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侯瑞鹤丨孩子发脾气怎么破:学会给孩子的情绪“消毒”

 小猪电子业 2015-05-27



文丨侯瑞鹤(微信公众号:紫藤亲子育儿)


许多妈妈对“愤怒的小孩”束手无策,很是犯愁。


“我孩子很容易生气、发脾气,一不小心就很很容易惹到他,家里的大人甚至都很小心。”


“我孩子喜欢动手乱打人,因为怕他伤着小朋友,都不敢让他和别人一起玩了。”


“我很努力地做好妈妈,但看着孩子的愤怒,我好无助,小时候转移注意力还可以,现在转移不了了,我该怎么办?”


孩子在早年的负面情绪常见的是生气和愤怒,因为生气和愤怒带有更大的能量和破坏性。相对于婴幼儿的悲伤而言,生气和愤怒更容易吸引成人的关注,并造成亲子冲突。


孩子是带着情绪来到这个世界的


每个人的诞生,都是伴随着“哇哇”的哭声,降临到这个世界的。婴儿的哭声里,天然流露着对陌生世界的恐惧和不安。


新生的婴儿实现了与母体的分离,表面上看,他已经是独立个体了,然而,在心理层面上,还远远没有独立,他不知何为“我”,母亲=我。他在心理上与母亲仍是一体的,通过母亲来感知自己,也就是常说的母亲是婴儿的镜子。然而,婴儿毕竟与母亲不是一个人,所以,他的感觉、情绪和需要等通过母亲来获得确认和理解,逐渐分化出“我”。


婴幼儿自身有大量无法处理的原始情绪,无法自己处理也无法忍受,这些情绪很容易使儿童瞬间陷入崩溃状态,他需要不断借助成人的加工,学习容忍并处理负面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婴幼儿是情绪的俘虏。


婴儿有大量的原始焦虑,自己无法处理,需要扔出去找人帮忙处理,这个人天然地就是母亲。


母亲的“容器功能”,为婴幼儿“情绪消毒”


当婴幼儿体验到一些自己无法处理的情绪时,会体验到一种崩溃的感觉,通过他自己的情绪表达,会唤起成人尤其是母亲类似的体验。母亲通过接纳(允许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并处理这些由孩子投射进来的情绪,之后再把加工过的情绪还回儿童,儿童就会内化或者理解自己当初投射出去、无法处理的情绪,形成对自己或他人的形象。这样的过程反复进行,最终形成儿童内心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


母亲对儿童难以处理的情绪进行接纳----加工处理----返还给孩子的过程,就像给有害的东西消毒一样,可以形象地称为“情绪消毒”。“情绪消毒”意味着,把不可以忍受的变得可以忍受,把混乱的变得不混乱。


母亲对孩子情绪进行消毒的内心空间就像容器一样,我们可以形象地称为母亲的“容器功能”。


在我儿子六七个月大时,一天我带着儿子到办公室处理一些事情。因临时有事要外出,只能让一位亲戚暂时照看一下儿子。自儿子出生几乎没有离开过我,所以也不曾有过那种找不着妈妈的恐惧。


我刚离开了约1个小时,接到亲戚的电话,孩子哭了,刚开始想哄哄看,结果儿子哭得特别厉害。我赶紧火急火燎的往回赶,看到亲戚抱着儿子,儿子哭着,脸上写满了恐惧、恐慌,亲戚也快要急哭了。我永远忘不了儿子当时的表情,那是一种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崩溃感。陌生的人,陌生的情境,爸妈两个熟悉的人均看不到,让孩子无法忍受这种恐惧。


我抱着儿子,一边喂奶,一边给他讲刚才发生的事情,问他是不是害怕了,以为妈妈去哪了呢等(与婴儿沟通,他可以听懂的)。慢慢的,他恢复了平静。


显然孩子刚开始的恐惧情绪是无法忍受的,经过我的处理(通常是健康的母亲自然的反应,我也没有想过什么处理,更像本能的反应),包括情绪的,身体的照顾等,情绪变得可以忍受了。


而母亲如果抑郁、焦虑,自己的情绪都无法处理,她内心将难以有一个空间来容纳孩子的情绪,就难以帮助孩子实施情绪消毒功能。我们可能都有体验,当心情烦躁时,面对孩子就更容易发火。


帮助孩子诉说情绪,让它变得清晰、可忍受


对于幼儿来说,任何一件无法完成的小事,都可能让他体验到全能幻想遭遇现实的挫折感。如果我们知道幼儿的内心在发生着什么,我们的反应就可能有所不同。


一天,儿子把他心爱的奥特曼面具弄破了,他蹭在我身上用头拱住我,又生气又伤心地哭:“我的面具坏了”,那种感觉像是天塌下来一样。同时,又对我发脾气,好像我给他弄坏了一样。


我本来心情就不太好,看到他乱发脾气,就更烦躁。我这时的内心已经没有空间容纳他扔过来的无法处理的情绪了,更别说处理后还给他了。


我的反应带有情绪并且像对成人一样:“你自己弄坏的,又不是我弄坏的,干吗对我生气,你不是还有一个吗,要是喜欢这个就想办法补一下。”儿子听了更加气急败坏,无法平息自己的情绪,跳着脚以一种无法弥补心爱之物的崩溃感哭着说:“坏了,坏了”。此时,我的烦躁又提升了一个级别,我开始有忍无可忍要爆发的感觉。


此时,我觉察到了自己不断升级的烦躁。此处可以看到,觉察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觉察本身往往就可以改变事情的方向。情绪一旦被看见,其力量就可能会减弱了,知道自己的情绪,就可能和自己的情绪同在。这样,内心就被腾出了一个空间,可以容纳孩子的情绪,进行消毒处理了。


我停了一下,把儿子拉过来,抱着他问:“你因为自己不小心弄坏了心爱的奥特曼面具,所以对自己很生气,也很伤心是吗?”儿子忽然张大了嘴更伤心地大哭起来,我让他趴在我的肩上哭了一会儿,我知道,这是被理解到的哭,也是一种修复的哭。


这样哭了一会儿,他的情绪逐渐恢复了平静,我们俩商量着用什么办法可以把面具修补一下。修补完后他又戴上开心地玩了起来。


孩子未被处理的情绪,会以变形的方式进行表达


孩子有大量难以处理的情绪,有可能通过夸张地表现自己的情绪,或直接通过行为来处理。比如,行为混乱、失控的行为等。


成人也会有类似的体验,当我们体验到大量的狂乱的情绪,自己又难以在心中进行处理时,往往直接通过行动来让自己感觉好一些。比如,说着说着,说不清就打起来了。想一想,当我们焦虑时,来来回回地走,就可以理解从情绪到行动这一步了。


孩子面对无法处理的情绪,也有可能采用隔离的方式来处理。即这些情绪我无法处理,也无人帮我处理,那我就把它打个包收起来塞到一个角落,像是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这样,孩子体验不到情绪,但是,他一直在那,他打包起来的除了这些无法处理的情绪,还有活力和激情。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成人过分规矩严谨,但缺少情感和活力。这些被压抑的情绪能量往往以躯体症状表达出来,如失眠,头痛,身体弱等。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的情绪正在发生着什么,有时,只是知道本身,就有可能让心灵得救。然而,现实往往是原始创伤太久远,我们自己都已经不知道、不认识了,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无端发火,莫名其妙的行为等。


只是接纳地看到,允许有这些情绪,就能帮助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绪了。


当孩子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了,情绪就变得可以管理和控制了。


能体验自己情绪的人,才可能共情别人,同理别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