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顶级商业思维

 昵称628759 2015-05-31

十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顶级商业思维!


营销,比的是头脑,是心理,是对市场的灵活掌握,是对生活的专业认知,是对心理的精准把握。营销不分行业,只分头脑!当然,这只是营销界小编的看法,仅供参考。还是入正题吧!

  1送茶叶的小故事

  张三一直喜欢喝20块钱的茶叶。新开茶店里每次张三去买茶叶,老板都送他半两好茶。

  张三将好茶攒着待客。一天闲来无事泡壶好茶,竟喝上瘾。喝完免费的好茶,张三便不愿喝20块的了。

  不管他买多贵的茶叶,老板总送他半两更好的。半年下来,张三花在茶叶上的钱是原来的十倍!

  2坐飞机现象

  观察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候机区全都在玩手机。那么,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3夺取先机

  商人带两袋大蒜到某地,当地人没见过大蒜,极为喜爱,于是赠商人两袋金子。

  另一商人听说,便带两袋大葱去,当地人觉得大葱更美味,金子不足表达感情,于是把两袋大蒜给了他。

  虽是故事,但生活往往如此,得先机者得金子,步后尘者就可能得大蒜!善于走自己的路,才可能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4不许偷酒

  某人买了一坛好酒,放在小院,第二天,酒少了1/5,便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个字。

  第三天酒又少了2/5,又贴了偷酒者重罚。第四天,酒还是被偷,于是贴尿桶二字,看谁还喝。

  第五天他哭了。桶满了。

  ……故事还没完,第六天,他再次在酒桶上贴了不许偷酒四字。那一天很多人都哭了。
  ===========================================================================
5营销策略

  (1)、对于富人来说:他们怕产品不安全、怕没档次、怕没面子、怕没别人好,请

  抓住这个心理推销;

  (2)、对于一般客户来说:他们贪便宜、贪赠品、贪打折、贪比别人划算、贪省到了钱,请抓住这个这两大心理推销!

  6换位思维

  一富豪到华尔街银行借5000元贷款,借期两周,银行贷款须有抵押,富豪用停在门口的劳斯莱斯做抵押。

  银行职员将他的劳斯莱斯停在地下车库里,然后借给富豪5000元,两周后富豪来还钱,利息仅15元。

  银行职员发现富豪帐上有几百万,问为啥还要借钱,富豪说:“15元两周的停车场,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的。”
7成功只有两点

  一是做事成功,二是做人成功。做人不成功,成功是暂时的;做人成功,不成功也是暂时的。要做事,先做人。

  丘吉尔说,成功根本没有秘诀,如果有的话,就只有两个:一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二是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请回过头来再照着第一个秘诀去做。万事只怕有心人。

8保龄球效应

  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你如果每次砸倒9个瓶子,最终得分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240分。

  社会记分规则就是这样:只要你比别人稍微优秀一点,能再多坚持一会,就赢得更多机会。

  这种机会叠加就是人生效应的逐级放大,最终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落差。

  9冰激淋哲学

  卖冰激淋必须从冬天开始,因为冬天顾客少,逼迫你降低成本改善服务。

  如果能在冬天中生存,就再也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同样只有吃过苦才知道享受生活美好。

  想在顺境中事业能蒸蒸日上,就必须在逆境中经过一番锤炼,这就是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提出的“冰激淋哲学”。

10名牌效应

  成本大概400——600元的爱马仕,卖价6万!富豪们依然趋之若鹜。啥叫名牌?成本价后面加一个0的,就叫名牌。成本价后面加两个0的,就叫奢侈品。成本价后面随便想加几个0就加几个0的,就叫文物!

有人问我借钱怎么办?
  小李和老张本来是不错的朋友,没有利益瓜葛。但有一天,小李突然给老张打电话要借2万元急用。没有说这个钱做什么,老张认为大家关系一直不错,不借不好意思,就给了小李2万。    可是一晃1年过去了,小李没有还钱的意思,老张也不好意思催,最要命的是,小李总是躲着老张,半年也不敢露面,搞的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太常见了。
  本来是出于友谊、善意,到最后搞的朋友反目,兄弟生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首先,要搞清楚对方借钱的具体用途。如果是消费,最好哭穷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转,确定对方有能力、有信用偿还,在做考虑。如果对方闪烁言辞,或者隐瞒用途,一定不要借。   人不可靠,借钱必打水漂。有很多人,不存感恩之心。无论你如何帮助他,他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也不会记你的好,只会对你心生埋怨。 

其次,怕不借伤感情。很简单,直接资助,不要求偿还。说清楚,是给的,不要还。比如对方确实有急用要借3万,人品能力也十分认可。可以强调自己的困难,然后资助1000元,不要求还。   
  这样,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谁也不会难看。记住一句古话: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不是帮的越多越好。在别人急需帮助时,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如果不分情况持续性的帮扶,会滋生他人的贪欲。   

  前些年一位朋友在供销社工作,他给我讲起了“卖糖”哲学。他说,当你卖一斤糖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少给,慢慢的往秤盘里加,这样买者就会心怀感激之情,认为你这个人特厚道。话又说回来,如果一开始你就给多了,再逐渐的从秤盘里向外拿,买者就会渐生怨恨,认为你吝啬抠门。同样是卖出一斤糖,策略不同,结果迥异。    
  其实,送人以米和卖人以糖是一个道理,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让别人极度需要、在心存感激之时施以援手,则会收获善待与礼遇。人是有欲望的,有时欲望是会不断得到膨胀的,这就是欲壑难填。    天天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大家的称赞。因为人人都觉得平常、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好人没有出手,或者做错了,反而招来了无数的非议与责骂。


小故事2 边际效用在理财生活中的应用   

  拿吃饼来说,当我们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最高。好似久旱逢雨,雪中送炭。 吃第二个烧饼时,肚子已经不像前面那么饿了,同样的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开始降低。 当我们吃到第七个烧饼时,已经撑的不行了,烧饼已经不能再带来收益与幸福,产生的是苦痛与厌恶。

如果把满意度按10分来评估,那么当吃第一个烧饼获得的满意度是9,第二个烧饼可能就是8,依次类推,吃得烧饼越多,获得的满意度可能就越来越低。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总满意度增加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成为负数。 同样的烧饼带来的幸福感与收益不同,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明白,所有的事儿都讲究“度”,并不都是多多益善。 

爱情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就像走在干涸的沙漠,极度需要爱滋润。当遇到第一杯水时,那种幸福是难以忘怀的。所以,所有人对初恋都记忆深刻。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数量的增加,对恋爱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所谓婚姻的五年之痒也好,七年之痛也是同理。成年累月和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儿……带一只手表看时间,效率高,如果带着2块手表,反而产生了混乱,该以哪个表是准确的呢?拥有一部手机时,产生的收益最高,如果踹着5部手机上街呢?可能会被警察询问。

  效用总是和稀缺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着生命,而在江河中却微不足道。同样1000元钱,对于贫困山区孩子,是3个月的生活费,而对煤老板来说,恐怕不过是一顿饭。就消费而言,人们重复消费的越多,每增加一份投入,所能得到的满足感越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日常家庭开支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边际原理”,将有助于我们节省大笔的资金。   

大多数人不计算,仅凭心理感受,钱财乱花,结果造成支出浪费。本来100元可以吃一顿饭,结果吃了300元,还造成了血压上升,胃疼腹胀;本来10万元买车就行,结果攀比买了16万的车(其实4个轮子差的不多,都是中档货色)。    

  从边际原理中可以看出,乱消费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可能起负作用。有的家庭孩子本无心学习弹钢琴,当家长的自己不懂却硬要花几万买一架,结果成了昂贵的、毫无意义的摆设。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意味着浪费,因此,不能冲动地因为流行、降价而买回目前并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谓“有钱不买半年闲”。   前面说的,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也是这个意思,如果给予的太多,反而会产生坏的结果。 
  一味的做老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家长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也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也是属于这样的例子。

失去与未得到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套房子要出租,精装修、地段好,他自己报价4000元/月。来了几个人看房,都觉得太贵,希望降价到3500元。结果他就是不肯降,这样一拖再拖,房子空置了半年。我问他:为什么不能便宜快速租掉?他说:装修这么好,租便宜了不划算!空置半年已经至少损失了21000元租金,还不算物业费。但从房主的观点看,反正房子在那里,空着就空着吧,似乎没有损失什么。这就是理财中人们常犯的错误:对于尚未得到的收入麻木,不敏感。对于已经拥有的过度在意。假如,我从这位朋友的背包里拿出2万1千元现金,然后当着他的面一张张撕掉,估计他会立刻蹦起来,阻止我的暴行。
    两者性质是相同,但前后的反应大不相同。2万元可以买5台IPAD2,可以去美国玩7天,也可能是农村孩子两年的生活费。但是因为这些收入尚未得到,人就不会太敏感。如果这些钱一直装在我们的钱包中,突然被人拿走,多数人会暴跳如雷,立刻骂娘、报警。

继续举例子,有人原本打算送老李 一辆电动车,后来对方说车被亲戚拿走了,老李会有些沮丧。但不会太在意。而老李自己的电动车停在超市入口,被贼偷了。估计老李会难受好几天。同样的道理,也用在对生命的关注上。  大多数的疾病(包括癌症)都可以通过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大家都不愿意主动去体检。原因很简单:体检只会带来两个结果?   1 ,没啥事,心里石头落地。 和原来一样活着。  2, 检查出问题,立刻变成病人,甚至直接被判死刑。参加体检,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如果不去,保持现状,似乎不会有损失。于是大多数人选择直到疼得满地打滚才去医院,花更多钱受更多的苦。

 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最后提个问题:? 地上有? 一毛钱,你会不会去捡?如果这一毛钱 是你刚从自己口袋里掉出来的,你会不会去捡? 前面讲的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很多股市中的现象。
  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 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按照传统经济学,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80%=32 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这就是股票涨一个涨停,就跑路。错过了后面的连续大涨。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
反看竞争

  在一次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准备投身到前线去,在他起身的时候,前方的士兵向将军报告说:“将军!前方20米的地方有一个狙击手,不过他的枪法很烂,这几天开了很多枪。没有打死一个人。”

  将军厉声道:“既然发现狙击手,为什么不把他干掉?”

  士兵说:“将军!你疯了吗?难道你要他们换一个比较准的吗?”

  趣评:竞争中一定要学会利用对手的弱点而不是提醒他,生活中越是瞧不起的人和事越是可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刚被套住时,都不愿意止损,不想承担损失。但是如果持续下跌,人们会担心更大的风险,更多的损失,这种恐惧会持续增长,让人难以承受。为了减少预期的损失,拼命割肉会成为一种实际行动。但明白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之后,才有可能更科学、更客观的做出判断。所以,大家现在要克服这种恐惧,毕竟不是08年,一定不要割肉。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就会过高的估计这个物品的价值。
    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开创者 理查德·泰勒教授,曾经找了一些加拿大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第1组:泰勒教授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名和校徽的马克杯,这种马克杯在学校超市的零售价是5元,在拿到教室之前,教授已经把标价签撕掉了。泰勒来到课堂上,问学生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登门槛”效应----“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 更大的要求。
    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