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日报

 小新绘本馆 2015-05-30

    蔡元培先生曾经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概念,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其中的美育被称为是“唯一的中坚任务”,蔡元培认为美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绘画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而且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独立人格。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画出优秀的绘画作品,而且每个人都有把自己的作品画得更好的潜质。无论是远古的绘画还是当代的抽象作品,所有的绘画艺术本质上都是作者表达感受并且想要和观众进行沟通的结果。绘画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着,就是因为人类的思维是如此复杂,有些感受必须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德国著名的观念艺术大师博伊斯常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很多想法需要表达,但事实是并非所有的表达都能称之为艺术,绘画作品中确实有大师的艺术珍品和普通艺术家的平庸之作的本质区别,甚至还有门外汉词不达意的乱涂乱画也不时充斥我们的视野。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绘画的价值和品质呢?技术和经验当然是绘画入门的一个门槛,没有基本的技术甚至连一条直线都画不出来,更别提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但是绘画的核心问题绝对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认识问题。每个人成就自己的方式不一样,每个人进入绘画的方式也不同,拥有健全的独立人格才能真正发出自己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绘画的天赋,一个初学绘画的人,当他只是刚刚学会了调色和画基本的比例的时候画面表达出来的艺术语言往往真诚而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看到更多的艺术作品,被各种技术和效果所折服,而且很可能由于学生的审美经验的局限性,把华丽的绘画技术当成艺术本身来认识,从而违背了绘画真正的初衷,看不见自己绘画中可贵的闪光点,否认了自己绘画作品中最可贵的东西。尤其是当平庸的教师给予了错误的建议后,学生很容易听信教师的话,从而转向专门的某种技术练习,并且将技术练习取得的进步带来的喜悦认为是艺术的进步,正如把画好一个方块,一个圆球,或者掌握了一套办法来将模特画得很像当成是真正的艺术准则从而沾沾自喜。我们要警惕这样的情况,在摄影和电脑制图如此普及的今天,这些技能越来越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而真正感动人的是画面中的感情如何表达。当陷入技术主义的误区时,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绘画的关系,进而重新进入绘画。如果我们进入这样的误区,就说明我们自己的个性,我们的好恶,我们的感情和自信没有战胜自己的自卑,从而屈服于某种技术系统的体系之下,失去了艺术最可贵的独特而个人化的体会和表达。我们要做的是尊重自己,寻找自己的特质和喜好,强化自己的独立人格。

    如果学生有幸得到了真正懂得艺术的导师来教导,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感受力和判断力将真正的艺术大师的作品作为自己学习和奋斗的方向,正确地认识到技术与艺术的区别,这将是一个十分可喜的开始。但是在艺术的学习中必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我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大师之间简直是天壤之别,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一样的效果,这样很快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其实很多艺术大师也有这样的困惑,面临同样的问题。例如梵高也会佩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但是如果他缺少自信和自我认知从而穷其一生精力致力于画出文艺复兴风格作品的方向,那么就不会有这位后印象派的耀眼大师了。我们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判断能力,知道作品的格调和品质,更要认识自己。当一切乱了套,那么最好一切从零开始。这时候应该想的就是自己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当人无法享受绘画带来的乐趣的时候就会发现哪里出了问题,走错了路就应该回到岔路口来重新选择前进的方向,这个岔路口就是你作为独立的个体与绘画相遇的地方,绘画总是对你敞开大门,你找到了自己,就能确定在艺术道路中前进的方向。

    有很多人以为画画永远是一种快乐的游戏,一种娱乐自己的方式,其实这是部分的事实。很多时候画画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需要很多条件,你自己的状态、你绘画的内容和你的感受,并且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特质,否则就会在艺术的各种可能性中迷失方向。绘画的快乐来源于表达真实的自己。你既是观众又是作者,绘画的作品既是结果又是过程。通过分析和表达不断循环,绘画者会发现自己的画面越来越有个性,自己也会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独特品味与人格。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那些拥有独立的人格,能够自信地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的人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品质取决于我们被什么感动和我们用什么来表达。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练习技术,并将学习的真正重点放在分析自己和绘画的关系上,通过不断审视自己的作品和分析自己的感受来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每个人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发现,我们喜欢的绘画风格很可能不适合自己,而且我们的品位和兴趣在不断的练习和鉴赏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通过这种绘画的表达和鉴赏不断地进行,你就会逐步认清自己的能力和局限,并且确定树立自己的独特个性。独立的人格与其说是通过培养而得到的,不如说是在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地发现它的存在,而绘画是一种发现的手段。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