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压抑,越反抗(游戏本能)

 百阅知天下 2015-05-27

       “学习是最重要的。”

“要向好好学习的同学学习。”

“要和学习好的同学玩,不要和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玩。”

“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别的什么就不要管了。”

“你的作业都没有做完,看什么电视,玩什么电脑?”

“妈最喜欢学习好的孩子,你学习好妈就高兴。”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要有危机意识,天天想着玩,到时候一无是处,被社会淘汰。”

“不要像你爸(妈)那样,天天想着玩,一点正事都不干,你要好好学习,为我争气。”

“好好学习,不要让别人看不起。”

“时间这么紧,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玩什么玩?”

“学习好就是乖孩子。”

“不要做XX,不许做XX”

“太脏了,我们不玩这个,这个不卫生”

“早恋是不对的,绝对不允许早恋”

“别跟别的孩子玩,他们家不配”

“你看妈妈(爸爸),就什么都不喜欢玩,事业照样很成功,学学妈妈(爸爸)”

“外面很危险,别人都会伤害你,不要和别人玩”

这样的语言太多了,有些父母在社会的逼迫下,带着“成人的偏见和污染”对着幼小的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影响,提前和强行将成人的焦虑和恐惧赤裸裸的传递给心灵脆弱与弱小的孩子,引发孩子内在的巨大恐惧与焦虑,将孩子限制在僵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中,最后孩子失去了本来原有的年龄阶段的快乐,压抑了本源性的游戏本能,对儿童游戏好玩的天性进行钳制与扼杀,过早的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未来与痛苦,变得更有功利性和强迫性,失去了天真单纯的本质,儿童的时候没有儿童的快乐,玩的不开心,少年的时候没有少年的纯真,变得更成熟,青年的时候没有青年的活力,变得老成呆板,不断造成每个年龄阶段的缺失,将自己关在一个套子了,不断的回味过去的遗憾,现在的痛苦,未来的迷茫和恐惧。造成太多的遗憾不能弥补,变成了一个表面的好孩子,内在的痛苦煎熬状态。最后责怪父母,责怪家庭,不断的后悔失去的时光,看着身边的同学甚至比自己小的孩子的生存状态,或者别人的父母的教养方式,特别的羡慕和妒忌,怨恨世界的不公平,为什么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就会产生这么多的缺失。年龄可能已经很大了,但内在却一直都没有长大。游戏本能的压抑,让人失去了活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从事情中也得不到太多的乐趣,不知道如何去寻找乐趣,比较容易陷入抑郁的状态,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没什么感觉,整个人像行尸走肉一样。被压抑的游戏本能会转化为内在的攻击力,自我惩罚和外在攻击,愤怒怨恨不满,导致后果很严重。

这样的孩子有很多在社会的眼中是很成功的,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同学眼中学习的对象与榜样,老师眼中的骄子,比如考上很好的大学,北大清华,出国留学等等,比如有很好的技能,美术绘画等等,但是他自己内心却不快乐,也不知道怎么快乐,怎么与人交往,总是带着一个好的面具与人交往,不真实,表面上很好,内在却在煎熬与痛苦,同时还没有什么人理解。想和人交往却害怕,一个人又难受,在矛盾中挣扎。

我们的教育真的出问题了,不管是社会和家长,很多时候都被巨大的焦虑控制,将孩子当成一个机器和工具,抹杀了自然的天性,最后后悔莫及。

去爱我们的孩子吧,不要让他们完美,让他们有缺点,多鼓励和夸奖,支持和相信他,放手让他去受伤害,让孩子的天性自然成长,自然的游戏本能自然的呈现,去满足自然阶段的需求,该玩的时候放手去玩,不要让孩子只是为了满足你的愿望和期望,不将学习当成唯一的标准要求,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小时候的开心和安全,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和自信,我们将培养更多的健康正常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