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在位44年间,前30年开元之治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由于怠政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那么,由盛转衰的天宝年间,到底是怎样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呢?哪些方面能看出帝国即将腐朽的端倪呢?
青年时代的神武英姿,中年时期的励精图治,终于换来大唐帝国的开元盛世,万国来朝,天下富庶。随着时间的流逝,玄宗自认为天下已经太平,逐渐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以致生活奢华,减少过问政事。开元二十三年的时候,他觉得国家太平,要表现国家的欢乐盛况,于是大宴五凤楼,在五凤楼的殿前,开了一个盛大的同乐会,各种音乐、舞蹈、戏剧,百剧杂陈,让三百里之内的刺史县令,都要带领当地的乐舞伎人,集合到五凤楼之下来表演,这种欢乐表演,热闹喧天,连续了五日之久。
祸起后宫 玄宗晚年在女人身上跌了很多次交: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导致唐朝后继乏人。武惠妃死后,玄宗将儿媳杨玉环纳入后宫,册杨氏为贵妃,由此开始了彻底的乐不思政,儿戏天下。
杨贵妃不仅个人受宠,其三个姐姐也均赐府邸于京师,宠贵赫然;其远堂兄杨国忠也因而飞黄腾达。杨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辔授鞭,贵妃院有织绣工七百人。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他们献给杨贵妃的贡品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官吏竞相仿效。杨贵妃喜爱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民间流行歌谣:“生男勿喜女勿悲,若今看女作门楣。”可见,玄宗宠爱杨贵妃的社会影响相当深远。
小人当朝 生活的奢靡,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腐败。唐玄宗当年政治清明,缔造盛世,全仰仗能人贤相鼎力扶助。而如今,唐玄宗全然把权力交给了一个绰号叫李猫的人,他就是奸相李林甫。更不济的是,最后接替李林甫的是更加不堪的杨国忠。相位上的两个奸佞小人,花了十几年时间,终于将贤相姚崇宋璟等人几十年呕心缔造的盛世,糟蹋得千疮百孔。
开元二十五年,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排挤掉张九龄后为相。李林甫为掌握大权,反对谏官有益建议。他训斥诸谏官道:“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何须多言!”补阙杜琎上书言事,次日即被降为下邽令。自此以后,没有人敢再有谏争之言了。
此人还推动一连串政治军事改革,首先承认地方边境的私募武力,组成了大量的地方职业军队(募兵制使得军队),成为节度使的实力来源;接着把开元中期开始推行的“专业化”进一步推广到军事中,让专长军事的异族将帅专任边境主帅,不让汉人出任边帅,防止战功卓著,威胁到他宰相的位子。
在用人方面,李林甫认为凡在德才方面超过自己者,他都设法将其除去。玄宗想重用兵部侍郎卢绚,他就把卢绚调任华州刺史,并欺骗玄宗说卢绚因病不能理事而弃而不用。玄宗又欲重用绛州刺史严挺之,李林甫又欺骗玄宗说严挺之年老多病,宜授其散职,便于他养病。于是,严挺之又被送到东京养病去了。
李林甫欺上压下并未引起玄宗的注意,他反而仍然认为天下无事,把主要政,事交由李林甫处理。高力士多次劝他不可使大权旁落以免失去君威,他还甚为不悦,致使高力士惶恐自责。李林甫死后,玄宗一方面重用擅权弄法的杨贵妃堂兄杨国忠为宰相,一方面信任居心叵测的边将安禄山,以图左右平衡。
杨国忠重用亲信,排斥异己。天宝十二年,关中大饥,因京兆尹李岘不甚顺从,遂以灾气归罪于李岘,贬李岘为长沙太守。因此,天宝十三年虽然关中灾情严重,但无人敢如实上报。连玄宗身边的宦官高力士也说,杨国忠大权在握,赏罚不公,连他也不敢说话了。
好大喜功 玄宗虽然没有发动过像唐太宗、高宗时那样大规模的开边军事行动。但是在周边地区与邻近少数族吐蕃、契丹、南诏等的战事连绵不断。在边疆军事胜利的刺激下,玄宗日益滋长了好大喜功的思想,宠爱有战功的边将。边将也因此不停对外族开战,以邀功赏。特别是李林甫为遏制政敌而拉边将牛仙客入相后,更开放了蕃将以边功为手段,窥伺中央政权的机会。 唐玄宗晚年骄奢淫逸,终日只顾与杨贵妃游乐。他罢免良相张九龄,任用奸相,朝政每况愈下。玄宗本不太相信鬼神之说,后来崇信方士张果,渐好神仙;并尊奉道教,企慕长生不老,以是朝野争言符瑞。最后信任的宰相杨国忠不仅没有才干,反而纵容贪污腐败,局面遂不可收拾。不久,杨国忠与手握兵权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发生冲突,安禄山决定发动叛变。
泡影破灭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发动兵变,于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望风瓦解。史称安史之乱。玄宗决定出逃四川,途中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士兵砍杀杨国忠,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玄宗权衡轻重下后,为了保命及维持君威,不得已下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勒死。
对玄宗早有不满的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李亨率一部份禁军北趋灵武,七月即位,改元至德,是为唐肃宗。李隆基与陈玄礼率另一部份禁军南逃成都,后被尊为太上皇,玄宗长达44年的统治告终。
贞观之治时,唐朝百废待兴,虽有所治绩,但距“辉煌”还颇远。但当时唐朝正值方兴未艾之际,因此虽历经政变,仍然应付自如。而到了开元之治时,唐朝经过了百年的发展与积累,已臻于鼎盛,进入了黄金时代。但已处于盛极而衰的边缘,因此已开始出现腐朽的现象,在遇到变乱时,即无力回天,结果走向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