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癜论治心得 魏怀其

 johnney908 2015-05-30

 

摘要目的:临床上通过中医辨证对难治性、反复性紫癜的治疗经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先进设备诊断治疗,应用中医理法方药,整体和微观辨证结合治疗方法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根治紫癜病的发生。

关键词:紫癜 中医辨证论治

 

祖国医学认为,紫癜属中医学的“紫斑”、“肌衄”、“葡萄疫”等范畴,多见于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多因外感疫毒,入里化热,迫血妄行;或误食鱼腥,转为热毒,损伤脉络;或劳倦内伤,脾虚失统,血溢脉外;或先天不足,肝肾阴虚则虚火动血,脾肾阳虚则统摄无权,从而发为紫斑。《医宗金鉴》载:“感受疫疠之气,郁于皮肤,凝结而成,大小青紫斑点。”对于紫癜的形成原因,中医认为除“血热妄行”外,多存在“瘀”的现象。紫癜乃皮肤出血,其实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仅阻碍新血化生,且可致经络瘀阻,而致新血难安,从而加重出血。唐容川说:“故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把活血化瘀放在治疗血证的首位。《医林改错》提出“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的理论,从而把血热与血瘀联系在一起。故治疗紫癜,采用凉血活血法,有了明确的理论基础。廊紫癜的病因病理包括:感受外邪:素体气虚,卫表不固,复因风寒暑热燥湿或疫疠温毒之邪袭表,留于肌腠,郁而化火,灼伤血络;或湿热交蒸,损伤脉络;或邪毒化热化火,入营动血;或阴虚血分伏火之躯,复感风热燥暑,内外合邪,风火相煽,灼伤血络,迫血外溢。内伤药食:饮食不慎或服药不慎,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或与药毒相搏;湿热交蒸,损伤血络;或药食不当,损伤脾气,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或饮食不洁,诸虫感染,留于中焦、阻碍气机,损伤脾胃至气虚不摄或湿毒交蒸而伤络。瘀血阻络:久病入络,或血证留瘀体内,或虫阻气机,气滞血瘀、均可致脉络瘀阻,血不归经而外溢。邪热伤络,或气不摄血则肌肤紫斑;邪滞中焦,气滞血瘀,气机不通则腹痛;湿毒、风热之邪或瘀血流于关节则关节肿痛;若邪气流注下焦,则膀胱气化失常而为癃闭、关格,上攻清窍则可致昏迷,是为危候。

西医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较急,大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

(1)皮肤型 皮肤紫癜对称分布,常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伸侧及臀部,少见于颜面及躯干,分批出现,大小不等,可略高出皮面,呈紫红色,压之不褪色。常反复出现,可伴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等,少数有瘙痒感。

(2)关节型 除皮肤紫癜外,并见关节肿痛,以膝、踝、腕关节为多,可单发或多发或游走性,甚者可有关节腔积液。

(3)腹型 除紫癜外,尚有腹痛或其他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甚则呕血、便血等,常表现为脐周和下腹部,甚至全腹部绞痛,但压痛较轻,无反跳痛,多无腹肌紧张。可反复发作。

(4)肾型 除紫癜外,尚有肾炎表现,如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甚至少尿、浮肿、高血压等。一般较快恢复,或持续数月至数年。少数转为慢性肾炎。

(5)混合型 除皮肤型外;尚有上述两型以上并存者。

二、实验室及其检查:

1、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功能、血块回缩时间均正常;骨髓象大致正常。

2、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轻至中度增加,可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计数正常。

3、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约半数患者阳性。

4、血清IgG:约半数患者增高。

5、尿素氮及肌酐:肾功能不全时增高。

6、尿液分析:肾脏受累时可见蛋白、管型及红细胞。

鉴别诊断

一、特别在紫癜出现前见腹痛、关节痛、便血、小便异常者,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 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2、 腹型需与急腹症作鉴别。

3、关节型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4、肾病型应与其他肾病鉴别。

危重指标

1、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出血者。

2、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3、合并视网膜出血者。

4、合并心脏、肺系损害,如心肌梗塞、肺出血、喉头水肿者。

一、西医治疗

(1)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抗过敏,加强对症支持疗法。

(2)治疗措施

1、去除病因:如控制感染,驱除寄生虫,避免接触过敏性物品,包括过敏性药物和食物等。

2、抗组胺药物:可用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克敏能、敏迪等口服,或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 5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等。

3、皮质激素:能抗过敏及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本病的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及水肿疗效显著,但不能防止肾病和复发。常用强的松每日每公斤体重1mg-2mg,顿服或分次口服。重症可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4、免疫抑制剂:对于症状较重,病程较长,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特别是出现肾病综合征者疗效较好,若与皮质激素合用疗效可能提高。常用环磷酰胺,每日每公斤体重2mg-3mg,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起效后改口服;或用硫唑嘌呤,每日每公斤体重2mg-3mg,静脉滴注,分2次-3次口服,有效后减量至每公斤体重0.5mg-1mg维持,均宜连用数周,并根据血象变化调整剂量。

5、其他药物:止血敏、安络血、维生素C、路丁等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能减轻出血倾向,可选用。

6、封闭疗法:可用普鲁卡因每日每公斤体重3mg-5mg,皮试阴性后,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天-10天为1疗程。

二、中医治疗

(1)证候特征

本病一般起病较急,但可反复发作。风热伤络者见起病急,紫斑色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有瘙痒感,可伴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关节游走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脉浮数等风热袭表证;湿热蕴结者起病较缓,见皮肤紫斑,伴关节肿痛灼热,肢重疲乏,脘腹闷痛,纳呆口腻,或身热不扬,尿黄,便秘或溏而不爽,苔黄腻等湿热内阻证;热盛迫血者起病急,见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口渴,小便短赤,舌红绛等血热妄行证;阴虚火动者起病较缓,紫斑时作时止,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苔少,脉细数;气虚不摄者,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苔白,脉细弱;瘀血阻络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斑色紫暗或色紫红,关节痛,肌肤甲错,唇甲紫暗,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2)治疗要点

本病以热证实证为多,或虚实夹杂证,属虚证者少见。故治疗应以祛邪为主,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是为基本治法。挟风者佐以祛风,挟湿者兼以化湿,挟瘀者并以祛瘀,虚火者滋阴以配阳,气虚者益气以摄血,随证治之。

(3)分型治疗

1、风热伤络

主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紫斑色鲜红或紫红,高出皮面,此起彼伏,皮肤瘙痒或有风团,或发热微恶寒,或咽痛,腹痛肠鸣,关节游走性疼痛,或尿血、便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处方:银翘散合消风散。常用药: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荆芥、防风、生地、蝉蜕、通草、甘草、仙鹤草、侧柏叶、紫草、柴胡、黄芩。

2、湿热蕴结

主证:皮肤紫斑,色紫红或暗红,头身困重,关节肿痛灼热,脘腹闷痛,纳呆口腻,便秘或溏而不爽,小便色黄,口干喜热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化瘀通络。

处方:四妙散合槐角丸。常用药:苍术、黄柏、苡仁、川牛膝、槐花、地榆、防风、枳壳、桑枝、紫草、茜根、滑石、大蓟、小蓟、白癣皮、地肤子、土茯苓。

3、热盛迫血

主证:起病较急,紫斑色鲜红或深红,可伴鼻衄、尿血、便血等,或身热夜甚,心烦面赤,不寐梦多,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处方: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常用药水牛角、生地、丹皮、丹参、玄参、银花、连翘、竹叶、通草、紫草、川连、赤芍。

4、阴虚火动

主证:起病较缓,紫斑时现时退,色鲜红,或有鼻衄,尿血,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腰膝酸痛,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凉血消斑。

处方:茜根散合二至丸。常用药:茜根、生地、阿胶、鸡血藤、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女贞子、旱莲草、紫草、侧柏叶。

5、气不摄血

主证:病程较长,紫斑色淡红,遇劳则发,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胖有齿印,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处方:归脾汤。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茯苓、侧柏叶、红枣、鸡内金、枳壳、甘草、紫草、茜根、乌贼骨、三七、棕榈炭、血余炭、升麻。

6、瘀血阻络

主证:紫斑色暗红或紫暗,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关节疼痛,肌肤甲错,唇甲、眼眶暗黑,舌紫暗,脉细涩或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祛风解毒。

处方: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常用药 桃仁、红花、川芎、赤芍、鸡血藤、丹皮、丹参、蒲黄炭、侧柏叶、仙鹤草、益母草、三七、花蕊石。

临床体会

1、本病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前1周-3周常有低热、头痛、咽痛、疲乏纳呆、全身不适症状。大多数患者以紫癜为首发症状,但发热、腹痛便血、血尿、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亦可作为首发症状。若起病未见紫斑或皮疹者,早期诊断较难,对有关节痛,小便改变,腹痛而体征少者。

2、紫癜性肾炎多为局灶性,合并紫癜者诊断不难,预后多较好;少数为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较难鉴别,必要时可作肾穿刺行病理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3、本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疗效肯定,但一般起效较慢,若能配合西药治疗,则既可发挥中药治本抗病毒、调节免疫失衡之特长,又可减轻西药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之毒副作用。

4、必须强调去除病因的重要性,病因不除,将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病因之中,又以感染,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占首位;其次是食物,如牛奶、蛋类、鱼虾、豆类、蟹、香菇等品,若考虑为过敏因素,在彻底治愈本病前,应当禁食。

5、紫癜属祖国医学血证、斑疹等范围,其病机主要为:风热袭表,络伤血溢;湿热交蒸,损伤脉络;热毒内盛,迫血妄行;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气虚不摄,血溢脉外;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其中风热伤络、湿热内蕴、瘀血阻络者属实证,阴虚火动,气虚不摄者属虚证,临床常有交叉、兼夹,必须分清主次,随证施治。一般来说本病属实属热者占多数,属虚占少数,故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为常用治法,对于皮肤型、关节型、腹型患者,可以中医为主辨证治疗;肾型者可考虑中西医结合;合并肾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危重症者,宜中西医两法救治。

6、急性期,外感邪毒入里或误食鱼腥厚味都可化热而损络动血,离经之血滞留皮下则见紫斑,治当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一般选犀角地黄汤即可见效(当然,犀角要以水牛角代替)。因是皮下出血,故选加紫草疗效更显。急性期过后,病情反复发作,久不痊愈者,可因邪热久居,伤及阴血引起,阴虚生内热,虚火亦可损络动血,从而反复发作。此外也有素体阴虚而直接发病的。但临床见到最多的阴虚病人,是西医治疗使用大剂量激素导致的,但不论如何,只要符合阴虚,就当养阴清火。临床所见,不论哪种紫癜,只要有肝肾阴虚体征,养阴清火都可以改善出血症状。我习惯用生地、桑叶、知母、黄柏等坚阴清火,同时加仙鹤草、血余炭补虚止血。对过敏性紫癜则再加蝉蜕、乌梅抗过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加阿胶、大枣等提升血小板。

7、饮食失节或劳倦内伤可导致脾虚而发病,这也是此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脾虚失统,则血溢脉外,出血日久,气随血脱,进而加重脾虚失统,故此型多为慢性病,且愈演愈烈,最终气血虚极,甚为危险。补脾不仅可以使统血有力,还可以生气血,逆转恶性发展。对有明显贫血的病人,除健脾之外,还需着重补血,以加速痊愈。

8、脾虚日久易及肾,气虚日久易累阳,此病后期,肾阳不足的并不鲜见。这种情况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此时病人的骨髓枯竭,生精化血功能减退,造血缓慢,血小板数值难以提升。此时通过益精温阳可以促使骨髓充盈,生精化血恢复生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另外病人在激素减量的过程中也易出现阳虚体征,温阳之法更可抵消这些症状。

9、此病终究是血证,络破血溢则为瘀。若瘀血较甚,则可能血壅络破而出血,故瘀血也可能成为此病的病因之一。另外,血瘀也的确存在于整个病程之中。故治此血证,当活血止血。我一般多选仙鹤草、血余炭、三七、藕节来治疗此血证,此四药均可兼职活血,亦有祛旧生新功效。槐花可以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用于此病血证。

另外,此病外感乘邪易入里,内虚日久易积浊。邪浊相合,必转热毒,随时可能损络动血,这也是此病易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故还需于方中添加蚤休、甘草等解毒之品。

 

参考文献:

  殷凤礼.西医内科学.上海出版社,1984.

  周信有.周信有临床经验辑要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

  施杞. 中医学家专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