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北方建筑教育 1.上部贯通筋: 计算公式: =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右支座内侧+锚固+搭接长度 端支座锚固长度的判别条件(即按端支座来判断) 1、锚固 2、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3、0.4Lae+15d 4、当楼层框架梁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Lae且>= 0.5hc+5d时可不必往上(下)弯锚 即支座宽度-保护层>=Lae且>=0.5hc+5d 取锚固长度 2.端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Ln/3+锚固 下排钢筋长度=Ln/4+锚固 (锚固即按端支座来判断) 3.中间支座负筋 计算公式:(Ln为较大一跨的净跨长) 上排钢筋长度=2*Ln/3+支座宽度 下排钢筋长度=2*Ln/4+支座宽度 4.架立筋: 计算公式: 架立筋长度=(Ln净跨长-左支座钢筋伸入的净长-右支座钢筋伸入的净长+2×搭接(取150MM) 平法中规定,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取150MM 5.下部钢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框架梁下部钢筋=净跨长度+左锚固+右锚固 注:锚固要分端支座锚固和中间支座锚固二种情况 下部钢筋的计算不分上下排 6.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 计算公式: 框架梁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净跨长度-2*0.1Ln 请注意标注方式 7.腰筋 计算公式:(Ln净跨长 ) 腰筋长度=净跨长度+2*锚固 注:锚固须分两种腰筋分别考虑 平法中对腰筋算法的规定 8.拉筋: 计算公式: 拉筋长度= 梁宽-2×保护层+2×11.9d+2×d 9.吊筋和次梁加筋: 计算公式: 吊筋 长度=2 ×锚固+2 ×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 × 50) 框梁高度>800mm a=60度 <=800mm a=45度 次梁加筋 按根数计算 长度同箍筋长度 10.箍筋: 箍筋长度= 2 ×(H - 2 × 25 + B - 2 × 25) +(11.9 × 2 + 8)d 箍筋根数= 2 ×[(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 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 1) 1~4级抗震屋面框架梁 上部纵筋的端支座锚固: 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 直锚长度: (0.5支座宽度+5d)与Lae取大值 非框架梁L: 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为15d或12d 《2014年度十大工程咨询公司排名,你上榜了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