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本文是“刑事法前沿推介”第41篇推送文章 “刑事法前沿推介”(ID:xsfqytj)
本文是“刑事法前沿推介”第41篇推送文章
“刑事法前沿推介”(ID:xsfqytj)
情感困扰行为的刑事处罚Crimi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
作者:Avlana K. Eisenberg
译介:曹伊洛
受到情感困扰而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经常会发生,例如骚扰、盯梢、恐吓等,都会造成情感困扰。而对这种行为实际是如何处罚的?应当如何处罚?哈佛大学法学院Avlana K. Eisenberg新近在Michigan Law Review上发表了Criminal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Distress一文,通过梳理当前情感困扰刑事处罚的法规,探讨这种独立于任何物理伤害或威胁的情感困扰行为的刑事处罚问题。
作者首先提出了三个美国的现实例子来说明当前的司法实践:一是在佛罗里达州,两个女中学生被指控进行盯梢,她们的脸书信息据称对其同学造成情感困扰并因而导致其自杀(2013);二是在蒙大拿州,麦卡锡由于给其前妻发了两封邮件而被判五年监禁,她前妻并没有打开这些邮件,但这仍然使其受到情感困扰(1999);三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瑞恩由于一天之内在瑞慈家周边开车来回好几次而被认为构成了对瑞慈的情感困扰,因而被判定有盯梢行为(2007),而瑞恩实际上只是在寻找另外一个人[不过后来此案被推翻]。这些案例都关涉给他人造成情感伤害的行为赋予刑事责任的刑事法规。美国近年来有3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都制定了这种针对情感困扰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对被告的行为和主观精神状态的要求弹性很大,有的要求这种情感伤害是故意的,有的则无此要求,有的列举了禁止行为,有些只是笼统地用类似“重复不被需要的联系”这样的词汇概括。
不过这些规定也并不奇怪,这是因为赋予情感伤害以刑事责任是建立在功利理论、报应理论和表达理论(新报应理论)等是三种主流刑罚理论基础之上的。在功利主义下,限制物理伤害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需要是由于其情感结果;在报应理论下,明知或枉顾对他人的情感伤害具有道德可责性;表达理论立足于对被害人的交流性团结(与孤立和排斥相对)和道德不均衡的修复,而支持把情感伤害放置于比较高的地位。但是传统刑法理论里并非有独立于物理伤害或物理伤害威胁的情感困扰的刑事可罚性存在。但是为什么情感困扰刑事法规与传统刑法相悖离呢?我们应当把这种悖离看成是一种调整刑罚理论与刑法原理的进步,还是对刑法的破坏?
带着这些问题,作者在分析中认为传统刑法实际上也非常重视这种被害人的情感伤害因素,只是并没有像当前这些州的刑事法规一样是明确地规定情感困扰的刑事处罚,而是通过一种隐性路径(implicit approach)在实际上认可被害人的情感伤害结果的重要性。例如对于强奸的处罚就比其他可能造成更严重物理伤害的人身侵犯行为要严重的多,这就是考虑到了强奸给被害人造成的严重精神创伤后果。但是如果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处罚独立的精神困扰行为,则与实体刑法的一些核心基础相抵触,例如情感的难以确定性、与自由言论的冲突、对情感困扰行为类型确认社会共识等。而传统刑法采用隐性路径,则不仅可以间接处罚了情感困扰行为,对被告也公平,而且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
在这个背景下,通过对当前这些州的情感困扰刑事处罚规定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作者发现:
1、这些州法规由于其对禁止性行为界定的不精确和情感伤害的不可预测,从而没能对被告提供充分的注意警示。
2、这些州法规的适用带来了严重地限制自由表达的隐忧。
3、这些州法规并没有带来关于何种类型的行为导致情感困扰这个问题的社会共识,并且刑事司法没能很好地处理不同案例的细微差别。
4、这些州法规的适用也会有加剧成见的风险。例如在上述瑞恩的案例中,就会给人造成印象是:妇女是极其脆弱的,以至于看到有车一天之内在她们附近停留几次就会受到情感困扰。(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原文,或发编辑邮件索取)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nd critiques a trend tocriminalize the infliction of emotional harm independent of any physical injuryor threat. The Article defines a new category of criminal infliction ofemotional distress (“CIED”) statutes, which include laws designed to combatbehaviors such as harassing, stalking, and bullying. In contrast to tortliability for emotional harm, which is cabined by statutes and the common law,CIED statutes allow states to regulate and punish the infliction of emotionalharm in an increasingly expansive way. In assessing harm and devisingpunishment, the law has always taken nonphysical harm seriously, buttraditionally it has only implicitly accounted for emotional harm; it has notmade emotional harm an element of criminal liability. CIED statutes represent abreak in this narrative. The Article uses these statutes as an entry point toexamine the role that victim emotion does and should play in substantivecriminal law, and it finds that CIED statutes may endanger free expression andequality and provide insufficient notice to defendants. These statutes thusoffer a cautionary tale, illustrating problems that can arise when victimemotion plays an explicit role in criminal culpability. CIED statutes alsoreveal the comparative benefits of the implicit approach, which acknowledgesthe significance of nonphysical harm yet does not predicate criminal liabilityon the existence of emotional harm.
Avlana K. Eisenberg(2015), Criminal Inflictionof Emotional Distress, Michigan Law Review,vol113,issue5,PP607-662
来自: chen7749 > 《刑法学》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刑事审判工具
刑事审判工具。刑法:第一编 总则。刑法:第二编 分则。常用法规:
刑事司法应符合公众的正义直觉
刑事司法应符合公众的正义直觉作者:邹利伟。第三、如果法律不符合公众的正义直觉,人们就不愿意遵从法律。国家的法律与匪徒的命令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它是正义的,它符合公众的正义直觉。著名的因刊...
(6)现代犯罪学的创立
加罗法洛从普遍的道德感出发,分析了利他情感、怜悯感、正义感、正直感等道德的组成部分,得出了其自然犯罪原理,提出伤害怜悯感、正直感之一的行为就是“自然犯罪”,并将伤害家庭情感的行为某些政治...
立竿见影去除小困扰
立竿见影去除小困扰。
背上长痘怎么办?三招教你解决痘痘困扰![养生主]
三招教你解决痘痘困扰!
人生的一大困扰便是,我们无法拥有纯粹而无掺杂的情感。
人生的一大困扰便是,我们无法拥有纯粹而无掺杂的情感。红尘中最美的相逢。敌人身上总有我们的喜爱之处,而心爱之人身上也存在我们的厌...
练拳常见困扰,你遇到过吗?
【新提醒】Emotional Violin 最好的小提琴独奏音源 情感小提琴 中文奏法参照表 ... ...
【新提醒】Emotional Violin 最好的小提琴独奏音源 情感小提琴 中文奏法参照表 ......最近这款情感小提琴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小提琴独奏音...
每日一词“sentimental”
每日一词“sentimental”比较级: more sentimental.最高级: most sentimental.At times the book seems slightly sentimental.Many of these feel-good films are sentimental.A sordid, sentimental...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