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露锋芒的秀雅,王宠《西苑诗》欣赏

 东方竹马 2015-05-27

不露锋芒的秀雅

王宠 《西苑诗》欣赏
王宠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人称“王雅宜”。王宠天资聪颖,但命运多舛,为邑诸生,屡试不利,最后才以贡生入太学,故人也称“王贡士”。


他年轻时受业于与文徵明齐名的蔡羽门下,却能青出于蓝。他学习极为刻苦用功,在石湖读书习字二十年,非探亲不进城。也许王宠的天性不善科举制度之策论,而善自由放纵之艺术,他仕途上的不济,恰恰赢来了艺术上的丰收。他工诗文书画,兼擅篆刻,与祝允明、文徵明并称于世。


王宠的书法有晋人恬淡之趣,初学虞世南,得其疏雅,运笔涵蕴,不露锋芒。再学王献之而能以拙取巧,自成新意。观其行草及小楷,疏朗空灵,皆不与时人同。王宠的书法在当时及后世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王宠37岁写的《西苑诗》用笔清秀雅致,温润含蓄,同时又有三分拙气,在钟灵琉秀中喊着浓厚的古意,给人一种似呆板又灵秀的通透感觉。整篇作品深得晋人书法艺术精神,可谓是王宠行书中的上乘之作。



一、作品在古拙中隐含着一股钟灵琉秀之气,这使得作品厚重与灵巧相结合,王宠巧妙地调和了行书创作中重和巧之间的矛盾。


王宠是个十分注重古法学习的人,他一生所学不降唐宋,以晋人书法为主要取法对象,在行草书的学习上,他几乎从没有“二王”的藩篱,所以他的作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古法和魏晋风度。



在《西苑诗》里,围绕着晋韵,王宠进行了极富创造精神的古法张扬,很明显,他是对《十七帖》和《圣教序》心追手摹下了一番苦功夫之后,把其中的精髓吸纳出来,然后加上他所处那个时代的流行书风,创造出了自己的行书。




当时的流行书风应该就是祝允明那种点画狼藉的浪漫主义草书和他字里行间所表现出的郁勃之气。他把二者巧妙融合,就出现了《西苑诗》里那种既高古又灵动的神秘气息,呆头呆脑,然后细观之下却越看越有精神,每一个字的厚重与灵巧形成强烈的对比,字与字之间也形成这样的对比,在对比中作品出现了一种空间的感觉,字体形象不自觉地出现了攲侧和横撑,字与字之间俯仰摇曳,遥相呼应,妙趣横生。晚明浪漫主业书家在学习古法的同时加进一些天然情趣,创造地实现了书法在晚明的飞跃,从某种成都来说,王宠的行书创作对他们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



二、作品中的古法,加进了王宠个人理解的古法,古法的表现以精神为主,并且被创造性的置于新意的拆合中。


古往今来,学习王羲之者甚多,但能有所突破或学有成者却并不多,细究起来也就只有米芾、赵孟頫、王宠和王铎四人,他们中,米得王之迅疾,赵的王之端正,王铎得王之雄厚,王宠得王之萧散



四人所得中以王宠为最高,中国人最重气韵,王宠所得的是气韵中的逸气,所以最高。这样的所得,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他用自己所理解的古法来进行创作,创作的时候又把这样的古法置于当时社会主流文化风尚的熏染中,所以作品才写得古趣横生,新意盎然。



王宠的高明还体现在他对于信息的分拆与组合上,在《西苑诗》中,不同的笔画和字节中所加进的新意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古法精神在他的笔下就体现了形态各异、气象万千的表现形式。



王宠另外一个高明之处就是他在创作中加进了章草又很明显是时代风尚熏陶下的章草,笔法中没有了波挑,是行书意味浓重的章草气韵,或者说只有章草笔意而没有章草形态,这都是极为高明的书写状态。王宠在这种古法和新意的彼此拆合中完成了他的书法创想,以一种疏淡空灵而又逸笔草草的笔法把他的艺术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王宠的字很严重地受到了刻版的影响,他的作品被有的人称为有“木版气”。《西苑诗》在这样的表现中确实少了一点灵动之气,然而这样的“木版气”又使这件作品独树一帜,与当时主流的纯正帖学书法大不相同。


王宠因为家庭出身不好,所以没有机会去接触历代名帖真迹,他所临摹学习的对象主要是《淳化阁帖》和其他刻帖,学习对象的局限使他的作品在表现上显得力量不足,笔画受刻帖影响太深,显得僵直无生气,缺乏活力。



然而这样的僵直却也在无形中增添了作品的明朝中傲然独立,闪亮登场,令当时的书法界为之一振。清代黎惟敬评价其作品时说:“晋人奇迹,世所罕见。所传者,仿书耳。诸体混肴,若出一手,不辩其为谁也。近世吴人王履吉氏独能追踪大令,萧散俊逸,复出流辈,虽不见晋人书,知其为绝艺也。”正是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木版气”,才让他的作品获得了更高的赞誉。



王宠的作品与两宋时代的行书相比,很明显是缺少了宋人的率意和婉转流畅,作品线条透着十足的匠气,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王宠早年才华横溢,但后来却八次应试不第,遂选择退隐山林,以书画诗词自娱自乐。



仕途上的不如意和倔强的性格对他的书法创作影响极大,所谓自如其人,再加上他深受老师蔡羽的影响,在艺术学习和表现上桀骜不驯,“间临《十七帖》,人或从旁指摘其离者,其曰:‘不然,吾非临右军,吾乃教之。’”狂言如此,表现出王宠强烈的个性。老师的性情直接影响了王宠,王宠用这样的个性来对待书法创作自然是非把刻帖的精神全部学到不可,所学者真可谓刻帖之精髓也。其行书也因此而异于当时书坛的流行书法风尚,独步天下。



四、空灵和萧散是《西苑诗》最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对于王宠来说,在科举考试失败而寄情翰墨的时候,他心中唯一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全部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这种时候,逍遥和洒脱占据了他的心灵世界。他不在对甚或抱有什么幻想,把自己归为闲云野鹤的一类人,所以他的作品才次凹陷出少有的萧散简远和脱俗出尘。



而空灵则是他性格上的取向和折射到艺术上的表现,王宠优秀的人品使得大他二十几岁的文征明都与他成为忘年交,经常促膝谈心,诗书唱答。他高洁的品质使他能在归隐之后完全化掉全身的戾气,在创作中疏秀有致。



《西苑诗》在空灵在直观上表现为空疏,疏是其结构特征所在,一字之中必有空阔处,笔与笔交接处偏以断笔处理,显其疏态。疏能使人的视觉中产生线条的停顿、计白当黑的艺术效果,又产生整体上旷阔静远的美感。



在中国书法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空灵的书法家了,王宠的行书空灵,楷书尤甚,从本质上来说,他行书的空灵得益于小楷,这和他长期学习钟太傅的小楷有关,在书法史上20世纪八九十年以后,这种范式在书坛上引起的轰动越来越大。



而他的行书因为学习刻帖,在无形中也把刻帖的干净利索带到小楷中,这也成为他空灵境界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观其《西苑诗》,自下笔开始,空灵和萧散的感觉就开始了,一路写下来,到最后写跋的时候,他把这种感觉发挥到了极致:“庚寅”岁归自燕,与九岩先生同舟,相得欢甚,漫书近作三篇,冀请教益,幸勿我遗耳。七月二日,吴郡王宠顿首。”“漫书”二字足见其情怀,萧散简远和空灵旷达的感觉竟至于斯。


王宠是吴门书派的佼佼者,其行书作品可谓是开创一代新风,在吴门书派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西苑诗》是王宠行书的代表作,能比较全面反映其行书的面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对于我们全面认识王宠书法艺术以及明朝中的叶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在当代学习行草书,进行行草书的创新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者:吕文明
总编微信:11660975 (←长按复制)



点击 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