







附錄

漁父詞唐無名氏撰

漁父

遠山重疊水縈紆。水碧山青畫不如。山水裏,有巖居。誰道儂家也釣魚。





釣得紅鮮劈水開。錦鱗如畫逐鉤來。從棹尾,且穿腮。不管前溪一夜雷。





桃花浪起五湖春。一葉隨風萬里身。車宛□,餌輪囷。水邊時有羨魚人。





五嶺風煙絕四鄰。滿川鳧雁是交親。風觸岸,浪搖身。青草燈深不見人。





雪色髭須一老翁。時開短棹撥長空。微有雨,正無風。宜在五湖煙水中。





殘霞晚照四山明。雲起雲收陰又晴。風腳動,浪頭生。定是虛篷夜雨聲。





極浦遙看兩岸花。碧波微影弄晴霞。孤艇小,信橫斜。那個汀洲不是家。





洞庭湖上晚風生。風觸湖心一葉橫。蘭棹快,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





舴艋為舟力幾多。江頭雷雨半相和。珍重意,下長波。半夜潮生不柰何。





垂楊灣外遠山微。萬裏晴波浸落暉。擊楫去,本無機。驚起鴛鴦撲鹿飛。





艟波棹子橛頭船。青草湖中欲暮天。看白鳥,下長川。點破瀟湘萬裏煙。





料理絲綸欲放船。江頭明月向人圓。尊有酒,坐無氈。拋下漁竿踏水眠。





風攪長空浪攪風。魚龍混雜一川中。藏遠漵,系長松。盡待雲收月照空。





舴艋為家無姓名。胡蘆中有甕頭清。香稻飯,紫蒓羹。破浪穿雲樂性靈。





偶然香餌得長鱏。魚大船輕力不任。隨遠近,共浮沈。事事從輕不要深。

〈以上朱本《金奩集》〉





漁父張松齡

樂在風波釣是閑。草堂松逕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洪本《唐詩紀事》卷四六〉





































3









献花(0)
+1
(本文系南靖草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