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视人明天怎么活:报纸是这样完蛋的

 远望鱼香肉丝 2015-05-30

作者:媒体长安街 来源:广告销售老鸟


2015年5月20日,重庆报业劝诫:记者童鞋们,家已很穷,可以先离开!5月27日,山东的一家报纸对单位员工进行召唤:世界很大,你们可以选择去看看!二则消息,让整个报业界再次充满寒蝉遇冬般的悲壮。实现中,报业的冬天早就到来了。在新媒体不断吹响前进号角的春天里,整个纸业,却在媒体发展的春天里,老无所依,蓦然垂听委身数年的单位发出无奈的呻吟。在春天里,他们要悄然离去,归依无路,魂泊它方。


一、2000年,报纸和电视就是那么任性



(1)报业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和癫狂。


2000年,《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一位工作人员说,“我们已被金钱所淹没。网站的发展,给报纸带来了大量的广告,几乎每天都竭尽全力予以应对,由于版面所限,不得不回绝部分广告。”在国内,各大中小报纸如雨后春笋,在一片发展中,歌舞升平,不思进展,幻想“再活五百年”。


(2)电视行业驶进了快速发展大通道。


2000年,电视行业进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黄金发展时期,地面频道数量不断增多,省级电视台一套节目完成上星动作;民众对电视剧的期待、对电视娱乐的渴求、广告商对廉价广告热爱,如流云如流火;电视行业华丽转身,光彩惊艳!


(3)互联网在泡沫的寒冬中断臂求生



2000年,刚起步不久的互联网进入冬天,互联网在严冬中不断在探索求生之路。将新闻搬上互联网、将交流搬进互联网、将购物搬进互联网、将广告搬进互联网,这是互联网当时的梦想。


二、国外报纸倒闭潮


(1)2008年12月,美国第二大报业集团美国论坛报业集团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其中集团旗下的《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在全美的销量分列第4和第8位,这成为网络普及以来首家申请破产的美国报业巨头。


(2)2009年2月24日,创办于1865年、旧金山湾区最大以及历史最悠久的《旧金山纪事报》的母公司宣布报社可能面临倒闭。《旧金山纪事报》是美国第12大报纸,2008年该报亏损超过5000万美元。


(3)2009年2月22日,美国费城报业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4)2009年2 月,《洛基山新闻》、《西雅图邮报》停刊。


(5)2009年4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停止平面印刷报纸的发行,改用电子邮件发送网络版报纸给读者,从而成为美国首家停止印刷,几乎完全采用互联网战略的美国报纸。


(6)2010年4月,美国论坛报业实施破产重组保留报纸及广播业务。


(7)2011年1月,新媒体实行免费送阅新闻,报业受双重夹击英国70%地方报纸倒闭,报业几乎成了减薪、裁员的代名词。


(8)2012年12月7日,德国著名报纸《法兰克福评论报》申请破产保护,该报社500余名员工失业。


(9)2012年12月,新闻集团宣布于12月底关闭《The Daily》,这份背靠传媒航母打造的iPad付费新闻阅读产品停刊。


(10)《新闻周刊》全面停止发行纸质版,此后的杂志将以数字模式提供给读者,并更名为《全球新闻》(Global Newsweek)。


三、国内报纸现在如何生存?



1、通过有偿新闻“卖身求荣”


明明是广告,改头换面成新闻。记者不去跑新闻,而是去新闻发布会现场“拿”新闻,等待新闻发生单位送新闻,记者一手拿新闻通稿,一手拿红包。原先报纸一天一大把,现在呢?连用来充数的广告版也没有了。没有广告了,更没有心思和财力去跑新闻了,现在每天的晚报或早报,仅寥寥数张。


2、广告离开假药(夸大吹虚的OTC)、房地产、汽车、旅游不能活。


(1)假药广告成了众多报纸生存的救命稻草


一个普普通通的OCT被包装成了百病包医的良药,只要你投,什么都让你说。假的真不了,随着广告稽查力度的加大、消费者对报纸广告的不信任、广告成本的拉高,假药从报纸那“离家出走”。


(2)房地产行业的冷却加剧了报纸行业的衰落


被很多自由经济学派批判为“恶贯满盈”房地产行业,并非一无是处,它对延缓报纸行业的衰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2000年至2010年,80%的城市早报和晚报都是靠房地产来支撑。


(3)汽车、旅游是当前报纸行业最重要的广告客户


当然,大家都很清楚,仅靠汽车、旅游这两位小兄弟,无法承担起报业家族巨大的生存费用。


三、报纸行业艰难转型的几种模式


各省的报业集团都在不遗余力的寻找转型模式,曾有一些精彩的篇章,但更多的是草草收场。


1、做房地产


这是很多报业集团的选择,如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融资30个亿进军房地产。安徽报业集团倾注核心力量向房地产进发。湖南报业房地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日报报业房地产公司、济南都市报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等,报业房地产像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报业从报媒体的冬天走出来,希望走进房地产的春天,但房地产的春天,在寥寥数年中也走到了尽头。


2、整合模式


关停县级小报,都市报抱团成集团。 目前,虽然全国已经组建了26家省级出版集团、39家报业集团、3家期刊集团,但真正有实力、有竞争力和明显产业优势的并不多。集团化,成为新闻出版业打造规模优势、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现实的问题是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人民娱乐方式的转变、人民获取信息渠道的转变,从而推动媒体发展模式的转变,报纸行业这一传统媒体形式,已被时代所摒弃,单纯从外延上整合已无法“苟延残喘”。


3、拥抱互联网


有人形容互联网是个“妓女”,谁给好处,就给谁拥抱。省级晚报纷纷选择了几大门户网站拥抱,如大苏网、大渝网等,就是与互联网拥抱的“媾和物”。然而,互联网仅是个平台,它本性就是想和你搞互联网“ ”。从报业集团与互联网拥抱的结果来看,得的是“不孕不育症”,两者没有拥抱出很好的经营成果出来,报业的困境没有从实质上扭转。


四、“落草为乞”的报业为何成了这般?




靠做假广告(过于夸大宣传)生存,靠做假新闻(以广告代新闻、以有偿新闻做新闻)生存,这位曾经的媒体老大哥,在每年经营创收30%的下滑困境下,已沦为媒体江湖上的草冠了。


1、领导一心做官


报业集团的领导多是行政领导出身,对官场的了解胜于对媒体市场的把握。在报业经营如此低迷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报业集团领导频频升迁,去宣传部当副部长的,去广播电视台当副台长的,去地级市当副市长的,这些报业集团的领导太有才了!


2、中层人员背靠大树熬到老


报业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多是在编的人员,没有经过人才市场化历练,没有互联网人的拼劲和开拓精神,习惯听领导的,习惯看文件精神办,习惯借机生财,这群对单位发展至关重要的人群,大部分是人到中年,去大海游泳的功夫废了,只能背靠大树熬到老。


3、骨干员工逃向互联网


北京青年报一位资深老记者透露,过一段时间就发现单位就少了一些人,再过二天又有一些人不见,一打听,他们去了互联网了,去了新媒体。这部分逃往互联网的员工,是最具活力的员工、最具创造力的员工、最具创意力的员工,这些人的逃离,加剧了报业媒体的没落。


四、报业人想告诉电视人什么?




1、电视台殚精竭虑的转型路是报纸走过的“断头路”


(1)“全心全意”去拥抱互联网,同床异梦,“不孕不育”,白忙一场。


(2)盲目整合,庞然大物,官僚盛行,负重难支,体制僵化,越改越死。


(3)系列改革,高调大唱,厥词大放,小功大讲,恶性循环,不知所然。


2、没摸到石头就过河


(1)改革模式凭想像


(2)赢利模式凭想像


(3)不改等死


(4)希望改革毕功一役


3、管理运营一个调


(1)领导盯着宣传部(玩政治)


(2)员工盯着新媒体(准备跳槽)


4、成功者的赞歌


澎湃、新闻头条、乐视等创造了报纸和电视转型的成功模式,他们去拥抱互联网,是拥抱互联网创意和拼的精神,不是寄宿在“功成名就”互联网大咖们的门下,充当小三,领几文卖身钱。


PS:本文仅代表作者意见,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