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高校内陆招生趋势分析(上)

 许愿真 2015-05-27

  

  

  简介:港校自开放内陆招生后受到内陆考生热捧,随着招生名额和招生范围的逐步扩大,港校学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八所UGC院校招生形势看好,自主招生院校录取率在2.4%-10%之间。

  港校内陆招生模式变迁

  香港自1998年开始招收内陆本科生,在开放招生的最初几年,港校在内陆的招生模式与现行的模式有较大区别,当时采取的是在内陆几所高校的一年级新生中每年选拔大约150名成绩优异的内陆学生赴港就读,全部费用由香港赛马会资助。经过几年的试点招生,2003年教育部正式同意香港高校在内陆6省市自主招收自费本科生,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开始纳入内陆高考统招,其他港校采取独立招生,即由考生提交申请、高校自主选拔的方式招收内陆本科生。目前,港校在内陆招生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

  招生人数自2003年后逐步扩大

  自2003年开始招收自费本科生后,港校内陆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图1)。仅仅过了三年录取人数就增加了两倍,到2007年录取人数已达到1400人,并在同一年新增了4所学校在内陆招生。2008年录取人数有小幅回落,直到2012年又迎来了一次增长。近几年香港高校每年录取内陆考生1600人左右,参与招生的港校达12所,这些院校中尤以受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八所公立大学(简称UGC院校)最具知名度,它们也是港校在内陆招生的主力军。

图1、1998-2013年香港高校录取内陆本科生人数

  

  数据来源:1998-2005年招生人数来自《香港高校内陆招生的观察与思考》(作者:瞿振元,卢兆彤,周利明);2006-2013年招生人数来自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UGC院校在读内陆本科生人数走势:

  缓慢增长-上升-稳定-跳跃性增长

  1998-2013年,UGC院校在读内陆本科生人数呈现了与港校内陆招生相一致的趋势(图2)。具体来看,1998-2002年处于缓慢增长期,在读人数每年增幅不足200人;2003-2008年处于上升期,在读人数从不足1000人上升到4000人以上;2009-2011年处于稳定期,在读人数每年稳定在4500人左右。2012年,港校在读内陆本科生总人数出现了一次跳跃性增长,原因是2012年以后香港高校从大学三年学制转到四年学制。

图2、1998-2013年UGC院校在读内陆本科生人数与占比

  

  数据来源:香港特区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学制改革导致学生人数猛增

  2012年以前港校实行英式大学三年学制,自2009年起香港从中学开始逐步推行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的新学制,到2012以后统一实施大学四年学制(表1)。因此在2012年以前,港校录取的内陆本科生需在内陆大学委托培养一年或赴港就读一年预备课程。为配合学制改革,2012年香港高校同时录取新学制和旧学制两届学生,并相应调高了内陆招生名额,当年UGC院校的在读本科生人数一下子增加了30%,在读内陆本科生人数也随之猛增到6300余人,占在读本科生总人数的比例从8.1%上升到8.4%(图2)。

表1、香港新旧学制对比

  

  七所内陆招生港校位列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百强

  在12所面向内陆招生的港校中,八所UGC院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是首批参加内陆招生的院校,同时也代表了香港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其中,1911年成立的香港大学是香港第一所可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一所典型的英式大学;1963年成立的香港中文大学率先为本地华语中学学生和内陆赴港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香港从此有了“一英一中”两所大学。除了这两所大学外,其余UGC院校都是在1990年代以后创办或升格为大学的(表2)。

  八所UGC院校中有七所位列两岸四地大学排名百强名单。2014年香港科技大学(第4名)超越香港大学(第6名)和香港中文大学(第7名),成为港校中表现最好的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处于10-20名之间,香港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分别位列第42名和第88名(表2)。

表2、面向内陆招生的12所港校列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