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山水画教学研究 系列专题10 山水画临摹方式作者:水墨品质王兴堂

 江南岸边 2015-05-30

 山水画临摹的方式

既然临摹是分阶段的,每阶段有不同的临摹要求,临摹的层次也不一样,要经历一个从表象临摹到深入临摹的过程,这个过程共经历三个环节的重要转换。这种转换的艺术层次由低向高,教育层次由简单向复杂,研究它对临摹教学是极为重要的。

第一层次  单纯临摹

此种临摹忠实于对象,以准确的模仿范本为宗旨。这样的临摹要求学生抛弃自我,完全以范本所展示的艺术对象为归,潜心揣摩,力求进入角色。这样要求的原因是,对于一个尚未了解山水画的学生来说,要想真正懂得山水画,他必须从忠实的临摹范本开始,慢慢积累,逐渐形成对山水美的领悟。因为此时,学生自我的主观认识或原有的一些道听途说的知识极有可能是错误的,对学习山水画来说是毫无价值甚至是有害的;同时,这时因为学生缺少专业知识,他不能把泛泛的自我转化为山水画中的自我,因而自我意识也就失去了专业艺术价值——尽管自我在艺术创作中具有最高意义。实践经验证明,此阶段,越是没有成见的学生,其进入角色就越容易,日后走的弯路也越少。在对山水画尚缺少最基本认识的时候就死死抱住自我的人是不会有所发展的。

这种亦步亦趋的临摹以重点把握技法体系为主,而不在于极力追摹体貌,比如,如何勾树干、如何画山石、如何点苔、如何用笔墨表现形体、如何组织树木山体、如何布置画面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所必须深入思考并掌握的。由此而言,这种亦步亦趋的临摹并不是复印机式的机械描摹,仍需要积极的思考和分析。

第二层次   主动临摹

这种临摹要求:首先,把第一层次的技法临摹转化为心理感受,即心理上的临摹。比如点叶,如何点能产生苍郁浓密的感觉,如何点又能产生秋林萧肃苍茫的感觉等;再如山如何结体能产生崇高感,如何结体又能产生幽深感等等。临摹过程由外而内,变成了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即一种不形之于笔墨的心理上的模仿。然后,临摹者再把临摹中形成的心理体验通过笔墨准确转化出来,外化在纸上。这样,临摹由外——内——外,经过三次转化,由被动变成主动。这时的临摹,不必以形骸的准确为标准,但必须以准确把握范本的神采、气息为宗旨,强调自我感受的获得与提出。

从第一层次的单纯临摹到第二层次的主动临摹,临摹者由完全丧失自我到逐渐寻找到自我,此时的自我已变成具有艺术专业意义的自我,“我”与范本可以对话,可以交融,从而达到了临摹的真正目的——更好地把握自我。因而,临摹者不但在技巧上获得了解放,能游刃有余的表现而不必亦步亦趋得紧追古人,而且把视觉的模仿变成了一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作用上升成为主导力量。

有人认为,临摹是技术性制作很强的过程,它与抒情没有太大的关系,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作为一个现代山水画的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临摹自身有从技术到精神的层次结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分清层次,有针对性地加以运用。具体可指导学生采用对临、背临、意临几种临摹方式进行临摹。

对临

面对范本进行认真观察,然后进行模仿,就叫对临。对临是教学中最常见、应用最广的教学方式。它有多环节的表现,目有所见,心有所悟,手有所现。动手临之前,一定要先仔细读画,像读书一样,从外观到内延,对整幅作品有一个较为完整地认识,然后再动手临摹,这样心中有数,下笔才能不惑。这是对学生观察力、理解力、表现力的综合训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教与学双方往往都忽视“读”的重要性,忽略“读”的过程以及“读”之前相关知识的了解,直接就动手临摹,看一笔画一笔,非常的盲目、被动。这样临摹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用的功夫很多,收效却甚微。

背临

在对临或读画之后,不看范本,只凭自己的记忆或临摹印象,背画出原范本的风格、技法与结构特征等,背临是对学生观察力、理解力、表现力、记忆力的全面训练。背临可以检验对原画的掌握情况,大凡记住的在背临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已掌握的内容,而忽视了的就是未理解的内容,由此,背临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观察范本,加强对原画的理解。

意临

意临是一种高层次的半创作式的临摹,它介于临摹与创作之间,意临也是一些古人们经常采用的方式,而且成功的传世作品也不少。如在明清绘画中,我们经常见到仿某某作、仿某某笔意的作品,其中有许多作品是不错的,它们大都是借古人为题而进行再创造。

意临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创作力、想象力以及取合组分的能力,它临摹的难度较大,学生必须在限定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理解进行变化性临摹,是考验学生能力高下的一种能动的方法。同时,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挑战,教师对学生取舍的判断能否准确有见的,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师能力的信赖度。

以上对临、背临、意临是三种不同层次的临摹方式,它们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层循序渐进。因此,具体临摹时,也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刚进画室的低年级学生,基本是采用对临的方式,再后,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的要求,可穿插运用背临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把自己对范本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临作中。到高阶段可以结合写生、创作的经验,加入新的笔墨造型语言进行意临或自行组合。三种临摹方式可以交叉轮换使用,同时要与所学山水画理论结合起来,以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临摹就不再是“照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描摹,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审美力、创造力,不断提高艺术情感的作用不断加强。临摹变成了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