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儿皇帝”(65)拓跋余

 文化龙乡 2015-05-26

     二十四 北朝 北魏 隐王拓跋余 (?——452)

    他爹是皇帝,他也是皇帝,但他当这个皇帝不是他爹生前的意思,而是他的杀父仇人的主张。

    爷俩都是皇帝,都吃了别人的暗算,丢了性命,而且是栽在同一个人的手中。

    第一次犯错误,叫无知;第二次犯同样的错误,叫愚蠢。

    这个笨笨,就是北魏隐王拓跋余。

                       (一)  父兄双亡 

    拓跋余是鲜卑族人。

    鲜卑族是中国的一支古老的民族,意思是神兽或瑞兽,不是野兽。相传是黄帝的后裔,与汉族同源,却不同貌,黄发黄胡,身材高大。据说,黄帝当年以土德之瑞称王,鲜卑人称“土”为“拓”,“后”为“跋”,合称“拓跋”,意为“土之后”,即“黄帝的后代”,以此为姓。

    拓跋余的曾祖父拓跋珪于公元386年开创了北魏王朝,初称代国。到了他父亲拓跋焘在位期间,击柔然,败匈奴,灭北燕,亡北凉,一举统一中国北方,隔着长江与南朝对立。

    拓跋余兄弟十一人。为了好养活,他爹给儿子起了些很可口可乐的名字,如:猫儿、小儿、虎头、龙头等。这一措施还挺管用,活下来六个,就包括拓跋余和大哥拓跋晃。

    拓跋晃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颇得父亲的信任,让他监国,就是替他爹上班,除重大事项外,他说了算。

    这个太子喜欢钻钱眼,是把理财好手,养鸡养狗,开办农场,甚至在集市上设摊卖酒,与民争利。他倚仗给事中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平城两人,替他搂钱。这两位自以为抱着太子的粗腿,鼻孔朝天,走路不看道,结果撞了一个大对头。

    这个对头也不含糊,是现任皇帝拓跋焘身边的大太监宗爱。此人当年手脚不老实,犯了法,被活生生的割去了胯下之物,成了阉人,发入宫中当了太监。不知怎的,拓跋焘老眼昏花,看中了他,调到身边服务,还逐渐当上了中常侍,是数一数二的红人,也是抬头走路的人物。

    仇尼道盛和任平城与宗爱争权夺利,矛盾越积越多,渐成水火不容之势,见面眼红,背后磨刀,都想置对方于死地。二人还放出狠话,说是等太子当了皇帝后,再收拾宗爱,让他骑着电动车看唱本——走着瞧。

    没了下头的宗爱,不能再没了上头,老婆可以不娶,吃饭的家伙不能不要。想到太子拓跋晃登基后自己的惨状,他头皮发麻,一片凉意。他的仇人们指望期货,他手中可实实在在地握有现货,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正平元年(451)七月间,宗爱在太武帝拓跋焘耳朵里灌了不知什么黄汤,惹得四十四岁的半大老头发了威,逮捕了仇尼道盛和任平城,斩于闹市。太子宫中的大小官员受到牵连,大都处死。受此惊吓,拓跋晃一病不起,没几天就咽了气。

    太子死后,拓跋焘有些醒悟,对宗爱说了些狠话。宗爱心一横,于第二年二月初五,谋杀了拓跋焘。父子二人阴间相见,抱头痛哭。

    宗爱善于掩护,把沾满鲜血的双手洗得发白,朝中大臣没能看出破绽,平静的接受了老皇帝的死讯,决定另立新帝。

    新帝的人选有两个,一个是皇孙拓跋浚,就是已故太子拓跋晃的儿子。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薛提认为他是长房长孙,一脉相承,理应登记;另一个人选时秦王拓跋翰,即太武帝拓跋焘的儿子、拓跋余的哥哥。侍中和疋等人认为拓跋浚太小,只有十三岁,多难之秋,应该找一个年纪大的人当皇帝。

    两派争执不下,误了大事。宗爱一向与拓跋翰关系紧张,生怕他出任天子之后,自己的上头不保,决定再冒一次风险出头,立铁哥们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说干就干。宗爱秘密将拓跋余接入宫中,又伪造拓跋焘的老婆、赫连皇后的命令,请兰延、和疋、薛提等入宫商议大事。兰延等人刚一进宫,就遭到宗爱手下三十余人的围攻,都被杀死;那个盘算着过皇帝瘾的拓跋翰,也稀里糊涂的丧了命。

                   二)  重蹈“父”辙

    拓跋余洗了把脸,换上新鞋,喜滋滋地登基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把宗爱提拔为冯翊王、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让这个太监成了帝国的实际掌门人。

    坐在龙椅上,拓跋余自己也觉得脸上发热,有些不好意思,老是怀疑群臣对他有看法,认为他这个皇帝来路不正。为了收买人心,他打开国库,慷公家之慨,给大小公务员提高工资,滥发奖金。他哥拓跋晃是个理财好手,国库里有的是钱;他却是一个花钱的祖宗,成千上万的撒出去,就是为了买个笑脸,讨声万岁。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国库就空了。他也不理这茬,整天喝得昏天黑地,玩得欢天喜地,有事没事听个小曲,隔三差五出去打猎。

    宗爱就喜欢他这样,老实不客气地当起了代理皇帝,处理国事,召见公卿,提拔亲信,贪污受贿。

    日子久了,拓跋余感觉有些指挥不动宗爱了,北魏这个家他说了不算了,心中憋气,思谋着夺了宗爱的权。

    宗爱杀人上了瘾,谁当道杀谁,皇帝也不行。杀了一个,还差另一个吗?

    承平元年(452)十月初一,拓跋余去东庙祭祀。当夜,宗爱指使手下将其刺杀,多年后被谥为“隐王”。

    拓跋余死时多大?不得而知,但在位时间史有记载,仅仅八个月。要是不当这个皇帝,他还可能多活几年。

    在他死后两天,宗爱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中被擒,拓跋余的侄儿拓跋浚登基后将其砍头,并满门抄斩,算是给祖父、父亲、叔父四人报了仇。宗爱两头尽失,做鬼亦被鬼看不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