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真的能议和吗?

 自作自受的人生 2015-05-31
明清真的能议和吗?
  
  泪痕春雨
  
  主张与满清和议的人,都有一种非常乐观的想象。
  
  他们都认为:如果与满清达成和议,那满清就不会再进攻自己了;如果与满清达成和议,那每年用于北部边防的费用就会大幅度的减少。
  
  但这种想象,通常只是一厢情愿的。
  
  六国都积极与秦国和议,但结果呢?秦国东下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做为后盾,所谓的和议那不过是抱薪救火罢了。因为和议,都是主动把众多经济、政治、军事资源拱手让给侵略者罢了,问题是这种做法只会增强侵略者的实力,使他下一步的侵略更加有力量罢了。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多的去了。
  
  许多人说,因为南宋和议受到历史非议,所以大家才去反对和议。其实,这纯粹就是信口开河罢了。南宋的和议,显然是一次成功的和议;因为和议之后,宋金之间确实得到了长久的和平。
  
  而历史上,面对强敌,一再和议,却让敌人得寸进尺,没完没了侵略,最终灭亡的国家有多少呢?
  
  如果说,南宋的和议值得非议,众多一再与敌人和议,却依然无法避免灭亡命运的国家,又该怎样评价呢?
  
  人们反对和议,竟然只是害怕重蹈南宋和议的复辙;支持和议的人也真敢信口开河!如果有心和议的皇帝,或大臣敢说,和议之后就能实现北部边防长久的和平(就象宋金和议后一样),那谁还敢没完没了的反对和议呢?
  
  问题是:他们都也知道,以明帝国丧失野战能力的军队,就凭一纸和议就让敌驻马长城以北,那纯粹是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这些离奇的观点,之所以可以谎言千遍成真理。无非是因为满清后来入主中原了。入主中原后,满清为了表示自己是最热爱的和平的;所以,就把明清之间的战争原因,强加给了明帝国。总而言之,我们一直希望和议,可是明帝国就是又傻、又倔,说死也不和议,没有办法,我们只有一再扁它了。问题是,翻开整个明清战争史,哪一场战争不是满清方面主动挑起的?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日本人胜利了,日本没完没了打中国的原因,肯定也是因为中国不愿意与日本人和议。
  
  南宋有张、韩、岳、吴、刘、杨等强悍的军队,所以金国愿意真心与南宋和议;如果南宋将领也就袁崇焕等将领的水平,金国肯定不会真心与南宋和议的。
  
  明帝国最强大的军队(关宁军队)面对敌人进攻,主力军队也是连个城门都不敢出,让敌人一再率军深入长城饱掠而去,却是一筹莫展。
  
  如果南宋各路大将领,也就明末将领那种水平。那赵构、秦桧就是再想与金国议和,金国也会懒得与他和议;即使勉强与他和议了,也不过是借机勒索南宋一大笔银子,但这和议能维持多久,最乐观的人也不敢做什么好的估算。
  
  丧失野战能力的军队,加上一纸和议;真能与敌人实现所谓的和平?显然,这是最积极支持和议的人也不敢保证的!
  
  黄道周反对和议时说了:且不说我们根本不应该与满清和议,就是想与满清和议,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这和约能不能达成都是个问题。关键是,就算和议能达成了,但这和议真能长久有效?就算能达成了、就算能长久的有效,我们用于北部的军费、军队,就能用于剿寇吗?[注1]
  
  明帝国与满清达成和议,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呢?显然什么利益也没有。明帝国不过是出让众多军事、经济、政治利益,向敌人买回了一张废纸罢了。这一纸和议到底能不能起到人们所期望的价值,显然是谁也没有信心的。
  
  反对和议者,显然也是主要是基于利害关系反对和议的。什么因为和议不好听,所以就有人反对和议;那不是支持和议的人信口开河,又是什么?
  
  这和议,到底有多大的用处呢?黄道周问皇帝了:我们能因为这和议,就可以削减北部边防的军费、军队吗?皇帝根本不敢对此做出肯定回答的。
  
  积极支持和议的杨嗣昌,也不敢对此做一个肯定的回答。因为一纸和议,只是一纸和议;如果失去了利害、力量的基础,这一纸和议,只是一张废纸罢了。
  
  黄道周问皇帝了,即使明帝国花费大笔白银买回这一纸和议,但以明帝国军队的野战能力,谁又敢保证满清从此不再进攻明帝国呢?有心和议的皇帝自然不敢做这种保证、积极支持和议的杨嗣昌自然也不敢做这种保证。既然如此,一年花费几十万两银子签订的和议,能有多大的意义呢?这才是普遍的人,敢于大肆反对和议的主要原因!如果皇帝敢对黄道周之类的反驳,大声给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反对和议的人自然没有底气了。
  
  和议是需要基础的;想与敌人达成和议,必须得用事实向敌人证明:你进攻我,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不会获得什么实际利益的。
  
  失去这种基础,所谓的和议,永远不过是废纸一张。明帝国让敌人一再的、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深入长城、轻而易举的抢劫完之后再撤走;就凭这种实力想与敌人达成和议,那羊也可以用和议与狼达成和平了。
  
  和议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那不是一个政府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实力的问题。
  
  宋金能达成和议,那是因为南宋当时军事力量空前强盛。南宋如果没有张、韩、岳、吴、刘、杨等大军的强盛,靠什么与金国达成和议呢?我虽然不相信南宋有直捣黄龙的实力,但我相信,后期的金军,肯定无法随便越过长江,也不敢随便过长江。
  
  宋金和议,那建立在军事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在绍兴和议后,宋、金都曾撕毁过和议,但结果都是经过一番较量后继续表示愿意和议。一切无它,因为仗一打开双方都知道,继续打下去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的。当时的明帝国与满清,打开仗后会是这种结果吗?
  
  弱者与强者所签订的和议,总是有前提的。
  
  换句话说,处于弱势的一方,通常总得无条件的、一丝不苟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否则处于强势的一方就有权利撕毁和约。
  
  换句话说,如果利害、力量关系不足以支撑这和议时;那敌人随时都能寻找借口撕毁和议的。
  
  狼要吃羊时,总会把罪过归给羊的;我们只要看看《伊索寓言》就可以知道了。狼要吃羊时,总会找到一大堆理由的,我们只要看看《伊索寓》就可以知道了。我们翻开现代史看看就够了,和约墨迹未干而战争就开始的事有多少呢?
  
  支持和议的人,大都喜欢回避这些现实的问题。他们总一厢情愿的认为,如果我们与满清达成了和议(一年给满清几十万两银子、甚至十来万两银子),那北部边防就可以实现长久的和平。但这一切,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如此倒也罢了,他们更倒打一耙的说反对和议的人不愿意面对现实。
  
  崇祯不敢公开支持陈新甲和议,一直颇受后人非议。但我们看看陈新甲与满清和议是哪一年?那是崇祯十五年了!此时的大明帝国,与后来的南明政权相比,能有多少优越性?
  
  崇祯皇帝让陈新甲私下与满清和议时,本身就是崇祯皇帝黔驴技穷、急病乱投医罢了。事实上,恐怕他自己也不会相信世上有这样便宜的事。
  
  崇祯皇帝重用陈新甲与满清和议之时,那已是崇祯十五年了,当时的大明帝国已是什么烂摊子了?
  
  崇祯十四年,满清取得松锦会战胜利。
  
  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克了洛阳。
  
  崇祯十四年,张献忠攻克襄阳。
  
  崇祯十五年,皇帝想让孙传庭到中原剿寇;竟然有人提醒皇帝:这可是帝国仅剩下一副家档了,您可千万要小心点用啊!而就在当年,明帝国就把这副家档给打碎了。
  
  此时的明帝国政府,拿什么与满清进行和议呢?
  
  此时的明帝国,比后来的南明政权能强到哪里去?
  
  就算他能与满清达成他们所希望的和议;但就凭他们这种实力,靠什么面对李自成强有力的攻击呢?
  
  崇祯十五年时的明帝国,实在只是剩下一个空壳子了。此时的明帝国,已无法组建一枝与满清相抗衡的军事力量了。此时的明帝国,也无法再组建一枝能与李自成、张献忠相抗衡的军事力量了。
  
  一个帝国已到了如此穷途末路的境地;所谓的和议、迁都就能挽救他?
  
  曾经属于大明帝国的版土上,林立的各种军事力量没有二三百万,也得有一二百万;真正的问题是:有多少军队是大明帝国政府、大明帝国皇帝真正可以指挥、调动的呢?
  
  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显然是明帝国根本无力控制的。就是左良玉、高杰之类的所谓的政府大军,也显然不是明帝国政府有能力控制的。
  
  问题是:除了这几大军事力量外,大江南北还有什么可称道的军事力量吗?显然是没有了!
  
  此时的大明帝国,竟然连一枝拿出手的军队都没有了。一个帝国已沦落到了这种地步,居然妄想靠所谓的和议、或迁都去挽救自己的灭亡,那不是尽想美事吗?
  
  此时的明帝国,比后来的南明政权能强到哪里去?
  
  明帝国就凭这种资本,就妄想与一统长城以北的、新兴的、充满野性的满清帝国达成和议?如果凭这种资本都能与满清达成和议,那南明就用不着灭亡了。
  
  在崇祯统治帝国的十七年时间里。
  
  长城以北是一步步走向统一,长城以南则是一步步走向分裂、混乱;
  
  长城以北是中央政府权力日益巩固,长城以南则是中央政府权力日益衰弱;
  
  长城以北中央政府所控制的军队越来越多,长城以南中央政府控制的军队越来越少。
  
  面对这种此消彼长的事实;我们竟然还要把明帝国的灭亡归于一个山海关的得失之上、归于和议与否之上、归于迁都与否之上。这不过是重复既得利益集团的观点罢了;因为这些挽救帝国灭亡的方法都是不会损害他们既得利益的。问题是,这些方法实际上都也缺乏现实的意义。
  
  [注1];黄道周在奏章中说:无论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即使款矣、成矣、久矣,目前宁远、锦州、遵化、蓟州、宣府、大同之兵,何处可撤?而遽谓款建虏后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此亦不思之甚矣!(《国榷》卷96。转于樊树志《崇祯传》)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