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功名利禄而读书本末倒置(原创首发)

 哺育心灵 2015-05-28

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曾经是读书人津津乐道的事情。

读书,是获取功名利禄的天梯!这种错误的观点为害有三:首先,为中华几千年文明埋下了无穷祸根,历代统治者、社会上层、各界名流担心读书人夺其位,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不约而同地实施着愚民政策,五千年文明,却积贫积弱,清末达到登峰造极,外国人的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些罪恶的勾当才得以大白于天下,什么真龙天子,什么天生有种,不过是笑谈,日本、葡萄牙这些弹丸小国欺我中华如戏三岁小儿,国人这才从睡梦中醒来。

吃一堑长一智,清末官方开始创办学校,民国也继承了官办学校的传统,然而,战乱不断,真正的全民接受教育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得到了较大的重视,却在文革中付之一炬,教育之辉煌在中华大地上如昙花一现,幸好改革开放让教育得以重生,迎来了普九、大学扩招这样的良好局面。然而,愚民政策在中华大地上根深蒂固,一些上层人物、社会名流依然我行我素,为了保住自己那点小得可怜的所谓利益,前仆后继地在暗暗实施着愚民政策,为教育使绊是他们的拿手好戏!一方面混入一些重要位置明修栈道大张旗鼓发展教育,一方面暗度陈仓扯教育的后腿。

其次,导致读书无用论。十年寒窗的人多,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一朝闻名,就拿现在来说,传说中光宗耀祖,一人得道就可以鸡犬升天的公务员,本来名额就少得可怜,更何况,就算考上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等到领工资的时候才知道,公务员只是鸡肋而也,说得直白一点,连当房奴的资格都没得。连当房奴都不配,那么,把获取功名利禄作为读书动机的人来说,肯定是不满意的,这就形成了公务员之外的人骂公务员,公务员也骂公务员的怪象。七品已是芝麻官,而一般公务员穷其一生最多也只能享受正科级待遇,那是一个九品待遇,其实也只是每月多几百元钱而也,与传说中呼风唤雨、翻手是云覆手是雨的乡镇土皇帝相去甚远。何况,职工享受正科级待遇是职级平行之后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实行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些读书人才会整天牢骚不断、怨天尤人,逮谁骂谁,认为整个社会只有自己是好人。在这样的氛围下举办的教育,上课时“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的就不仅仅是淘气的学生,还有那些从事第二职业的教师也是这种心态的,他们还要忙着去挣钱养家糊口呢,把教育当成事业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事情。一些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与功名利禄无关,也就因此而放弃了读书,自己不读书,也不重视送子女读书,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一些初中甚至高中毕业的学生,二三十年后,变得与文盲差不多。

第三,不愿终身学习。读书就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功成名就之后,就没有必要读书了,上升通道有限,让更多的人心灰意冷,在大中专生包分工的年代,学校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习,甚至考上大中专后就开始混日子了,六十分万岁。现在虽然要考试后录取,也是暂时的,就业之后,很多人不知道业余时间该干点啥,“闲来无事做,不如斗地主”打麻将、玩游戏、抽烟喝酒成了一些人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连那些官居一品二品的人,也有的找不着北,违法乱纪也要弄几十套住房或者三妻四妾来填补心灵的空虚,三品以下找不着北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每年要抓出上万的人。这些老虎苍蝇成为阶下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放弃了学习,找不着北,遵纪守法成了痛苦的事情,无法理解遵纪守法所包含的乐趣。他们信仰的依然是潜规则,党纪国法在他们的眼里是糊弄别人的,他们内心从来就没有认可党纪国法,这就有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

读书学习做学问,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功名利禄不过是这个过程中拾得的一些小石子而也。曹雪芹呕心沥血著石头记,这在外人看来是何等痛苦的事情,而从文中竞看不出有半点怨言,更无咬牙坚持之说。曹雪芹的快乐,从读书是为获取功名利禄的角度是无法解读出来的,很多人正是从这个错误的角度看问题,才认为他对这个社会是何等的痛恨,却不知他对这个世界原来是充满爱的,这个观点完全可以从主角贾宝玉的身上得以印证,正是对世界充满了爱,才让他无惧生死,以乐观的精神笑对逆境,笔耕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读书,和吃饭一样,原本是人的本能,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是健康成长的一部分,不用去大书特书,用不着去考虑重要或者不重要,如果太多的人还要去为要不要读书、读书到底有用还是无用而纠结,那么,我只能说,读书可能有用,也可能无用,就像吃饭一样,可能会获得功名利禄,也可能碌碌无为。读书是否有用,要看专业是否对口,就算专业对口,也有高下之分,再说,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读书不过是无数个环中的一环而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