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真品看成赝品是一种犯罪_幽蓝迷踪

 天宇楼33 2015-05-30
把真品看成赝品是一种犯罪X

把真品看成赝品是一种犯罪
天林
2015年5月29日
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老师在不同场合常讲:“把真品看成赝品是一种犯罪。”
最近,网上一篇“一位留英文博人员谈国内文物鉴定问题”的文章,也有这么一句话:“作为国家大文博机构的专家,把仿品看成真品是有害的、有愧的,而把真品看成仿品是有罪的。”
这位不知名的有识之士再一次说出了与丘老师相同的话。其实,丘老师和那位留学博士说出的只是当下广大藏友的内心认同罢了。
不久前,我曾在《解读古瓷圈里的砖家与帮主》一文中,初步分析了“真品不识”的“砖家”和“赝品乱识”的“帮主”这一现象的真实原因,今天我顺着这一话题,往深里再说道说道。
真品不识,应该这是藏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换句话说,如果真品都能识,收藏就不是坊间所讲的“水很深”了。通常来讲,一个人从刚涉入收藏到成为一个高手或行家,往往都要经历“看什么都是真的——看什么都是假的——看什么都既象假的又象真的——看什么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如此一个“进化”过程,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幸运地沿着这一路径成为顶尖高手和行家,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能“进化”到某一个阶段便停留不前了。看什么都是真的,自然成为了“国宝帮”;看什么都是假的,自然成为了“砖家”;看什么都似是而非,见过的认得的就说真、没见的不认得或存疑的都说假,这其实都是“半瓶水响叮噹”的自以为是之人,而往往是这样的半真不假之人,常常人藏友奉为“真神”,掌握着话语权四处走穴;反面是少数“见真便识真、见假便道假”的有真功夫并且客观务实的专家,往往会被误解误读,躺着都等着中枪……
把赝品当真品的藏友,只能说保护了不该保护的“文物”,损失了人民币,当是受害一簇,值得同情和帮助;把真品当赝品的藏友,只能说眼不识珍,保护了“老普残”,错过了“真精新”,悟性浅、学识短,倒也算不上犯了哪门子罪,毕竟他们不肩负相关的责任与担当。
倘若国家大文博机构的专家如此,那是绝对不可宽容的!
首先,专家是推动国家进行文物保护的公职专业人员,为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