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孩子留学后行不行,关键在于家长。值得借鉴!

 汉青的马甲 2015-05-25



小龙是两个月前去的英国。出国前他在国内上的是私立中学,学校对学习抓的很紧,平时他住校,周末回家。去年他和一帮朋友的孩子去美国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回来之后就念念不忘,整个夏天、秋天一直和我们商量,他想出国读书。


小龙是个另类学生。他对喜欢的科目孜孜不倦地自学、狂学,比如计算机,上小学时他自学了C语言,C++,自主设计网页,编程,他也喜欢读哲学和历史。他这么爱读书,语文成绩却一直不好,他不喜欢文言文,说背不进去、记不住。他一直嚷嚷着要出国,说出了国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但是我心里却不那么肯定——他的自理能力其实是很差的,再说,出了国就能解决他学习上的问题吗?


我们是听了一位朋友的建议后,决定先送他去英国读高中的。朋友给我介绍了她儿子当年的监护人,是一对50多岁的英国夫妻,他们除了做监护人,也负责给孩子补习英语和数学,帮助他准备几个月之后的中学入学考试。有这样万无一失的安排,我和小龙爸爸就更放心了。我自己的英文水平和在国外的交际能力,可能还没有孩子强,不管怎么说他还参加过美国的夏令营,也单独和朋友及家长去过日本,这两次出国的经历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和动力,而我收到的来自朋友们的反馈,也基本都是“小龙在外面适应能力很强的!”“他很有人缘,到哪里都有人帮,饿不着渴不着的!”


我和小龙就这样迅速办了签证,买了机票,心怀忐忑但更多的是揣着一颗激动、兴奋的心,来到英国。


到了,才知道想象和现实的差距



英国郊外


我先带小龙住在离监护人家不远的酒店里,我想等他很快适应了环境再回去。监护人一家住在伦敦城外的肯特郡,一个空气清新、风光田园的小镇。除了大片的绿地和零星的房舍,几乎没有什么商店。国内随便一个城市的饭店林立、热闹非凡的景象,在这里好像绝迹了。


然后就是小龙听不懂监护人夫妻说的英语。两个非常热情、非常好客的英国人,和我们说了半天话,我问小龙他们说什么,他苦笑着小声告诉我,没太听懂。之后坐在他们家的客厅里,本来我指望着让孩子做我的翻译,和监护人聊聊天,很快我发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点头微笑,而小龙一直低头无语。最后这一次尴尬的会面,以夫妻开车带我们去看小龙准备考的学校结束。


是那次参观坚定了我让小龙留在英国的决心。我相信小龙自己也是一样。汽车顺着蜿蜒的小路开进学校,一幢充满欧式风格的古老、气派但同时又很漂亮、优雅的建筑出现在我们眼前,同时出现的还有绵延的绿地,宽阔的操场(完全是草皮铺成),楼里面的灯和简单书柜都是典型的欧式古董,沉甸甸的充满历史感,迎面走来的学生穿着设计感很强的校服,男生是一套西装打领带,女孩是同样的上衣配裙子。每一个和我们擦肩而过的人都对我们报以微笑,举止文雅自信。


短暂的参观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之后我很快离开英国,留下被打了鸡血的小龙在监护人的家里,为考入梦想中的学校奋斗。


然而奋斗的路多曲折。搬进老夫妻家里的小龙沉寂两天,没有和我们视频,而是用文字报告,一切都好。我的直觉告诉我,肯定是有什么不好,但是是什么,他不肯说。我用蹩脚的英语电邮监护人,他们回复说,都不错啊,不要担心!


万分担忧中,我想起出去前在一个推介会上接触到一家做“陪读”的公司,好像是做已经出国之后的学生的服务。无论如何,先找到他们问问能不能帮我吧。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是个明智的决定。




他们在英国的团队很快加了小龙的微信,第一时间和监护人取得联系,然后坐火车去监护人家里看小龙,当场和我们视频,我才知道,原来小龙他几天没有洗澡,没有吃饱,没有和他国内的朋友联系上(因为时差的原因),英语仍然听不懂,沟通仍然是大问题,他很寂寞,也很想家,但是他不愿意和我们说。


洗不上澡,因为他不知道怎么使用监护人家里的老式淋浴,鼓捣半天没弄出热水。放弃。吃不饱饭,因为吃了几顿英式早午晚餐,除了烤箱烤的没有味儿的鸡肉块,就是更加没有味儿的蔬菜沙拉,他说像是喂兔子的胡萝卜、芹菜和黄瓜。他想问问怎么用淋浴器,能不能吃顿米饭或牛肉面,可不可以把补课的时间调整一下,好能和国内的时间匹配通上话......但是他不知道这些应该怎样用英语表达出来,能让监护人听懂,并且不让他们产生不快的感觉。


小龙的这些问题,由他的“陪读导师”瞬间解决了。这个英国的名牌大学毕业的重庆孩子后来告诉我,小龙经历的,他也都经历过。之后的周末,他们一起去伦敦,我看孩子发来的照片,伦敦那些最著名的景点,他们都去了;小龙最想去的大英博物馆,他们也去了;午饭和晚餐他吃得好香,照片上的西餐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


孩子当天就洗上了澡!他的陪读导师教他怎样用合适的英语提出请求,教他如果听不懂监护人的英语,应该怎样让他们重复并帮助他直到他听懂为止,教他下载做饭的应用,自己学着做最简单的中餐,教他识路,教他排解寂寞的办法等等等等。


我们后来和这位优秀的年轻人多次沟通,渐渐地意识到对于孩子出国,我们做家长的,准备的实在太不充分了,而且也没有能够给孩子做够各方面的准备,包括心理和思想。


比如语言

比如与人沟通的能力

比如照顾自己的衣食

比如面对大块时间的自主安排能力

比如对抗寂寞

比如调整学习方法


我曾天真的以为,孩子有过美国夏令营和去日本游玩的经历,所以他的语言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应该可以,事实是,在一个完全使用英语的陌生环境里,他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弱让人慨叹。我想象不出,在他初到英国的这段时间里,如果没有他的陪读老师及时出现,这段充满不确定性的路,他能走多远。


作为家长,我意识到自己可能在孩子的吃穿住用上担心的过多,事实上,小龙的导师说,这些都不是最难解决的问题,难的,是怎么样把自己从一个凡事由父母操办、学校决定的被动者,转变成一个能自主思考、亲力亲为、思想独立、心理坚强的行动者。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有有经验的人给予指点和帮助。


转眼小龙在英国已经快两个月了。他的监护人和陪读导师都告诉我,小龙的进步很快,基本的生活用语他能够驾驭,厨艺有所长进,也可以兜兜转转地和监护老先生聊康德。出门的路他摸清了,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他去了几次,也开始读他喜爱的那些书的英文原著,他的导师根据他的爱好和长项,帮助他选择中学可选读的科目,并开始做相应的准备。


母亲节,小龙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动画页面发给我,好笑又惹泪。他说导师告诉他,英国的母亲节和国内不是同一天,但是到时候他会再做一个新的给我,让我看看他的变化,为他骄傲。


作者: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