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猛将”旱半夏(三)

 雪山来客00 2015-05-29

为了见证“猛将兄”是怎么炼成的,我和焕彬师兄二人迅速开启了“监工模式”:每天同崔叔一起早出晚归,确保旱半夏始终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并按照要求采收加工。

旱半夏要从“泥腿子”变成“猛将兄”,还需千锤百炼:采挖、筛选、清洗脱皮、挑拣切片、晾晒、上炕烘焙、再晾晒、过风。验证了一句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




图1 筛选旱半夏


话说旱半夏从地里被刨出后,首先要经历第一道筛选,就像征兵一样,个头太小,生长年限太短,直接刷掉。所以我们收购半夏都要过1.0cm×1.0cm的筛网,小的半夏还要再历练1年的成长才有可能被挑上(药农用来做种,留待来年再种)。图1为筛选旱半夏。


采收旱半夏亦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早出晚归,三餐不定。每当将一天辛辛苦苦收购得来的旱半夏运至崔叔的合作社时,往往已是深夜,此时尚未吃晚饭,心中感慨:搵食艰难。图2为运送旱半夏.


图2 夜间运送旱半夏


为了保证质量,我们还需对送来的半夏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半夏的大小、泥土多少、是否有腐烂的情况等等。图3为进行抽样检查。



图3 进行抽样检查


因为我们付出的旱半夏收购价格比市场上的高,采购非常顺利。短短的两天,旱半夏已经堆得如同小山丘。



图4 成堆的新鲜旱半夏


虽然半夏逐渐增多,却未见崔叔有要开始加工苗头,我俩心急如锅上的蚂蚁,着急之下便去询问崔叔这一缘由。当时崔叔是这样回答的:“采购回来的半夏一般要堆放几天(视天气而定),待到半夏外皮稍腐,用手轻搓外皮易掉,这样去皮才去的干净、容易。”

终于在第4天早上,例行跟着崔叔来到合作社,看到崔叔在捣弄机器,方知要开始加工了。图5、6为半夏专用机器。



图5 脱皮机


图6 切片机


半个小时后,陆陆续续的来了七八个人,加工便有序的张罗起来。

旱半夏个头太小的生长时间不够,药力差。所以半夏到合作社时虽然已经过了一轮筛选,但仍不符合我们的要求。陈老师要求我们采购的所有旱半夏必须过1.2cm×1.2cm的筛子,个子才足够大。只有这样子才能保证疗效。筛子又分为人工筛和电动筛种。如图7、8示。



图7 人工筛


图8 电动筛


要成为“猛将兄”还必须经过更加严酷的考验,如同特种兵一样,进过层层筛选,而我们需要的是特种兵。此时我们这个“监工”的身份起作用了。在一旁不定时提醒叔叔婶婶们在倾倒半夏时手脚放慢一点,要及时清理筛子。因为过筛时半夏苗或泥巴就会把筛孔塞住了或变小,这样便达不到筛选的目的,同时还要控制倾倒半夏的速度,若倒的速度太快,则会出现有些半夏没有筛选的情况。清理筛子是一个很痛苦、很累的事情,要蹲下俯下身子,用小棍子不停的戳、敲。图9为阿姨在清理筛网。图10为过了筛网后的旱半夏。


图9 清理筛网


图10 筛选后的半夏


筛选过后,马上就要进入脱胎换骨的阶段。据崔叔介绍,数量少的可采用人工去皮的方法,其方法是,将半夏块茎分别装入编织袋或瓦缸内,水洗后,脚穿胶靴踏踩或用手来回反复推搓10分钟,倒在筛子里用水漂去碎皮,未去净皮的拣出来再搓,直至全部去净为止。如果较大的块茎去皮后,底部(俗称“后腚门”)仍有一小圆块透明的“茧子”时,量少可用手剥去,量多再装袋搓掉,直至半夏块茎全部呈纯白色为止。

这种方法我们没有见过,不过可以想象这是个非常讲究技巧的活,因为稍有不慎力度掌握不好则会将半夏踩碎。话说自从崔叔村里出了位农业机械高手后,这种土方法已被取代,现在用的都是机械脱皮,一边脱皮一边清洗,速度快,脱皮效果好。图11为机器清洗脱皮,图12为清洗脱皮后的半夏。



图11 机器清洗脱皮


图12 清洗脱皮后的半夏


接下来是“上刀山”——切片。在切片之前还有一道很关键的工序:挑杂质。要把混杂在期间的石头、小木块挑出来,下图中箩筐装的就是石头、小木块。图13挑杂质。图14为新鲜出炉的半夏片。



图13 箩筐里装的是石头、小木块


图14 新鲜出炉的半夏片


切片后的半夏需要马上晾晒,在阳光下暴晒最好,并不断翻动,晚上收回平摊于室内晾干,次日再取出晾晒。图15为晒半夏。



图15 阳光下晾晒半夏


晒半夏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比如说你隔一段时间的去翻一遍半夏。如图16示。



图16 翻晒旱半夏


又比如说遇上雨天,你就够呛了。如图17示。没错,这次还真是遇上了倾盆大雨,手忙脚乱的。



图17 暴雨中抢收半夏


其实旱半夏数量较大,单靠日晒是不现实的,需要有烘房,崔叔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随脱皮,随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其加工的半夏商品质量较好。“烘房也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式的,优点是干燥速度快,缺点是含硫。另一种是间接式的,优点是不含硫,缺点是烘焙时间相对长。毫无疑问我们选择的是后一种。当然无论那一种都是要烧煤的。图18、19为烘炉房。



图18 间接式烘炉


图19 直接式烘炉


烘焙是非常讲究技术经验的,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项环节。负责烘焙的是一位有十余年工作经验的牛哥(见图20),在方圆百里烘焙技术也是杠杠的。他的主业是种核桃,副业是做烘焙。他说:“半夏不黏手时即可上炕,进行烘焙,厚度要把握好,大概是15-20cm。烘焙时间就要具体看半夏的干度,间接烘的大约需24小时,直接烘的12小时就可以搞定,烘到八成干即可下炕,然后再进行晾晒。”在烘焙时,烘房两边的塑料布是要放下来的,形成一个相对密闭、高温的环境。烘焙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通宵看火,翻药。你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个工作!



图20 牛哥在烘焙


经过烘焙后,半夏内的水分基本都从里浮在表面,这时通过晾晒半天即可。



图21 晾晒烘焙后的旱半夏


苦于没有检测干燥度的仪器,我们利用加热水分会蒸发,遇冷液化的土办法对半夏的干度进行验证:用小密封袋封装加工后的旱半夏,看袋子中是否有水蒸气;用手掰半夏来验证硬度;确保旱半夏的干燥度符合要求。(图22所示装着的半夏小密封袋。)



图22 装着的半夏小密封袋


半夏在晒及烘焙过程中内皮会逐渐脱落,在包装前需经过风选,去掉内皮等杂质。筛选后打包装袋。图23为风选装袋。



图23 风选装袋


在半个月的奋战中,我们的监工任务即将完成,临行前崔叔把他珍藏了10年的汾酒与我们分享,说:“欢迎你们明年再来。”短短的十余天我见证了猛将兄的艰难成长历程,也见证了山西人民的热情、淳朴、勤劳。

我们开篇讲到旱半夏被著名老中医李可称为治病之“猛将”,但时至今日这位“悍将”却早已沦为毫无作为的药渣、废材。

下期即将开讲“猛将”兄是怎么变成废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