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医生,让病人信赖而不依赖

 生命中不能没 2015-05-26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主任、主任医师 郭军

年轻小伙被病缠住了生活

春节临近,外地患者少了很多。然而忙碌了一上午之后,一个一直坐在门口静静等候的小伙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看见我走出诊室,急忙迎上,要求我给他加号。看到他一直在这里等候和那种焦急的眼神,我破例给他加了一个号,带他回诊室开始问诊。

这是一个以尿道刺激症状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在我这里看了有一阵了,口服药物和针灸治疗让他的症状改善了很多,我简单问了下他这周的疗效,准备开药时从他连声的感谢中似乎看到了些许的不安。于是拉家常似地问他道:“小伙子何时回家过年啊?”他操着浓重的陕北口音告诉我说“不回去过年了”。我又追问“怎么呢?是工作忙啊,还是票不好买啊?”。他却坚定的告诉我“为了治病,把病治好再回去。”我惊了一下,又立刻恢复,平静地跟他讲到:“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团圆日子,干嘛不回去陪陪父母,你的症状已经都缓解了,可以回去了。”他依旧坚持,我又继续解释说:“前列腺炎是男人的‘小感冒’,症状有所改善,就应该继续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工作中,不能永远纠结在这一点‘不适’中,留下‘心病’,‘身痛’难除啊!”他似乎有些理解,随即我又给他普及了一些关于前列腺炎的知识和身心调理的重要性,在我耐心的开导下,他终于答应我,买年三十的票回家陪父母过年了。

后来我才得知这是一位兰州大学的学生,为了看病专程来到北京,在北京已住了很久,辗转多家医院,被权威的大医院无视过,也被个别专科医院恐吓过。对自己的疾病早已失去正确的认识,心里全是恐惧和失落,也对医生早已失去应有的信赖。

如何让患者不依赖而又信赖

这样的病例在临床上并非个案,有很多患者为了治病脱离了生活,放弃了工作,把所有经历放在看病上,每天除了去医院就是回家反复的思考自己的病情。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对的,无论对病情的恢复还是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他们往往把疾病扩大,在反复的治疗和辗转就医的过程中把自己心理防线一步步击溃,把生命完全的放在医生的手里,让自己有种命悬一线、无药可医的感觉。长此以往不但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无利,也会增加医患矛盾,最终出现两败俱伤的结果。

然而,作为医生应该懂得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和生活医嘱的同时,要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找到患者心结,从身心两方面入手去除“病因”。而作为患者,也应该积极配合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寻找病因,与医生共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行之有效的“健康之路”。

“告其败,语其善,导其便,开其苦”,开启医患共治模式

现代医学早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心理一社会一生物医学模式,生物机体、心理和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环境会影响人脑,人脑会影响人体脏器,所以要想更好地战胜疾病,需要从人与环境的整体来分析病因,去除病因。而两千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也早有对人的生理现象和心理过程共同进行治疗的思想。他强调以“言语”为工具,对病人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宣传卫生知识,分析疾病的原因与机制,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灵枢· 师传》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告,就是向患者指出疾病的性质、产生的原因、疾病的轻重、对疾病应具的态度;语,就是耐心告诉病人,治疗要及时,要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导,就是告诉患者如何进行调养,知道养生的方法,能进行自我调节养病;开,就是帮助患者解除紧张、恐惧、消极的心理状态。

中医认为,神与形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神与形的对立,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矛盾;神与形的统一,是生命存在的基本特征。疾病的诊治过程,往往是医患共同参与的多向交往过程。在交往过程中,患者处于中心地位,诊治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态度、认识和配合情况。

所以,强调“医患共治”并不是医生把问题又抛还给患者,而是强调病人在治疗中的主动权,让患者与医生共同努力,以更好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正确的诊治过程应该是医生和患者的积极沟通,让患者真正理解自己在疾病恢复中的作用,转变依赖医生的思想,正确的理解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合理的调养和生活。这样才能做到一个让病人不依赖却又信赖的好医生,才能使患者患者病情得到更快的的恢复和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郭军中西医结合男科在线微信号:guojunnank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