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来,河南农业玩出了哪些新花样?看完我就惊呆了

 秋天奔马336 2015-05-30

提示上方河南日报一键关注哦~

德国慕尼黑的“绿腰带”、日本东京的“城市农业”、北京的“农业嘉年华”……都市生态农业,正在世界各地流行开来。去年,河南首次将都市生态农业列入支撑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工程”。一年多来,咱河南的都市生态农业,都玩出了哪些新花样?


文/图 本报记者 卢松 党文民 杜君


你没看错,农业也可以这么高大上


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的花博园兰花馆里,蝴蝶兰绚烂多姿,国兰素雅端庄,被组合为以爱情为主题的小品景观。这里成了洛阳人休闲观光的热门目的地,10多家影楼还与它签订合作协议,平均每天都有三五对新人来此游园拍照。


中牟县晨明农业观光园创意观光大棚内,用水培、气雾培、电子探头自动打理,蔬菜长在立体管网上照样儿油绿茁壮;番茄和茄子长成“大树”,树上还挂满了红彤彤的辣椒;立体栽培太空红薯,硕大的根系从地下搬到空中,让游客惊叹不已。


“姜山”,巨型大南瓜,太空红薯、西红柿迷宫……中牟国家农业公园把高科技和创意元素融入农业中,让市民在休闲观光中领略创意农业的无限魅力。


每年春季,嵩县北部大坪乡万亩油菜花满山遍野开放,远山近谷处处金黄,人们争相前来踏青。



春夏时节,信阳200多万亩茶园满山透绿,景色诱人,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观光、摘茶……


“稻田是人工湿地,菜园是人工绿地,养殖场是动物园。”都市生态农业被称为都市的“后花园”。长期身处“钢筋水泥”中的城市居民,渴望绿色,渴望碧水蓝天,而越来越赏心悦目的郊区农村,正是人们放松心情、愉悦身心的最佳去处。


未来,省会郑州将逐步构建“山、水、田、林、城”融合发展的田园都市,而省内其他城市也纷纷出台规划,在城市边的山水间、农家田野里,描绘一幅幅崭新的生态农业画卷。


“小菜一碟”成了“大文章”

根据规划,到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接近50%。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人进城“买菜吃”,另一边是可供种植的农村土地十分紧张,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小菜一碟”都将成为“大文章”。此外,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水产品、水果、花卉等需求,都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省长谢伏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积极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建设8个示范园区。


洛阳油用牡丹种植基地


在郑州,以新郑大枣、中牟西瓜、河阴石榴、黄河鲤鱼等为代表的都市区现代农业建设风生水起。而在洛阳,已建成洛建、绿锦等10余个城市蔬菜生产基地,还有众多的肉、蛋、奶基地和商品渔业生产基地。过去,咱瞄准的是“菜篮子”里面“有没有”,现在紧盯的是“菜盘子”到底“好不好”。


都市生态农业为啥这么火?

农业是一个投资长、见效慢的产业,都市生态农业也不例外。虽然建一个农业园区,投资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收益还不在眼前,但各路资本依旧不遗余力地大手笔投入。


对此,省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谷文雨说:“产业资本拉长了产业链条,拉大了产业框架。”也就是说,把蛋糕做大,收益是早晚的事。


开封的供港蔬菜基地


都市生态农业之所以能火,还因为其带动了都市郊区农民增收。开封市水稻乡马头集新村,部分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八斗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种植供港蔬菜,然后到公司的“开心农场”打工,不仅收着地租,每天还有百元左右的收入。将来公司还准备引导村民在村里发展餐饮、住宿等。


市民的“菜篮子”,城市的绿色屏障,休闲的生态氧吧,农耕文化的传承平台……都市生态农业,你说好不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统筹:方舟责编:赵大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