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俺也要做外贸:10小时快速简易教程(简单实用)[不断更新中]

 昵称25708560 2015-05-26
小结一下,前面说到报价修炼的几个层次:
1.新入行时,只是在老板和客户之间传话,做个简单的传声筒。
2.上手以后,尝试“报价留尾”,鼓励客户讨价还价。
3.熟行以后,开始调整价格结构或设计方案,“引导”客户。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熬得下来的业务员用不了三两年就能出息。老板也客气了,车间主任见面堆笑了,客户邮件抬头不说“Dear”而是“Hi Peter”了,同行啦货代商检海关什么的多少也知道了你这么号人物,此时情况会有所变化。
首先是对工厂的管理决策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对成本的考虑不再局限于本厂或合作厂。一个产品,自己工厂做成本压缩到4块钱可能就已经尽力了,但这个4块钱未必是行业底线。附近的工厂,或者不同省份的另一家也许2块8就能做。
另一方面,外来的商业机会慢慢多起来。客户询盘可能不是你的产品,或者老客户询问是否能帮他做其它产品。反方向的也有,比如某厂家或者某个熟人知道你做外贸,会找你合作推销他们的产品。这些商业机会,老板未必都有兴趣。推辞的现象越来越多,不免有点心痛…那不是在推单,那是在往外推钱呢…晚上有时失眠,想想干嘛死守着卖什么电热水壶,为什么不能象那些外贸公司一样,来者不拒、水陆通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个阶段对于很多业务员而言是个修炼的”瓶颈”:翅膀硬了但鸟巢还没有筑好, 有实力而等待机会。如何“破关”是个颇费口舌的话题,这里咱们先谈与报价相关的内容。本阶段报价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探求到价格的底线?

这个难题跟刚入行的时候有点貌似,但层次不同。刚入行时候不了解价格,可以通过求助本厂生产部技术部,了解工艺来解决。现在不同了,自己的工厂帮不了你,因为你需要了解的是市场上的“行业底线”。此外如前所述,你需要了解本厂不生产,或者生产无优势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越来越多,机会瞬息万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象刚入行一般花大力气费时间去扎实了解每个产品的工艺。你需要速成。因此,此时要做的就是用一些手段来“探”市场,一点点压榨出底线,包括产品成本底线和市场销售上限。

这里特别指出两点:
1.使手段玩花样, 必须具备一定火候。上面说过,初入行时也会面对”貌似问题”,但却不能耍花样。得修炼到一定程度,见过些大小场面,学会待人接物,能掌握分寸,出事情有办法搞掂了,再去玩手段,否则浪费时间不说,误己害人。
2.压榨出底线,并不是要直接按照底线去报价。其中的道理,有修为的业务员不难理解,留有余地,让利于人,大家发财,生意才能长久。再者也是不可能的,就好比炒股,理论上的做法是最低时吃进,最高时抛出,但那只是理想而不是实战。不知道适时收放的炒家多半死路一条。

心态调整好,就可以小试身手了。

先说客户的上限。不熟行的产品,难以把握好“预期利润”。此时不妨把手上收集到的客户加以分类。按照自己的感觉(所以说玩手段需要先经过长期的修炼),把客户分成三六九等,保留那些潜在价值比较大的先不动。挑选一些无关紧要的做探路的牺牲品,用不同的价位来试探,报虚盘,看对方的反应,借机调整。探出大概了,再去攻打那些心仪的买家。

对内采购的下限,则先要找出此类产品的集中地。比如义乌和深圳,你可以采购到很多产品,但却不是个好选择。大部分的产品都有它们的专业产地,外行常常不知道。比如丽水、庆元、景宁、衢州一带的香菇和菌类;天台木珠;浦江水晶;水头皮革;佛山陶瓷;泉州树脂等等。这些常识,平时就要注意收集,以备不时。一个简单的技巧,就是查找这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注意是否密集出现在某个地区,然后再根据地区查阅政府网站,侧面了解一下。

找主产地的厂家,一来价格一般有优势,二来一旦后期出问题,调货补货拼货的成本都比较低。厂家的选择也有技巧,“牺牲品”云云固然也可偶尔为之,但要非常谨慎。因为同一地区的厂家往往声气相通,个中关系复杂。注意不要砸了自己的招牌。探价的时候,对于过高和过低的报价要特别留意,刨根问底,因为这类报价往往是掌握基本工艺和关键点的捷径。但如大家所能理解,这类报价不大会成交,特别是初次接触的厂家。

话说回来,不少工厂业务员都讨厌别人“探价”,特别是“外行探价”,其实大可不必。所谓相生相克世事无常,探价的固然没什么成交诚意,但至少说明对方可能有单。尤其是外行,迫切需要了解工艺,你配合了,从某种意义上就牵住了对方的鼻子。但要注意牢记一个“牵”字,让探价者虽然了解了工艺行情,“有所收获”,但这种“收获”又与你的工厂和产品息息相关,有片面性,这样对方在“收获”的同时就埋下了依赖的伏笔。

所以说,简单的“讨厌”和“喜欢”,“好事”和“坏事”,本身就是新手的理念。而无可无不可,化被动为主动,太极推手见招拆招,恐怕才是一个成熟业务员发展的方向。

其实,从这个阶段开始,技术性的东西越来越次要,人情练达江湖经验更为重要,也不再有什么技巧可言。

老手在接盘一个新产品时,如何迅速探求到价格的底线,是个有趣的话题,请感兴趣的同行共同切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