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书法家的修养(山东 曹国栋)

 ykch16 2015-05-31

 

 

书法当随时代。

回首20世纪中国书法史以及近10年来的书法探索历程,书法艺术地位的大幅提高、消费意识、精品意识的不断增强,大众审美意识的改变都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令人鼓舞,令人欣慰!同时,若将当代书法放入整个书法史来参照,书法人文精神的迷失,书家与传统文化的断裂,现代阐释与古典情结的困惑,又对书家提出了更高和更深层次的要求。在当今书法语境下,如何出精品,如何出大家,成为书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仅从书法家的人品、学识、书法修养三个方面做一简要探讨。

一、书家的人品修养

书以人重”是古代书法家的一贯思想观念和评论准则。从书法史来看,品格高,德性好的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自然受人喜爱;反之,则会受到批评甚至唾弃。传统书法与书家人品修养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书法审美和品评往往以书家的人品作为评判的基本标准。苏轼在《书唐氏六家书后》中说:“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黄庭坚更提倡书法和“道义”及“圣学”的关系,认为:“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心相》中说:“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所谓有诸中,必行诸外,观其相,可识其心。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清代书法家刘熙载有名言曰:“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艺概》)我们考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流芳百世,始终被后人尊为学习的楷模,关键原因就在于“右军人品高,故书入神品”(李瑞清《清道人遗集逸稿》)。宋代书家蔡京,其书法在当时也较有影响,但是后世能知能见者甚少,原因是“其悍诞奸傀见于须眉”,故其书法作品不为人传。

(二)书法家人品修养好,作品才会有“清刚雅正”之气。这一方面,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清刚雅正”之气为历代书法家所推重。颜真卿一生忠厚刚正,爱国卫家,曾与其兄颜呆卿首举义旗,合兵抵抗安禄山的叛乱。《祭侄稿》和《祭伯父稿》就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杀害的兄长和从侄的两件文稿,此两件草稿最能表现颜真卿高尚的人格力量。作者以极其悲愤的心情迅笔疾书,寄满腔悲愤于笔墨之间,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和憎,是带有强烈时代特点的书法绝作。宋欧阳修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晚年奉皇命劝喻叛将李希烈,李胁迫他出任伪职,颜真卿严词痛斥,遂遭缢死。颜真卿大义凛然的品格气节在其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书法家的人格品行决定着书法境界的高低。事实告诉我们,要使书法艺术作品格调高古,就必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黄宾虹先生认为:“人品的高下,最能影响书画的技能。讲书画,不能不讲品格;有了为人之道,才可以讲书画之道,直达向上以至于至善。”有的人学书一生,却毫无成就,其主要原因不外是“人品”和“悟性”,也就是说人品不高,修行不到,缺少悟性。笔者认为,真正的书家应当是有着纯真的人格美的,是通过真正的书法艺术来标示出自己的高风亮节的,是能够以优秀作品引导人向善求美的,会由衷地启发人们体会艺术美并因之受到熏陶的。在当今纷繁芜杂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书家提高人格修养的途径在于“静”和“正”二字。做任何事,须要先养静,习字作书更是能静才不至于浮躁,用心揣度,悉力运行。正,就是人格品行的端正,它具有道德规范的意义。做人要修心,书法更需要修心,所谓“心正则笔正”,就是这个道理。

二、书家的学识修养

著名书画家黄秋园先生要求“书画家要有气质,要强调个性,不流于时俗,还须要有高深的学问。”有了高深学问的支撑,才会有独特的个性和高雅的气质,才可以不流于俗弊。我们应该看到,当今书法繁荣背后所隐藏的危机,即缺少文化的支撑。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书法发展的突出特点就是“群众运动”的伟大胜利,即大范围和大面积群众的广泛参与,有资料统计,参加书法学习和活动的人口约在一亿人左右。但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问题的存在。可以说,古代能称得上是书法家的人,包括近现代的书法大家,往往是某一学科、某一研究领域里的学者、专家。即使是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书法家,他们一般也有精深的文化修养。而现在,我们看那些经常办展、出书、入典、买奖牌,到处购买各种头衔的人,他们除了善于投机钻营和也许还能写几个字的本领之外,难得见到多少可以证明他们有文化修养的事实。至于那些错字连篇,或只会写“龙”、“虎”、“招财进宝”之类,或把“马”字写成有马头、马鬃、马蹄、马尾,把“舞”字写成三围突出的女性形象的人,这种浅文化、俗文化的表现那就无须再说了。书法的形成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果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就不可能做真正的书法家,充其量只能做一个写字匠而已。当然,现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闲余时间缺乏,加之,社会人文环境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书家提高学识修养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但是,我们仍然要为自己找一个标杆,从学识修养方面来检验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始终保持谦虚敬业的学术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多多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多多涉猎有关文学、哲学、美学、史学内容,切实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修养,丰富和深化创作内涵,有效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相继去世的启功先生和蒋维崧先生虽然性格多有不同,但都是将自身的学问修养同书法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典范。社会上的人都尊称二位老人是著名书法家,这没有问题。但书法家不是他们的主要头衔,书法学也不是他们的专业,因此,当人们“尊称”他们为著名书法家时,二位老人都曾经用不同方式明确做过回答:他们的主业是教师,专业是文献学、古典文学或汉语言文字学,但尽管如此,谁也不会否认他们的专业与副业——学术与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的事实,并且谁也不得不承认,正是他们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学问,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在支撑着书法学科;没有他们这些人,没有他们的相关学问,书法界和书法学就会因为失去灵魂而变得黯然失色。

三、书家的书法修养

提出这一修养,看似有些矛盾,书家怎会没有书法修养?其实不然。书法不是雕虫小道,非一朝一夕所能见成效。从对书法的基本认知来讲,一个真正的书家应是对技法的勤学苦练与朝夕揣摩;具有高雅的欣赏能力及敏锐的判断优劣的眼力;具有见多识广,对书法史的流变演进的了解熟知,对历代书法的领悟和体会等等的了解与掌握。不知文字的产生和书体的演变,不懂历代书法的生发、变迁和承传,不知《九势》、《笔阵图》、《书谱》、《艺舟双楫》等等书论和诸多基本常识、基本典籍为何物,自称为书法家,将是很值得怀疑的。书法家的书法修养从两个层面来讲:一是基本功和灵性,也就是“会写字”和“写好字”。首先需要书家注重读帖、临摹,追求的是“形似”。其次是要有悟性和灵性。前者是属于技术的层面,后者才属于艺术的层面。技术不可没有,但不能是全部,要想达到一种境界,只有靠悟性和灵性。技与艺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我们在研习书法艺术的同时,还要系统的学习《碑帖学》《篆刻学》《古文字学》等学科。二是要研习书法理论、美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书法创作离不开书法理论,离不开美学,更离不开书法美学。提高这方面的修养,必须研习《中国书法史》《历代书法论文选》等等。学书要循序渐进,必须用全身心的投入;有的人甚至用了一生的精力,也未必达到一种境界,这同文学创作、科学研究具有共同属性,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还必须耐得住身心恒久的空寂、枯燥与历练。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应该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和责任心,从人品修养、学识修养和书法修养三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保持积极的创作理念与旺盛的创作精力,多出精品,多出力作。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也是最公平的。我们毕竟只是书法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我们这个阶段,能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做一点铺垫,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就可以说是“无愧平生”了。

文章,书法作者 山东 曹国栋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1013102739@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