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了母亲一个心愿

 姬雷锁 2015-05-26


       避过‘五一’小长假的人流,带着父母去了趟延安,完成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设想。由于提前做功课的原因,三天的行程基本按照计划顺利完结。虽然延安已经去了三、四次了,但对这个峡谷城市还是比较陌生,尤其是没有方向感。所有景区不敢开车前往,只能坐公交前行;其中从延安革命纪念馆去宝塔山时出了点小问题,两个多小时里等不到公交、也挡不到出租车,让七十多岁的二老走了四五站路,实在愧疚难当!
       第一次去延安是95年——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小住了七八天,有幸跟随舅父对所有的景点进行了详细的参观和了解。参加工作后又相继去了几次,所以不论到了那个景点我都能选择最佳线路,并且讲出点道道来。壶口瀑布主要是体验中华民族那种奔腾不息的精神;南泥湾、枣园、杨家岭主要是重温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实质 ;而黄帝陵主要是寻根问祖,领略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延安在父辈心目中那不仅仅是革命的摇篮,而是象麦加一样神圣的地方。在枣园、杨家岭父母蹒跚着脚步紧紧跟着导游听着讲解,仔细看着照片和实物,生怕漏掉一点。“闹革命不容易啊,毛主席他们把罪受了,把苦下扎了,应该让年轻人多来看看”,父母参观着、不停的说着。从我内心上讲,这次不是游山玩水而是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真正理解透延安精神的实质!
       5月10日是母亲节,说实在的我真没有记住这个日子,一大清早在狂风暴雨中离开延安南下黄陵 。由于天气不作美,下午一点在祭祀大殿参观完就撤了出来,急着赶起路来。此次出行还有最后一站我谁也没有告诉,我只想给母亲一个惊喜。心急总会出差错,我这个二不楞司机没有想到驾着车跑到了铜川新区,距离我的目的地简直是南辕北辙,更心焦的是手机导航出了问题;询问了八、九次路人后,回到铜川老区后再穿越王石凹、徐家沟、鸭口矿区这些只是听说过的地名后,才回归305省道踏上正途。到达蒲城高阳镇时已经接近下午四点了!
       母亲是在高阳出生长大的。我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讲她过去的事情。外爷当年在高阳镇开皮坊店铺。高阳地处蒲城、白水、铜川三地交界之处又濒临山区,这里的物资交流异常活跃。在农耕年代凡是生产生活中能用得到的皮具、麻制用品外爷都会做,他善良随和,经营有方,不仅卖而且可以用粮食和山货交换,生意可以讲十分兴隆;母亲讲屯里的粮食堆的老高。积累了一定财富后,外爷在解放前置买了井勿秀七姨太的房产作为自己的经营场所,从此也埋下了祸根。井勿秀是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西安小南门专门为他而建,名:勿幕门)的兄弟,民国初
任陕北国民军总司令驻军榆林,是离这儿不远广元镇的人。母亲当然不知道这些,只知道蒲城老井家是大财主,不仅在西安、蒲城有房产,而且在附近镇子都有自己的临街房。大概58年的时候,政府出面强行收走了房产,生意做不成了,外爷一家人无奈放弃了安身之所、养家之能回到大荔老家务农。
     车子开进高阳镇街道后停了下来,才说明了情况。母亲脸上突然大放异彩,急于下车手哆嗦着却打不开车门。时隔57年的时光,一切变化得母亲无从辨认。明确了方向后,问了路人后母亲完全不顾泥泞蹒跚着走向记忆中的老街。现在的街道是沿305省道两边东西新修建的,现在的道路就是过去的街口。凭着依稀的记忆,母亲在巷道里进进退退、从门缝里瞧瞧看看终于认出了已经破烂不堪的、曾经的染坊,从而确认了自己的家的位置。
母亲的‘家’其实就在街口第五家,她刚才在门口相端半会却不敢确认。院子明显比两邻居的要宽,大门紧锁,她爬在门缝里向里张望着,努力搜寻着,嘴里不停地说着:“变了,都不在了,把我屋拆完了。”我紧紧搀着,害怕发生不测。倒有点后悔把母亲领到这里来!!!
     老街已经没有了人气,除了靠近公路的一两家有人住并且开着商店外,其他的房屋和乡下农村没有区别,萧条、破败没有生气。但母亲的此时此刻的心情完全不一样,她的脑海里不知涌现出了多少面孔和场景,那可是她成长的地方。巷道里静悄悄的,母亲坚定急切的向深处走去。边走边说着:这是铁匠铺,那是药铺、大车店,终于在一户连门墙都没有的老院子里看见了一个老妇人。母亲径直走了进去,“嫂子,这家老主人在吗?”攀谈起来。其实这个独居的老妇人已经77岁,老汉已经去世,母亲他们一家离开时她还没有嫁过来,所以和母亲并不认识。说道老汉和公公的大名,母亲想了起来,这家是做糕点的。和老妇人交流了十多分钟,得知脑海中记忆的人名目前还有两人健在,母亲乞求老妇人带过去看看。好在老人家腿脚灵便,热心又对情况十分了解。天空淅淅沥沥的小雨中,两个老人一前一后在老街指指点点的前行,霎时我有一种悲壮、凄凉的感觉。可能缓几天来,这个熟悉情况的老人都不在了。不得不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曾经鼎沸的街道如此寂静;曾经满街的熟人一个一个消失,曾经的少年已经苍老不堪!
     过去的沟已经填平建起了街道旁边的房屋。走了百十米后老妇人敲开了新街道一家的大门,一位老者走了出来。他只看见母亲眼熟,不敢辨认更叫不上名字。母亲急忙说:皮坊老雷家的。八十岁的老者哈哈大笑起来:记起来了,记起来了,过去都是娃娃啊,都老了!
连连往屋子里让,叫进去休息喝水。母亲没有进去,竟然在零星的雨中和老者交谈起来:询问了一下自己老屋后来的情况,问了一下几个熟人的情况,交流回忆了过去的的景象。得知大多数长辈都在七八十年代前都已过世,母亲很惆怅,感到很惋惜~!二十分钟左右后天气阴了下来,母亲不得不和老妇人和老者告别。临行前又到老街口向里瞅了一会。
     一路上母亲睡意不再,对回去的路线了如指掌,讲着过去经历的岁月。虽然能感觉到多少有点伤感,但还是很高兴最后一个‘景点’,说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回到小时候的家。可以肯定的讲她有生之年没有机会再回去了。
     5.10,圆了母亲一个心愿,我也心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