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泰两国相关企业在广州签署“克拉运河”合作备忘录,这个需耗时10年、投资总额280亿美元的项目一旦开通,我国的“马六甲困局”也将迎刃而解。
马六甲海峡是亚洲出海口门户。谁控制这里,谁就是亚洲海洋霸主。而这里,明朝在我国的控制之下。
明王朝的马六甲
早在15世纪初,明王朝与马六甲就形成了战略同盟关系,马六甲王国在明王朝的支持下成为区域强国,而明王朝则通过在马六甲设立航海中转站,建立了以马六甲为中心的朝贡圈,进而控制太平洋到印度洋的航线,成为那个时代亚洲海洋的帝国。
马六甲航运中转站的建立,意味着明代中国建立了以东南亚为基地的战略缓冲区,那时的南海真正成为中国的内海。而对于马六甲王国来说,它借由宗主国明帝国的支持,基本摆脱了暹罗(古泰国)的统治。
商业王国的兴起
1445年,马六甲王朝的第四代国王,穆扎法尔·沙继承王位,他采用了穆斯林君主的尊号 “苏丹”,并奉伊斯兰教为国教。这位马六甲的第四位君主,在执政后,拒绝向信奉印度教的暹罗继续纳贡,1446~1447年马六甲军队先后两次从海陆击败暹罗军队的入侵,从此暹罗欲征服马六甲的企图暂时中止。他加强军队建设,扩充舰队,控制了马六甲的海岸,并成为该地区的霸主。在1459年这位国王去世时,马六甲迎来了它鼎盛的时代。
当马六甲一跃成为地方霸主之时,明朝廷采取了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仅停止政府庞大船队出海的计划,而且严厉制裁私自到东南亚等地的中国贸易商人。当明帝国自动放弃海洋、放弃马六甲海峡的控制权,马六甲王国逐渐摆脱明帝国影响之时,西方殖民势力已经来到家门口。
葡萄牙控制马六甲
1509年,葡萄牙人到达过马六甲,受到了当地人的猛烈袭击,他们撤退了。但这场战争,让葡人认识到要想占领马六甲,控制马六甲海峡入海口,必须从军事上先占领马六甲河上的大桥。这是马六甲城的咽喉之地。
1511年7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葡属印度总督)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1200名葡萄牙士兵及200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最终占领了马六甲。在马六甲,葡人看到了前进东方的希望。葡人获得相对真实的中国的印象是从马六甲开始,迈向中国的脚步也从马六甲开始。
1512年,征服马六甲的葡人收买了5位中国船主,开始策划赴中国的计划。1517年,葡人正式达到中国东南沿海,1557年左右以欺诈、贿赂的方式占领澳门。
苍白无力的救援
马六甲王朝的灭亡,除了遭遇强大的外敌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内部的衰落与纷争。而当时名义上的宗主国明王朝,皇帝与大臣同样无能、短视,他们对马六甲的陷落表现出无动于衷。
面对马六甲朝廷的屡次求援,明朝廷声明要求葡萄牙归还马六甲,否则扣押使团直到归还马六甲为止。这种以扣押使节的方式来应对武装占领的葡人,无疑是一种无能,也是缺乏国际海洋观的表现。
失去了马六甲的中国,最南端的海上大门大开,从此无法阻挡西方殖民者。台湾学者张存武说过:“葡人之东来才是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据《探索与发现》杨仁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