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南山隐居着一位雅士。他在西魏时代出生,居住在长安附近,去世在唐朝,人们顽固地认为他得道成仙了,因为他不仅仅是隐士,而且活得相当地长,一百多岁。 ![]() 他隐居在终南山,并非整天看泉、听风、弹琴,每天都是忙于岐黄之术,研究草木,为百姓看病,虽然他职业是医生,但对天文地理、凡人世间的事情无不精通。 他不愿做官,只在山林里钻研医术,著书,看病。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多次请他出山为官,都被他婉拒。 后来,唐高宗非要请他出山,并在长安城赐予他华丽的府第。于是,他有时居京师,有时居山林,主要还是替穷苦百姓行医,愈加尽心。家里的银子,都散给清贫的人家,自己还是葛衣布巾。伶俐的弟子惭愧说,必出世者,方能入世。先生的境界,是别人难以抵达的。 隐士的名字叫孙思邈。他积攒了一生医学经验,著成两部医学巨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千金者,他自己说: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 元末明初,有一文人为避乱而隐居松江乡间,耕田,读书。得闲时,绕着茅庐种了菊花,栽了桑麻、竹子,虽草庐狭隘,但几案上罗列的全是书册。 他种菊花,花瓣上露繁欲滴,花枝子颤颤巍巍,尽显世间云裳花容,令人目眩神迷。晨夕读书,远处隐约青山,近处清风扑绕,神仙之境界也莫过如此。 日间有时忙碌耕作,有时驻足在树下沉思,一会抱膝而叹,后又拍掌大笑,若有所思之时,便采摘了树叶,提笔写下一言半语,晾干贮藏在瓦罐里。 雨天不去田园锄地,托牧童给老友捎去一枝藤萝——不言说,但想念。藤萝是一种枝枝蔓蔓的牵挂。好友见到藤萝便披了蓑衣泛舟而来,在草庐里品茶饮酒,谈经论道。 一坛子树叶积攒满了,再写一坛子。十年之后,弟子们打开坛子,把坛子的树叶誊抄出来,洋洋洒洒编辑成一部三十卷书籍,有元朝典制、史事杂录、文化科技、民俗掌故等,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史料。 历史,就是一种真实的、充满烟火气息的记录。他是光阴的思考者,历史琐闻的笔记者,让后人可以到嗅到来自远古的气息。 这部书,叫《南村辍耕录》,这位树叶成书的隐士,叫陶宗仪。 能在树叶上写字著书的人,想必在他眼里,光阴里的不如意也是常理,心安即可,所谓君子,就是无论在何处都能自得其乐,安之若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