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霞客三游天台山·台州日报

 窗前有树905 2015-05-29
 
霞客三游天台山


  林国干  

  明代杰出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徐霞客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他以毕生心血写就的《徐霞客游记》,内容宏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从《徐霞客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对天台山情有独钟。他一生三游天台山,逗留19天,前后写下两篇《游天台山日记》,其中前一篇成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

  根据《徐霞客游记》记载,徐霞客先后三次游览天台山。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之三月晦(即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于四月初一(即1613年5月20日),首次进入天台山。他望日出于华顶,观瀑布于石梁。然后访万年、国清二寺,游明岩、寒岩,转桃源双阙,登赤城山顶。当月初九日,离开天台去雁荡。

  崇祯五年(1632)三月十四日,他再次游览了华顶、石梁以及高明、螺溪诸胜。当月二十日,离开天台去雁荡。同年四月十六日,徐霞客从雁荡返回,第三次游览天台山。在三天时间里,他游览了赤城、桐柏、琼台、明岩、寒岩、桃源、秀溪、万年诸景点。在“尽天台以西之胜”后,他梳理了天台山水系,尽兴而去。

  首游天台山后,徐霞客写下《游天台山日记》,成为整部《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后两次游览经过,合记在《游天台山日记(后)》里。

  经研究发现,徐霞客自幼喜欢旅游。28岁(1613年)之前,他只凭兴趣游览,28岁之后,带着目的去旅游考察。1613年至1636年期间,他每次出游时间都较短,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三个月就回家,目的地多是离家较近的名山。1636年开始,他进行了一次长达4年的旅游考察,足迹远达西南边陲。为什么突然变短途游为长途游了呢?这是因为,1636年之前,老母在堂,他不能在外面太远太久,所以只能就近游一些名山。那么,徐霞客是怎么把首站定在天台山的呢?

  央视纪录片《徐霞客》解释道:“天台山,既是佛教天台宗祖庭,又是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在明代,天台山远比现在知名,而且距离徐霞客的家乡江阴只有400公里左右。作为饱读诗书的徐霞客,对天台山独特的宗教文化不可能不知晓。”既是名山,又距离不远,交通方便。因此,徐霞客就把天台山作为首个旅游考察目的地。

  首游天台山标志着徐霞客科学考察的起步。他登华顶山,只见“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既细致观察了自然风貌,又科学分析了地理高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他对石梁周边的地理进行了详细考察,得出“岭西之水出石梁”的论断。

  以《游天台山日记》为标志,一种以时为序、以路为纲、据景描述的写作风格被固定下来,成为《徐霞客游记》的一大特色。

  徐霞客不仅将天台山作为首游地、日记开篇地,而且一而再、再而三来天台山,足迹遍布天台山各大景点,说明他对天台山是特别重视的。

  徐霞客游天台山过程中充满喜悦、兴奋之情。他夜宿华顶,“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他遨游山谷,“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在游历铜壶滴漏之后,已经“暝色四下”,还要停足仙筏桥,再观石梁雪瀑,“几不欲卧”。游兴之高,无以复加。

  央视重磅推出的《徐霞客游记》精华本充分肯定徐霞客对天台山“情有独钟”。

  总之,天台山在徐霞客一生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地位。徐霞客来天台山旅游次数之多、涉足面之广、旅行考察之深入细致,以及天台山在其旅程中地位之重要、关系之特殊,是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徐霞客为天台山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化财富,“《徐霞客游记》首选地、首游地、开篇地”是天台山的金名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