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铜川讯(据市政府办报道)近期,铜川市积极申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循环化改造全国示范试点。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是铜川四大支柱产业的集聚区,初步建成以“煤—电—铝(铝深加工)—水泥”产业链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2014年生产总值54.47亿元,先后被列为陕西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陕西省新型工业化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 循环化改造主要围绕优化功能分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等七个重点领域,建设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大宗物资智慧低碳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产业园区域智能电网三项亮点工程,实施补链项目、公共服务设施、自主建设三类23个示范项目。 通过循环化改造,到2018年,园区产业链关联度提高3倍,资源产出率提高近1倍,能源产出率提高30%,生产总值翻一番,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26.5亿元,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四项污染物超额20%完成上级指定的减排目标,每年可节能31万吨标准煤,节水800万立方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和工业污水重复利用率分别提高到99%和95%,产业园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关中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做出贡献。 为做好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铜川市积极行动: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循环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政府、园区、企业“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逐层分解预定目标,严格奖惩,把 推进示范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和完善环保倒逼机制。制定和修订地方环境标准,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门槛和总量限制,推行燃煤电厂、水泥、污水处理厂深度减排自愿协议机制;完善联防联治环保手段,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增加环境违法成本。 三是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联盟和风险分担机制。由产业园管委会牵头抓总,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联盟,推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供货协议和价格浮动协议,构建循环经济联合体企业俱乐部和日常协调沟通机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鼓励企业相互入股参股,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基金和产业链风险响应机制,共同分担和应对风险。 四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循环化改造资金列入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示范试点。在示范期内,将产业园上缴税收的地方分成全部返还产业园,用于循环化改造项目建设。同时,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政策向园区倾斜,对中央补助按1:1比例实行市级配套,集中各种渠道资金重点投入到产业园循环化改造。
|
|
来自: 昵称2569168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