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行书作品《致运句太博帖》

 百了无恨 2015-05-28
苏东坡书《致运句太博帖》大字

苏东坡书《致运句太博帖》大字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见于台北故宫《宋人牋牍》,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

释文:轼啟。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貺临安香合极佳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啟。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此帖“运句太博”无考。根据其书法风格特征,乃元丰以前书。帖中“香合极佳妙”等事,似在未罗“乌台诗案”之难前的贵族骄奢之事。考《东坡纪年录》:“熙宁四年辛亥,迁太常博士、摄开封府推官。”直到六月方去京通判杭州。《宋史》:“太常博士;无出身,转国子监博士,内带馆职,有出身。”博士,常讲定五礼仪式,有改革则据经审议。凡于法应谥者,考其行状,撰定谥文。有祠事,则监视仪物,掌凡赞导之事。”这“运句太博”是否就是东坡的同僚,在太常寺任职的太常博士?待考。


苏轼行书作品《致运句太博帖》

苏轼行书作品《致运句太博帖》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书于1071年(熙宁四年),行书。
北宋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北宋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北宋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北宋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北宋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

《致运句太博帖》苏轼约书于熙宁四年(1071)。纸本。行楷书,信札一则。心8行,计59字。25.6厘米×24.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运句太博”无考。根据其书法风格特征,乃元丰以前书。帖中“香合极佳妙”等事,似在未罗“鸟台诗案”之难前的贵族骄奢之事。考《东坡纪年录》:“熙宁四年辛亥,迁太常博士、摄开封府推官。”直到六月方去京通判杭州。《宋史》:“太常博士;无出身,转国子监博士,内带馆职,有出身。”博士,常讲定五礼仪式,有改革则据经审议。凡于法应谥者,考其行状,撰定谥文。有祠事,则监视仪物,掌凡赞导之事。”这“运句太博”是否就是东坡的同僚,在太常寺任职的太常博士?待考。

释文:

轼启。适辱教。不果即答,悚悚。晚来尊体佳安。惠贶临安香合,极佳妙,领意之厚,敢不捧当,但深感怍也。谨奉启上谢,不宣。轼再拜运句太博阁下,十六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苏轼《致运句太博帖》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