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方法,帮你解决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不到点上”的难题

 明天会更好0616 2015-05-29

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中考了,对于中考语文考试来说,最让学生头疼的题莫过于阅读理解题了。每年考完之后,都有学生恨恨的说:那些阅读理解,不知道怎么答才能得分,太难了。甚至,老师拿到题,在看到标准答案之前,都不敢轻易的作答。

其实,从阅读理解的文章考查范围来说,考核点分为五方面,分别为文章的语言、结构、主题、表达方式和材料。从阅读理解考查的学生能力来说,分为四种:为概括与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赏析能力。

理解表述能力题是学生最为头疼的,用平常的话来说是“答不到点上”,其实所有的理解能力题,都可以用两个字解决——虚实。也就是本文要讲到的“虚实相应法”。

什么是虚实?我们先从文章的两个作用谈起,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两个功能,一是传递信息,二是沟通思想情感。传递信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分别为事实和行为,也叫文章内容;沟通思想情感包括四方面,分别为认识、看法、观点和情感,也叫文章中心思想。传递信息和沟通情感,是一切文章的基本组合要素,我们将其称为“虚实“。

在文章中,传递信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实,它包括故事发生的背景、缘由、场面、环境、事件等;二是人物行为,包括人物做了什么。人物的行为和事实,构成了一篇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内容就是“实“的部分,你可以在文章中明确的找到。

在文章中,沟通情感指的是沟通人物的思想感情,思想包括认识、看法和观点,思想情感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需要通过“实“的来支撑,所有我们说它是“虚“的。

简单的说,考试时给我们的任何一篇文章,除了字面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的文章内容之外,还包含了作者想表达的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在里面。而且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是一一对应,相互推动的。凡是阅读理解题,问题是虚的,答案肯定是实的,问题是实的,答案肯定是虚的。

文章情节的每次递进和转折,都会引发人物心理情感的变化,这也成为出题的热点。连续三年都考这样的题,在对应的框格里面,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对应的填出人物的心里情感。

像这样根据人物的行为分析情感,根据当时故事的场景分析思想感情,是每年的必考题型之一。每一年中考不可能不考理解题,就是让我们站在事实和情感的角度上,分析这篇文章中的人物的思想、情感或者是事实的变化。

明白了虚实的内容和关系,那么在实际的答题中我们该怎么应用呢?我们来看一则例题,

例题:第⑧自然段: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3分)

答题思路:校长说的这句话是他的语言,人物行为里面包含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事实和人物的行为都是能够看出或直接感知到的,我们将其都归结为“实”。在理解能力考核题中,所有“实”的问题,答案则为虚,答案都为“虚”。“虚”又指的是什么,第一个是思想,第二个是情感。思想包括三样方面:认识、看法、观点。

本题中它代表的是情感,代表着母亲对儿子的期待或者是关爱。

参考答案:因为这三袋米是母亲乞讨得来的,代表着母亲对儿子的期待和疼爱,所以校长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

而且,掌握了这种方法之后,无论是回答故事情节的概括,还是人物情感变化的方框题,甚至某些句子和关键词的赏析题,都可以以“虚实”为纲,分别作答。

如果还有聪明悟性高的同学,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上,注意虚实相结合,可以让文章多采多姿,变化生色,富于魅力。

找到好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简单快乐!

--------------------------------------------------------------------------------------------------------

我是吴童鞋,我的微信是:loveyuwenke,欢迎大家加我,认识更多的家长们,一起讨论孩子的语文学习、分享学习乐趣、享受美好生活。

另:文章中列举的例题和材料,如有家长需要,也可以加我微信。

我的信念:好的老师+好的方法=让孩子快乐学语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