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葩考题”是缺乏教育人性的任性

 铁捻山 2015-05-31

在上周末如期启幕的福州小升初私立校的面谈大戏中,各种奇葩考题在亮瞎家长们眼的同时,也让网友们直呼,现在的孩子们真是不易。比如,有一道题目大意为:孙悟空哪个本领不是菩提道人所教授的。512日《东南快报》)

  私立学校小升初招生设立考试门槛是必要的,但这个门槛要设置科学合理,能最大程度地方便考生发挥真实水平。单说这道考题,别说一般孩子答不上来,就是很多中文系的大学生也未必能够回答。真搞不明白,让众人折笔兴叹的考题,意欲何为?如此走极端有什么意思?

  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必要,但如何考察大有讲究。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并非每一个细节都是贝壳,都可以捡起来作为考点。而孩子不是电脑,也不该成为电脑。考试目的在于考察知识掌握情况,因而,出题就该以阅读的目的和文学的功能为出发点。像这种没有半点思维含金量的考题,不过是在逼孩子死记硬背。尤其这还是一道选择题,有四分之一蒙对的概率。蒙对的得分,这不是考能力,而是将考试变成比拼运气,这已经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犯了导向性错误,既误导孩子,对其他孩子也不公平。

  作为一次选拔性考试,学校应该是重视的。按理说,出题者应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对孩子的知识结构应是清楚的,故而出题时难易度完全可控,何以走形跑偏?要说原因,要么是以此显示自己的水平高,要么就是刻意刁难考生。这恰恰是一种教育无能。而这种无能,对孩子的伤害却不容小觑。其一,影响到了考生情绪。这显然不利于考生正常挥发,因而就很难客观呈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真实;其二,挫伤了考生自信。自信心来自于不断强化。自信心越是得不到呵护,总是被打击的人,越容易怀疑自己。犹疑不断不思进取的人,往往面对困难会选择逃避。挫折教育是教育之必须,但超越了孩子的耐受力,就是失败的教育。

  什么年龄的人有什么样的思维。考察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必须用适应思维的考察手段。检验小学生的阅读水准,看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因而考题应尽量题意清楚明晰,让考生稍假思索就能准确呈现知识积累;而要看孩子的思维是否足够严谨细致,就应少设“陷阱”,让考生读懂题意,不至因理解不透或粗心看错而跑题。让考生耗费过多时间去琢磨题目是啥意思,看学生面红耳赤抓耳挠腮,这已背离了教育最根本、最要紧的人性化原则。如此“任性”很没“人性”。

  近年来,各种奇葩偏题怪题在一些学校颇为吃香。其奇葩程度,别说考哭学生家长,考倒教授也不足为奇。这种变态现象很值得重视。柏杨曾说中国人以“整人”为乐,话虽刻薄,但话糙理正。教书育人讲究循序渐进,最忌揠苗助长。对于这种以整人为乐的任性,教育部门不能听之任之,应果断亮红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