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冲天冠与赭黄袍

 特木哉 2015-05-26

冲天冠与赭黄袍

撷芳主人 撷芳主人 2013-12-03 21:05:33
       《西游记》第十一回:“(太宗)直至天明方起,抖擞威仪,你看他怎生打扮:戴一顶冲天冠,穿一领赭黄袍,系一条蓝田碧玉带,踏一对创业无忧履。貌堂堂,赛过当朝;威烈烈,重兴今日。好一个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回生的李陛下!”
       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袍,是明清小说中帝王们的标准装束,其原型来自明代皇帝的常服。常服用于常朝视事、日讲、省牲、谒陵、献俘、大阅等场合,《大明会典》记载了常服的形制:“(皇帝)常服:冠,以乌纱冒之,折角向上(今名翼善冠);袍,黄色,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金织盘龙一;带,用玉,靴,以皮为之。”
       翼善冠,明初称作“乌纱折角向上巾”,外形类似唐代男子的幞头,用竹丝为胎,外面冒以乌纱,在冠的后部耸立折角一对,末端朝上,故又形象地称为“冲天冠”。明太宗(成祖)驾崩后,继位的明仁宗将先帝遗物分赠给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遗物名单中就列有“皂纱冲天冠”。北京昌平定陵出土了三顶明代皇帝的翼善冠实物,一顶为金丝编成的金翼善冠,两顶为乌纱翼善冠。其中一顶乌纱翼善冠用细竹丝编成内胎,内衬红素绢,外蒙一层黄素罗,再以双层黑纱敷面。冠上饰有金累丝制成的二龙戏珠和系结、系带,镶嵌了各色宝石珍珠。冠后的折角也是竹胎纱面,并用金片折卷成缘边。

头戴“皂纱冲天冠”的明太宗(成祖)
头戴“皂纱冲天冠”的明太宗(成祖)

明神宗的乌纱翼善冠
明神宗的乌纱翼善冠

       明代传奇《彩毫记》里写安禄山在长安自称大燕皇帝,内侍捧来衮龙袍、冲天冠让他换上:“(内侍)……请爷爷戴冠。(净)教做甚么名色?(内侍)这是‘冲天冠’。(净戴作头冲天介,内侍)请问爷爷,这是做甚么?(净)戴冲天冠,头要冲天。(内侍笑)这也是名色。(净怒介)狗才!早又不说,才说个名色!”作者为讽刺安禄山称帝却不知受用,让他误以为“冲天冠”戴上后要把脸冲着天上,从而闹出个笑话。
       明初定皇帝常服袍为盘领(圆领)、窄袖,后来两袖逐渐宽大,袍身在前胸、后背、左肩与右肩处饰有团龙纹样,明英宗时又在两肩加饰日、月二章纹。常服袍因其领式和团龙纹样,又被称作“圆领”或“衮龙袍”。制度规定皇帝常服袍用黄色,从明代帝后画像可以看到,明英宗以后皇帝所穿圆领袍皆为赭黄色。

身穿“赭黄袍”的明穆宗
身穿“赭黄袍”的明穆宗

       《说文解字》:“赭,赤土也。”赭黄即黄中带赤之色,历代主要为帝王所用,金主完颜亮曾有赋岩桂诗曰:“绿叶枝头金缕装,秋深自有别般香。一朝扬汝名天下,也学君王著赭黄。(明《尧山堂外纪》)”因岩桂花色类似赭黄,故形容它是“学君王”。明代将赭黄作为御用之色,《天工开物》记载:“凡上供龙袍……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人工慎重与资本皆数十倍,以效忠敬之谊。”朝廷严禁臣民僭用赭黄,否则治以重罪。正统时,奉国将军佐敏诬奏靖江王有“织造赭黄匹绣日月龙凤衣与妃服用”之事。天启五年,魏忠贤陷害宁安大长公主之子李承恩,说他擅用违禁器物,更有“赭黄五爪之龙袍”,法司拟按例处以大辟。

岩桂花
岩桂花

       《西游记》的第四回里,孙悟空嫌天庭所授“弼马温”官卑职小,一怒之下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两个独角鬼王献上赭黄袍一件,孙悟空将黄袍穿起,众猴排班朝拜,从此自号“齐天大圣”,和玉帝分庭抗礼,御用赭黄袍成为了美猴王“造反”的宣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