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女妃嫔是如何进入乾隆后宫的

 激扬文字 2015-05-26

据档案记载,乾隆帝妃嫔中有一位柏氏女子,这名柏氏女子在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晋封为那常在,而其获封以前,则是乾隆帝愉妃位下的一名“学规矩女子”。根据史料来看,柏氏于乾隆二十九年封那常在后,曾被降为那答应。

乾隆五十三年三月十七日,总管内务府《奏为遵旨验得承乾宫女子五妞受伤投井身死情形事》中提到,受伤投井身死女子乃承乾宫那答应位下之女子。乾隆四十年居承乾宫之那常在与乾隆五十三年居承乾宫之那答应,当为同一人。

据乾隆五十八年内务府奏《为正黄旗冝品、常在娘娘及家人入旗清册》记,其时,那常在柏氏尚未晋封贵人,所以清册内仍然称之为常在。那常在柏氏系在乾隆十年入宫,即怡嫔,早在乾隆六年即由贵人晋封为嫔。由此,那常在柏氏与怡嫔柏氏并非一人,此点应是确定无疑。然而,两人既然同时跻身于乾隆帝妃嫔之列,其相互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内务府所奏《为正黄旗冝品、常在娘娘及家人入旗清册》中,在提及冝品娘娘的同时,亦曾提及“常在娘娘于乾隆十年进宫”,并且明确提到怡嫔娘娘、常在娘娘之父母“父柏士彩于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病故,嫡母范氏于乾隆二十四年二月病故,生母张氏于五十四年八月病故。”

既然如此,那么足以说明怡嫔与那常在实系亲生姐妹。而小柏氏应是在乾隆七年柏氏家族入旗后,通过内务府三旗女子参选秀女的途径进入宫中,成为宫女,所以才有了“愉妃位下学规矩女子”的记载。

直到乾隆二十九年,小柏氏才被封为那常在,由宫女上升为妃嫔。另外,小柏氏入宫后是一直服侍愉妃,还是先服侍其姐怡嫔,在怡嫔于乾隆二十二年薨逝后方转到愉妃位下,目前亦无法下定论,暂且存疑。

怡嫔与那常在柏氏姐妹花的存在,可以说是有力地证明了乾隆帝的妃嫔中并非没有汉女,所谓“清宫无汉女”的说法只是一种传说而已。事实上,乾隆帝宫中的汉女妃嫔尚有许多,如庆贵妃陆氏、明常在陈氏、纯惠皇贵妃苏氏等。

如此众多的汉女出现在乾隆帝的后宫之中,应当说也是一种历史必然。

满汉通婚,在清初原无禁例,作为笼络汉人的一种策略,还曾一度受到统治者的鼓励。清入关之前,为安抚笼络明军降将,曾一度将宗室女下嫁,亦将大臣女妻降官,以国中汉人女和庄头女给配众降兵。亦有汉人女嫁给满洲人的情况。清朝定鼎北京,满汉官民仍可婚娶,所以顺治帝曾“稽古制选汉官女备六宫”。

因为顺康雍年间,满汉矛盾的存在,尤其是满族在入关后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由此导致满汉之间的联姻开始减少,满族与中原地区普通汉族之间的联姻更是寥若晨星。为确保满洲本民族的利益,并鉴于满汉之间的民族隔阂,清代最高统治者逐步确立后妃与使女来源于旗女的制度,普通汉族民籍女子与皇宫似再无缘。

在乾隆四年,便有官员参奏江苏官员海保购买女子进献皇帝,最终迫使乾隆帝不得不谕令江苏布政使徐士林:“有人参奏海保购买女孩,指称进上,如果有其事,汝即据实奏闻。”

当然,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乾隆十一年,又发生了苏州织造图拉购买当地潘姓女子的事情。图拉访得一名潘姓女子,借称京官聘娶,秘密委托其亲族前往说媒,未果。乾隆十三年,图拉再次借称京官聘娶前往说媒,其父母允许,图拉遂将该女“夜静密接进署”。稍后,图拉将此事上奏,并拟于乾隆十四年“二月初旬由水路起程,约三月初旬到京”。

如果说,海保进贡的女子确系海保私自进贡,乾隆帝不知情由,只是被动接受的话,那么此次苏州织造图拉寻访潘姓女子的事情真相就是不言而喻了。图拉为此女子耗时两年,前后都是借口京官聘娶,但是为了如此一名普通的汉族民籍女子,图拉又何须特意上密折给乾隆帝?图拉所谓的京官聘娶只不过是一个幌子,潘姓女子的真实归宿应该就是乾隆帝的后宫。只不过,因为祖训的缘故,乾隆帝无法公开吸收普通汉族民籍女子进入后宫,所以便采取了将民人汉女妃嫔父家入旗的措施,通过赋予其一个旗人的身份,来掩盖其汉女身份。

(说明:原题为《乾隆帝后宫中的汉女妃嫔》,来源:《兰台世界》2011年第25期。本文题目为编者改动与原文无关,由于版式需要,去掉相关注释,并做了摘编处理。详见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