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济南二模作文讲评

 sanmin 2015-05-30

题目:

翅膀是鸟的悲剧,它把生命带入永恒的异乡——(俄)伊万﹒日丹诺夫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一、  审题指导

审读几个关键词:翅膀  永恒的异乡  悲剧

鸟的翅膀是能让鸟飞翔的前提凭借。从这一比喻来说这个前提凭借可以是先天的。但因为比喻的喻指还是要落脚到人身上,所以也能指人身上后天的能让生命飞翔的东西。就人而言先天的翅膀应该是身高,容貌与生俱来的出身门第等。后天的翅膀是让生命飞翔的凭借,通过后天努力得到的文学才华,施政水平,书画造诣,襟怀抱负等等。
    永恒的异乡应是一个具有文学、哲学等多种内涵的概念。异乡应是相对故乡本原起点而言,永恒一种理解是异乡才是生命的常态,一旦离开就再也不能回去,这就成为了悲剧。即使回去也早已不是原来的本源起点。其实人生自出生时,就是没有了回头之路的,就开始了告别故乡去往永恒的异乡的飘泊之旅。永恒还可以理解为虽然离开再不能回去的结果是悲剧,但在飞离原点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是悲壮崇高的。
    悲剧点明的是人在追求过程中遇到的一种普遍的无奈,这是很多人在个人命运遭到难以抗拒的阵痛时一种无奈表白。生命中异乡是永恒,困境是永恒,选择是永恒,谁都要面对而无法逃避。这种悲剧感叹,其实是个体生命在某种境况下的无耐,这是大家所谓的消极,这种消极才是催生文学、哲学伟大的根源。但站在社会的历史的旁观的角度和层面,社会的发展又正是一个个张开翅膀的人的飞翔所促成的。永恒的异乡也才正是美好的远方。
    这个材料的重点应该在前半句上,关键还是对翅膀的辩证认识后面是对悲剧隐喻的具体的阐释。作文只要能介定好所写是什么样的翅膀,翅膀在造就个体生命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命个体的悲剧,至于这种悲剧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就看学生是站在个人感受的角度还是社会的发展的角度。
梳理一下,就是:
①翅膀(身高,容貌,出身,门第;文学才华,施政水平,书画造诣,襟怀抱负等等)在造就个体生命成功的同时,也造成了生命个体的悲剧。(顺着材料写)
②翅膀造成的这种生命个体的悲剧,从社会的发展的许多角度看,促进了人类的进步。(逆着材料写)
③把上面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辩证认识翅膀对于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不同呈现问题。
当然顺逆的角度之中都包含着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更重要的要看学生对这个命题的精彩回应。

二、  评分标准:

一类:53——60 透彻地解说清楚“翅膀”的内涵及对人生的改变,明确对这种改变的态度: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能够对“永恒”有明确的解读。参照表达、丰富等方面综合打分。

二类:42——52翅膀、悲剧、异乡、永恒等解读不全、不清、不透,综合其他写作技巧打分。

三类:36——41部分偏离

四类:完全跑题。

三、  学生出现的问题:

(一)审题

较为共性的几类问题:

1、  将第二分句作文审题的重点,重点解读了“异乡是悲剧”这个角度,完全丢掉了“翅膀”这个前提,且将“异乡”写实,与家乡对应,谈家乡对人的重要性,立意成“不要远离家乡”“人不可无故乡”“无望故乡本原”,甚至进而解读为“要归乡感恩”。

整体判为四类文,若发现文中有符合正确立意角度的问句适当提分。

2、  由材料中这个人对此悲剧性的评价结合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立意为以事物的两面性相关的角度,如“正反两面”“万物有利有弊”“事物有优势有劣势”“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等等,属于部分偏离

整体判为42分以下,合立意部分写得较好,适当提分。

3、  易中途易辄偏离的角度:

由鸟有了翅膀而成了悲剧,转化为“鸟有了翅膀,因为没有坚守本心(好高骛远、不知停歇等等)而成了悲剧”转而谈坚守本心的重要性等等

既然有翅膀是悲剧,就不要翅膀了,就不要飞了得出要脚踏实地,要懂得停留,要淡泊,要知足常乐,要乐观等等角度,进而转为谈这些角度并以此为重点。

 

有翅膀让鸟走向异乡是悲剧得出“只看远方未发现身边的美”论证要关注眼前当下。

(二)其他

与审题不清有关联的,学生不知写什么而导致的“多中心“”无中心“的情况突出,让人不知所云。

过度分析材料,对材料鸟的分析占据较多篇幅,主次失当。

书写问题严重,除了关注书写潦草的,还要提醒字迹偏小偏淡的学生。

 

八模优秀样文

 

悲剧命运,喜剧人生

中国人常讲:事皆无定。命运是对人的生命的一种必然的改变途径,它让原来一条直线似的生命弯曲盘折成其新的形状。人一生的最大悲剧在于认命,肌肤从一种所谓的“既定”和“必然”,而不在于命运的存在。所以生来便身负着命运的的悲剧的我们,其实可以有喜剧的人生。

王尔德说:人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种是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假设万物自诞生时变有自主选择的权利,那么当飞鸟生出鱼鳞或马蹄,他就失去了“飞翔”的能力甚至生命活力,于是他只能有翅膀。而后他沉浸在“命运既定”的悲剧里,却意外发现飞翔可以带他去更多的地方——活动范围远大于鱼和马,他便又喜剧了。人也是一样,悲喜交织,这才是是生命。

因而生命最大的意义在于,在命运的枷锁与束缚下,拼劲全力伸展出自由的空间。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却一心扑向农民与大地的写作,说书大家袁阔成打破行规以十八岁韶华即成一号人物。王世襄老而弥坚著成奇文《锦灰堆》,黄永玉对墙化窗假想出久违的阳光。正是一种“不认命”的力量,或是对社会和世界中太多“约定成俗”的不屑,给予了他们成为时间史上最为传奇的一幕幕喜剧的伟大力量。这种精神和心态,其实多多少少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区别只是有没有把这种“挣脱”的目标无限放大成可以与命运相抗衡的一股信念的勇气和坚持。古往今来,凡成大事就大业者,无一不是拥有自己结实的精神力量和个人天地。正如茨威格在《世界正变得单调》中所说:“如果一个人打心底里就不接受外物的一致,就拒绝它,那么他就有了一个坚实的个人的地方和对一切同化与拉平嗤之以鼻的力量。”我们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类,我们有力量把悲剧翻转成喜剧,给生命一个华彩的落幕。

如今的人们,但确乎是逐日失去挣脱命运束缚的力量了:疲于奔命的上班族忘记梦想和自由,官员尸位素餐忘记为官的最初本源,学生只知死读书忘记“颜如玉”“黄金屋”,新闻媒体制造新闻忘记这份工作的本职等。我们只有在认清自己的命运后,不断地瓦解这其中消极的因子,拼命增添积极的动力,坚定地为自己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安稳寻找一种适宜之道路,才能拥有喜剧的人生。

有句话说:“我命由我不由天。又或如梭罗所言:“不要到了生命的尽头,才发现自己没有活过。”一个人真正活过的本质,就如同飞鸟借翅膀飞向永恒且未知的异乡一样,在于飞翔和改变,在如何把既定的命运之悲改写成一出异彩绽放的人生之喜。

 

请给我一双飞往异乡的翅膀

翅膀是鸟的悲剧,它把生命带入永恒的异乡。我却渴求这一双悲剧的翅膀,渴望不停息地追求生命中永恒的异乡。

翅膀是鸟的悲剧,也是鸟的生命,它赋予鸟高飞的能力,赐予鸟改变的力量。我渴望这高飞的能力,渴望这改变的力量。我渴望前往异乡,因为我害怕,怕我一固守就已经死亡。

生来就被系上这一双翅膀,就已注定高飞,再难爬行蜷缩。如在晦暗之中的曹雪芹,看那污浊的社会,那丑恶的男尊女卑,他心中的翅膀已经起飞,飞向异乡的《红楼梦》,如月下美丽的梦;又如尼采,面临蜩雀的不解,惟有振翅高飞,独自面对心中的世界。真正的超越者总能跨过一个个时代,他们飞过现实现世,飞向未来的理想。他们生时可能痛苦,死后方得解脱,可他们留下的精神异乡带给后世的却是无尽的宝藏。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梅妻鹤子怡情山林;不歆羡“世间抬头看虚名”的沈复,一本《浮生六记》彰显率性本真。这些人都有一双飞往异乡的翅膀。

异乡体验是中国古代文人永恒的追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写下这首诗时家就在不远的地方,他却只能感慨喟叹,不近家乡,这种情结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文人企求在不断置身于异乡的体验中完成对自身的反省,完成对生命的升华。越是离家,越是思念;越是思念,越是离家。中国古代文人就在这一次次痛苦与挣扎中完成蜕变,获得新生。正如所有大家一样,成熟于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成熟于没有人认识的地方,成熟于无人陪伴的异乡。李白对崔颢的赞扬正是赞同他这种异乡之感,正如他自己,游历万水千山,唯独不曾迈回故乡。

我渴望飞往异乡的的翅膀。相比于独居的苍穹的孤独,我更害怕蜷居谷底的虚假满足;相比于迢迢千里的劳苦,我更害怕碌碌无为的平凡。为此,我愿意承受孤独,扛下劳苦,我愿意独自一人,面对旅途。

我只渴望,赐给我一双飞往异乡的翅膀。

 

翅膀与风雨

草蜢轻笑鸟儿的翅膀,终日令鸟儿流离异乡,却不知因为双翼,鸟儿尽览人间旖旎风光;矮草嘲讽大树高耸招风,有雷电磨砺,却不知树梢与云端逗弃之畅快。为了梦的翅膀,历经流离困苦,但终识人间美景,四海为家,心自为家又何妨?

拥有梦想,正如拥有了双翼,纵有困苦孤独,但亦拥有了自由的太空和世间的风景。

诗词是叶嘉莹的翅膀。自幼研习诗词,诗词世界令她流连忘返。也正因诗词,叶嘉莹一生流离,没有安身之所,经历生死离别。但也因为诗词的爱抚宽慰与保护,她不忘初心,笑看人生,心甘做诗词的摆渡人,引渡飞行中迷茫之人找寻自己内心的安巢。诗词的翅膀带她飞过了疼苦,到达了士的彼岸。

真理是卢梭的翅膀。为了追求真理和自由,卢梭断然拒绝国王送来的斗金,自己却过着温饱都不足的生活,“我不为面包而写作,我一生只为真理。”正如卢梭所说,为了让真理的翅膀可以自由飞翔,他放弃了名与利,历经穷困潦倒,却收获了单薄的人生,自由的人生,真切爽朗,充满真理的人生,他自己正真珍视喜爱的人生。

国学是王国维的翅膀。王国维生活朴素,节俭,潜心研究国学,面对生活的艰辛不曾抱怨,当翅膀补折,前朝文火破败,他却毅然投入湖中,随文化而去,随伴他一生的双翼而去,这是何等的坚贞,任性如他,认真如他,为了心的理想,为了自己的翅膀,生命又如何,他们便是生命的全部。

翅膀是鸟的悲剧,但因惧怕翅膀带来的苦难风雨,终日藏匿于地面才是更大的悲剧,正如惧怕社会的磨砺的青年,空有一身本领,终日困于家中心甘啃老;正如担心扶起老人后负责,便匆匆而走却在网上谩骂不扶老人的过客;亦如社会上众多之人,身边之人等等所为......

拥有翅膀,会经历风雨,会远离他乡,但拥有翅膀,你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天空,更加旖旎的风光。

不要惧怕风雨流离,挥动双翼,向更加高远的青天飞翔!

 

不要让“翅膀”沦为悲剧

翅膀是鸟儿赖以飞翔的骄傲,何以沦为悲剧?有了翅膀,鸟儿便要远离地面,不得不飞行,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便是悲剧。

而人类,由远古野蛮时代走到今天,也进化出了“翅膀”——科技。跨洋通讯、日行万里、上天入海。人类依仗着这黑色羽翼,肆意地翱翔。人类开始变得狂妄,化工废料倒入大海、铲车开进丛林,平原沦为导弹试验田……

人类不停地为自己增添羽翼,但我们可曾看到过自身的悲剧?

尼尔·波兹曼曾说:“毁灭自己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我们热衷于钻研科技,提高生产力,热衷于饲喂人类心中名为欲望的野兽。诚然,科技为我们带来了进步,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当我们看到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当我们看到首都笼罩在雾霾之下,当我们看到人类亲手制造的武器却对准了无辜的平民百姓时,我们还笑得出来吗?

高速的科技发展,更是带来了人类灵魂的堕落,物欲的追求空虚了我们的内心。“抬头族”习惯终日在电脑旁看“会动的图画”,“低头族”忙着在手机上晒照片刷屏。科技成了人类的信仰,在它的统治下,自然万物不再丰富、浪漫,仅仅成了能量的提供者。这样的人类创造出了机械一般的自己,对周围的人与事物与自然缺少了那一份爱,仅将自己封闭在空间有限的屏幕中。如同里尔克所说:“事物成了虚假的事物,人的生活只剩下了生活的假象。”

然而看到这些,就要把所有的罪恶归咎于科技吗?科技本身并没有罪过。科技无非是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改变事物的手段,手段本身无所谓好坏。

纪伯伦曾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是人类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我们所发展的科技的初衷。科技,不正是为了使人类生活得更好而存在吗?而现在,科技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当我们拿着它披荆斩棘时,陶醉于前进的兴奋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它已划伤自己的手,正直指人类的心脏。

拥有翅膀,本不是悲剧;而拥有科技,更不应是悲剧。一味追求科技却伤到自己,是愚蠢的;而摒弃科技,重回原始,那更是愚不可及。我们何不用道德约束自己的目的,控制科技的后果,使之造福于人类与地球?

不应再让黑色羽翼下的人类的纯洁内心继续堕落!科技应为人所用,造福人与世界!

翅膀,应是我们的骄傲,不应沦为悲剧!

 

异乡与旧林

从安逸的角度来看,翅膀确实是鸟的悲剧;若从飞翔的角度来看,翅膀则是鸟的珍宝。

峭壁上的鹰将它的幼鸟推出巢外,幼鸟在坠落的惊恐中学会飞翔。从此,幼鸟的世界便不止巢上方的一隅天空,或许它飞往异乡,永远回不到这片旧林,但它的世界变得广阔无垠。在巢中固然安逸,但生命就少了波澜壮阔,浓墨重彩。不是吗?单调乏味地结束一生,才是真正的悲剧。

阿多尼斯曾写到:“什么是流星?飞出的箭矢,为了一个目标,粉碎并死亡。”那是尼米与海子的一生。他们是流星,是不愿待在旧林的飞鸟。深刻的思想是他们的翅膀,这双翅膀让他们一生都在不被世人认可接受的异乡。他们没有自折双翼来换取安逸,他们坚持着。一生的绚烂被后世发现,粉碎死亡后,他们留下了哲学与诗。他们感受到了身体里埋藏的倔强因子,他们愿意扑打双翼飞翔,即使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他们是可笑的悲剧。但又如何?他们体验了飞翔的畅快淋漓,辛酸与甜蜜与他们一同埋进坟墓,那是他们想要的一生。

什么是玫瑰?为了被斩首而生长的头颅。这悲剧之美就在于明明知晓死亡的结局,也要奋力生长。草间弥生也像那拥有翅膀的鸟儿,不安分地飞往异乡。先天眼疾不是飞翔的阻力,亲友嘲讽也不是束缚的绳索。像她,在她的父母眼中,就应过平淡安稳的一生,然后终老。而她,没有假装看不见她梦想的翅,而是奋力飞翔——飞离日本“旧林”,飞向美国“异乡”求学绘画。她饱尝生活之苦,在别人眼中,那是她自找的悲剧。她早就预见了求学的艰辛,可那又如何?既然有翅膀,有梦想,那就要奋力飞翔,奋力生长。绘画是她的追求,安逸享乐在她心中犹如尘埃,微不足道。后来,她的努力得到回报,《无极的爱》让她蜚声世界,悲剧的开头有了喜剧的结尾。然而她永不止息,只因她有梦想的翅,愿作异乡的鸟,一生追逐。

现实升起来以便配得上梦想,不要由于渴求安逸而放弃飞翔的权利。羽翼渐丰时,不要惧怕飞往异乡。

愿你我,像流星像飞鸟,不负年华,自在展翅。

高考材料作文“小器”及优秀范文

 

  【真题在线】

      台湾一家店就叫“小器”。老板说,就只做小餐具、小碗、小锅铲,很受欢迎。老板钟情自己的“小”,也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小”,痴迷于扎扎实实在“小”处精耕细作,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范文天空】

 

性情须大,执著于微

 

  有人说,那追求史诗般的宏伟壮丽的大时代已式微,如今的世界残存着的是个人注意的小时代。我却以为,秉持性情、格局之大,专注于技艺、生活之微,未尝不能是“小而美”的美好结局。

  人生也有涯。若一味求大、求高、求无尽,那将会应了庄生两千年前的谶语:“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是以我们不妨如同台湾一器具店“小器”的老板那样,拾起执着于细微处的勇气,在“小”处精耕细作、精心打磨,选择用完美的“小”来填充大生活,勇于承认自己的“小”,勇于以全身心来成就“小”之美,而非不自量力地制造出宏大的废墟,这其实是人生的大智慧,是直面内心选择的大勇气。

  清人袁枚的一首小诗长久地打动着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确是如此微小而不起眼的,以至于一般人甚至难以察觉它的存在;然而苔花未曾意志消沉,未曾妄自菲薄,它小然而恣肆的盛开,给诗人、给后世的我们带来怎样的震撼与激励;它小然而执著的美丽,让多少张扬而盛大的繁花黯淡;它的小在人们的心上放出了怎样真正长久而盛大的光采啊!    

  苔花小而执着的美,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信念,何尝不是直面真实自我的大勇气。

  然而我们也不应忽略了维持小与大之间的的均衡的必要。正如金苍在谈论“小清新”现象时所提出的,于个人情感追求的层面而言,“小”是无可厚非,甚或是值得鼓励的;然而置于社会与时代的层面来看,一味的追求那”小”的美是有危险性的。无论是对个人的性情格局还是国家社会,大担当与文化上的大气象是不可或缺的。一味追求“小”也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过分关注一己的小情绪、一人的小得失、一方的小变动,缺少对人类共同体的大关怀。

  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惟有秉持性情格局之大,直面执著于微,方能成就不失其大的“小”之美。本职是公司职员的佩索阿说:“在个人的小生活上,我承认自己与他人的雷同;但在这雷同背后,我把星星散布在我的更广阔的天幕之上。”

  愿你我也能如佩索阿一般,在有勇气直面自我之小的同时,让自己在性情的大苍穹之上,繁星满天。

 

 芥子纳须弥

 

  我曾久久感概于《佛经》中的一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诚哉斯言!

  无论再微小的事物,也自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当我们懂得“芥子纳须弥”之后,自然也该懂得:扎根于小事,方能成大事。

  正如台湾那家名“小器”的店,店主痴迷于在“小”处精耕细作的行为,却恰恰是这家店的“大器之作”,也正是他们成功之所在。愈是微小的事物想要做好却愈是不容易。反观当下,熙熙攘攘的普罗大众在流转于利益、金钱、算计之际,陷入了商业文明的误区:似乎唯有表面上的华贵方可体现事物的价值。殊不知,真正的价值,在小,不在大;在精,不在贵。

  翻开泛黄的史册,有多少先贤向我们证实了注重小事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但凡成事之人,必是注重细节之人。五尺杏坛,孔子谆谆教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早于此时,想必孔夫子早已悟得欲成大事,先完小事;清风微拂,袁枚徐徐吟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早于此时,想必他早已发现微小事物的魅力所在;乐于天命,白居易朗声感概“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早于此时,想必香山居士早已明了,再伟大的也不过是最细微的……

  然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的长河又淘尽了多少因不注重小事而功败垂成的惨痛教训。而今天,真的就无人在重蹈覆辙么?非也。如今社会风气浮躁,人们理性缺失,政治凋敝,文化式微,它们都是现代人没有从根本着手,从小事扎根,过于放大结果所导致的不幸。无法扎扎实实地在“小”处精耕细作,使得整个社会如同无可相依的浮萍。但我想,政治凋敝不可怕,文明式微亦不可惧,只要我们能够端出极严肃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件小事,坚信我们的社会终能够深深扎根于土壤,汲取天地灵气,长成参天大叔,荫护万世万代。

  春发,夏繁,秋肃,冬调。或许早在佛祖普渡众生之际,我们就该明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明了“芥子纳须弥”的意义所在,明了扎根于小事,方能成大事。

 

“小”的哲学

 

  精致小巧的餐具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店名“小器”后埋藏着“小”的哲学意义。“小”的哲学是什么?是人们的天然喜悦,是小而精致的艺术境界,也是因“小”而贴近心灵的脉脉温情。

  “小”的哲学,带给人们审美的欢欣与喜悦。黑格尔曾不吝笔墨地在《美学》中赞扬十七世纪荷兰的小画派,他们从宗教的伟大与建筑的恢宏中跳出,转而对平常不过的生活场景作津津玩味似的勾绘。正如黑格尔所阐述的,这是微小中的伟大。又如那教人心醉神驰的魏晋风神,正是开辟性的从点点小景中取材,透过纯真深情的笔触,幻化出普世的审美意义。陶潜之为陶潜,不在于宏大空洞的史诗,而在于平淡冲和的、对荒径小草、停云时雨充满爱意的描摹。这是对宏伟却呆板的汉赋的觉醒性的浪漫告别,诗人的一切归宿寄托,都在于“小”的哲学。

  “小”的哲学,并非小器或吝啬,而是小而精致的艺术境界。只有小或许还会受审视与怀疑的目光,但若是小而精,便能生出一种玲珑生动的气韵。古人一向深谙此道,一如他们将宏大而暴虐的印度教,化为从微小处悟真知的“小”禅宗;将传说中身似巨人,八肢而狞厉的教神梵天,化作道法自然,小至虚无。舍去了大而空旷的外表,精炼内核,浓缩精粹的,是小而精的哲学,是比“大”更高远的境界。又如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默,这位深谙“小”的哲学的瑞典诗人,每年只写一二首诗,每首一二言,然却“首首精品,绝无凡作。”正是缘于对小而精的追求,使他的诗挟着诡谲的意象,铸成千钧的语调,飞跃巨大冰冷的铁网,直到诗的天堂。

  “小”的哲学,是贴近人心的脉脉温情。据史载,几乎所有文明都以宏大为宗祖。无论是部落氏族对神话的恢宏构筑,还是篇幅惊人的荷马史诗、但丁神曲,或是极盛于殷商的青铜饕餮。但随文明的发展,这种“大”也渐渐化“小”。从汉代传说的铺陈与征服,到魏晋觉醒而注重个人的风神气韵;从青春盛唐崇拜的轩冕荣华、伟大功业,到宋调宋画对小我心境与意绪的追求;至于明清,甚至小到对市井间的鸡毛蒜皮与粗俗对白,但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浪漫洪流。就连在绘画上,也是由善鸿篇巨制的吴道子让位于善精绘小景小物的周昉、张萱。这一切不谋而合的转变,都是由“小”的哲学,将遥远、恢宏、威严而过于巨大的事物贴近人心,从中流出充满人性的脉脉温情。“小”的哲学中,是人文的温暖气息,那些对小餐具爱不释手的有心人,脸上必漾着温情与暖意。

  何必一味追求虚无的宏大?不如向诗人北岛所说,将“容纳整个海洋的图画,叠成一支白鹤”。“小”的哲学,是审美意义,是艺术境界,是人文关怀;“小”的哲学中,没有大而萧杀的云关雪栈,却有小而动人的柳溪归牧。

 

“小器”承载大气

 

  没有锅碗瓢盆此类“小器”,何来芸芸众生起居之“小事”?无苍茫天下芸芸众生起居饮食之“小事”,又何来“盛世中华”之大世?由是观之,小器虽小,却不可小视。若无小器,则无大气矣!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小器之中,或许隐藏着另一个深邃寥远的时空和撼动乾坤的大气。汉字虽小,却可承载吾五千年华夏文明;个人虽小,却可担当吾大中国历史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人无异于一粒沙、一滴水,然而这一粒沙、一滴水何尝不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成败、风起云涌?而这一粒沙、一滴水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又何尝不反映了与其相同的亿万生灵同样的哀愁、同样的感叹?

  更何况,天下哪有永恒的“伟大”?万物相生相克,你的伟大或许就是他人眼中的渺小。伟大是相对的,而渺小是绝对的。对于人类而言,蚂蚁的忙忙碌碌、奔波匆忙或许就是渺小的,然而对于宇宙而言,人类飞船的上下扑腾竟不过咫尺之遥。对于无数片段的时间和无穷辽阔的空间而言,人类俨然只是其中一个质点,何其“小器”!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嘲笑讥讽锅碗瓢盆、蚂蚁蜉蝣相对于我们的渺小呢?

  由是观之,莫以“小器”而沮丧,莫以“大器”而疯狂。以小器的身份恪尽职守、精耕细作,你可以成就大气;以大器的地位目中无人,为所欲为,你会沦为渺小。是故天下之大气皆由小器汇集成,拿破仑曾在阿尔卑斯山上豪情万丈地呐喊:“我比山还高!”鲁迅先生却批评他“没有看见身后的一队队士兵”。的确,“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英雄的成功,都是无数个不知名的平凡个体构建的,而英雄本身,不过历史事件的标签而已。

  而对于无法超越的辽阔空间和邈远时间而言,无数个片段中的个体固然渺小,而当无数片段中无数人的无数血汗汇聚在一起,或许就能造就宇宙间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尽管这成就或许并不辽阔和邈远,但令我们伟大的并不是迈出这一步的宽度,而是迈出这一步的行为,这便是人类对宇宙最大的胜利。

  芥籽之间,蕴含大千世界;小器之上,承载浩然大气。小器蕴含大气,小器承载大气,小器成就大气!身为“小器”的人的爱恨情仇,比无生命的行星碰撞,更为伟大!

 

苔花如米小

 

  诗人袁枚曾歌颂:“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花。”小自有其精致玲珑,一如苔花的清雅脱俗,台湾“小器”店的精耕细作。

  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有如“苔花如米小”的清幽。人生而是不幸的,在无穷的浩劫中只拥有短促的一指流光,在浩瀚的宇宙中只占据短小的七尺之躯,在强大的客观世界间只有薄弱的心力。这一切都使人在繁多的世知面前,迷途莫返,俯首听命。明者知“以有涯攻无涯,殆矣”,于是能从姹紫嫣红中的繁星点点掬捧一朵如米小的苔花,在人生之路上,慢慢咀嚼那一抹芬芳;然而昧者却因世知过多而沉溺于人世浮华,终渐行渐远。

  人生之小,不仅是一种专注,更是一种姿态。人生的美态在小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弘一法师无法兼顾世俗情感的牵绊与自我内心的追寻。于是他毅然选择了个体的小我,专注于心灵的澄明。他在人生上是以小我的姿态启示普罗众生。小的专注让他在圆寂前因明本性“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只有小才能专注,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有累累硕果。

  “小”字是对自我认真选择过后的谨慎。“小”意味着放弃更多的“大”,在人生无数道风景中截取一幕。正是有博大的情怀,接纳万物,才能摘取如米小的苔花,苔花才因此具有小的精致玲珑,清雅脱俗;正是见识过大餐具的冗重不便,才更加凸显“小器”的别创一格与独具匠心;正是领略过大海的波涛汹涌与惊涛骇浪,才懂得涓涓细流下的脉脉温情。

  如果你因失去眼前繁星而流泪,那么你终将失去唯一的明月。人生无需过多的繁星点缀,只需那一轮能陪帮你度过黎明前的黑暗、直抵下一轮苍穹的明月。小在专注的凝眸背后有着静水深流的长远构建。

  做人生的明者,做自我的苔花。我想象着这样的一个优雅的世界:世人都专注于眼前的小事,没有人错过那晨间的熹微,没有人错过那水滴的精致,没有认错过那苔花的清香。

 

小器中的大气度

 

  是“小”定义了“大”,是“小”汇聚成了“大”。小器不表示气度小,大器也不表示气度大,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事物,其内在也可能有大气度。

  清代诗人袁枚曾这样赞颂渺小的苔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如米小的苔花近乎肉眼可见的极限,但哪怕是如此小的苔花,也有如绽放的牡丹那样,有雍容华贵的大气度。人说牡丹的美在它的艳、它的大,我则认为苔花的美恰恰就在于它的小,不在乎绽放之时是否得到赞扬,也有如牡丹一般傲人盛放的气概,此便为苔花的大气度,这种大气度,因其生于小器,便更加引人敬畏。

  西方亦有诗人歌颂这种小器中的大气度,布莱克曾写下:“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沙与花的大小丝毫没有减少其自身的无限,在它们的身上,小是外界的限制,而其内在大气度却不会被牢笼而锁住,反而闪烁着更为夺目的光辉。于小中见不凡,是“小器”冲破限制的勇气的体现。

  人亦如此,人们渴望“成大器”,“成大器”固然值得敬佩,但人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成大器”并非每个人的必然结果,因为在“成大器”的路上,不仅仅有个人原因的限制,更有诸多无形的枷锁。所以,“成大器”非人人都能做到,但人们就应该放弃这条路吗?非也,虽说若人人大器,世上也并无大器可言,但在小器之中经历一种大气度的修行,却更令人肃然。

  正如哈姆雷特所说:“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是无限宇宙之王。”相较于宇宙,人同样也是渺小的,也是一个质量与大小都可以忽略不计的质点,而当我们纵观古今,依然有人在历史的淘洗之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不是他们的肉体,而正是他们的精神与气度。

  此时,回看材料中的“小器店”老板,不禁更加敬佩,有勇气承认自己的“小”,痴迷于扎实的“小”,在努力中收获成功于幸福。小店老板所做的小器,也包含老板自己大气度的理想,甘愿为小,并非不思进取,而恰恰是一种大气度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愿终有一天,人们愿意做一个小器,在朴实而不凡的人生中蓄养人生大气度,让精神徜徉于海阔天空。

 

无限小中置

 

  英国诗人布莱克曾深情地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我想,当关于厨具的艺术置于各种“小器”当中,当各种“小器”置于这位台湾老板小小的手掌之上,当无限小中置,世界将依旧万千,天堂依旧美好。

  我们栖居于广阔的大地之上,步入庞大的信息时代;我们暴露于巨大的事物当中,粗糙地生活着。小木屋里承载的温情被比以往大数倍的楼房封尘,裂缝细小视野的惊喜被无限放大的各种屏幕遮挡,阡陌交通留下的脚印被宽敞道路上飞驰着大的汽车碾压……渐渐地,这种巨大的事物却狭隘了我们的视线。然而被强行放大的生活,在一场大声喧闹之后,只得用空虚填补空虚;被强行放大的心灵,握不住一粒细小的沙子,持不了一株娇嫩的花朵;被强行放大的人生,停止在虚无的空间,不知所措。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忽视了生活中的小。

  看到大的,亦关心小的,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不仅“栖居于大地”,而且是“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人生的诗意在于其视野大与小的自由放缩。小器店的老板在热衷于小器之前,我想他势必见过大器,因为小器虽小,其形体小,内涵不小,若无见识过大器的双眸,若无塑造过大器的双手,若无感受过大器的心灵,他凭什么做出精致的小器,广受人们欢迎?然而,在大器的包围中,老板脱离了这个巨大的躯壳,来到躯壳的外侧,看见了苍茫大地之上,人类如同沙粒一般渺小的存在,他选择了小器,从此诗意栖居。这诗意便是老板之抽身于大器投身于小器机灵与睿智、自由与洒脱、超脱与无限。

  从来没有哪种幸福或成功宿命地只与大相关。人们向往大的事物,忽略小的存在其实吃了大亏,我们从大的视野中寻求的不是大的本身而是大的精神、大的思想。台湾作家蒋勋曾说:“最微小的努力可能是最大的救赎。”其实最微小的器物何尝不能成为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最大的载体呢?我们渺小的存在,倘若能如同佛家一样“纳须弥于芥子”,我们宿命般的渺小存在何尝不能少些悲情的叹息,多点释怀与豁达呢?

  诚如佛经中所言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当我们身处无限巨大的时间与空间时,有幸发现生活中微小的事物,在这小器中,像老板一样投入几分热爱,人生便更完整了。看到的大与看不到的小构成的世界,需要我们关注小小的事物,付出小小的努力,一点点像女娲补天一样,把人类的荒凉感弥补起来。

  于无限宇宙中看见小,将能握住永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