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止咳平喘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学中医书馆 2014-01-15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剂来源 汉.《伤寒论》。又称麻杏石甘汤。 . 组成与用法 麻黄9克 杏仁9克.甘草6克:石膏30克(先煎) .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肺热内蕴,发热咳嗽,喘息急迫,口渴;脉浮滑而数,苔薄白或黄。 ;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小儿喘咳,小儿夏季热;又用于治疗忧郁症,遗尿,盗汗,眼疾,鼻渊,白喉,喉头水肿,流行性腮腺炎,荨麻疹,痔疮等病症。例如。 、. 一一 (1)大叶性肺炎 本方加银花、黄芩、冬瓜子,治疗9例。结果患者平均退热时间为4.6天,胸痛缓解为6.1天,咳嗽缓解为8天;铁锈色痰转阴为4。5天,血尿转阴为4。6天(《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2年第 1.期)。 (2)小儿肺炎 本方加减,治疗30例。患儿均有咳嗽、发热、厌食气急、脉细数、舌红等症状。结果,痊愈26例,显效1例,好转3例。本 方加麦冬、天花粉、白茅根、银花、炙枇杷叶、牛蒡子、川贝母等组成“麻杏合剂”,治疗21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2例({上海中医药杂志)1959年第2期)。本方加银花、知母、黄芩、苏子、葶苈子等,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300例。结果:均于服药后2—3日,喘息症状减轻,呼吸畅通,发绀消失而愈(<闽东医药}1974年第1期)。本方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85例。服药后呼吸功能改善,咳嗽咯痰减少,发热消退。结果:治愈者占87%(《西安卫生》1960年第7期)。本方浸膏治疗 45例。结果:咯痰者痰的粘稠度下降,痰稠难咯症状改善者占56.3% (《铁道医学》1980年第3期)。 (3)慢性支气管炎 本方加味,治疗痰热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8例。结果:咳嗽、气喘、咯痰等症状基本控制22例,显著好转4 例,好转1例,无效1例,主要症状平均3.1天后明显好转({中医杂志》1965年第12期)。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72例。患者病程长,部分有肺气肿。经本方治疗,随访1年。结果;暂愈34例,显效62例,好转63例,无效9例,失访4例;伴喘息症状者平均4.5天后症状减轻,肺部干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天津医药)1975年第12期)。 (4)百日咳 本方加百部、葶苈子、大枣制成糖浆,治疗228例。患者每日服糖浆量视年龄大小而异。结果:痊愈195例,好转25例,未愈 8例(《江西中医药)1960年第10期)。 (5)夏季热 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夏季热25例。患儿均有弛张型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等症状。高热发惊者,加蝉衣、僵蚕,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谷芽。结果:20例服药3~-.5剂,汗出热退,症状消失,5例服药后体温降至37。5—38。C,入秋后自愈(<中医杂志)1982 年第6期)。 (6)忧郁症 本方加蝉蜕、茯苓、白术、连翘、生姜治疗。患者因家事恼怒而发忧郁症,症见嗳气胸闷、食后胀满、两胁窜攻、脉弦数。结果。服药2剂后小便增加,诸症减轻;守方再服4剂,皆除;改服归脾汤加麦冬8剂,告愈(<山西中医}1989年第6期)。. (7)遗尿 本方加味,治疗6例。肺阴虚者,加沙参、麦冬,脾虚 者,加山药、谷芽;夹痰者,加桔梗;气逆者加苏子。结果均获愈(《新医药学杂志}1977年第11期)。 (8)盗汗 本方加苡仁、天花粉治疗。患者盗汗3年,体壮、嗜酒、夜眠盗汗而湿衣,久服滋阴降火益气固表药无效,症见气热息粗、口渴多饮、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数有力。结果:服药3剂后,汗止,继服沙参麦冬汤加减调治。 3年后随访未发(《新中医}1988年第2期)。 (9)眼疾 治疗表里俱热的多种眼病,如天行赤眼、暴风客热、白陷鱼鳞、花翳白陷、凝脂翳等均有一定疗效。但舌苔转清,外邪已除时不宜再服。年老体弱及久病不愈者须慎用(《广东中医》1958年第9 期)。 (10)鼻渊 本方加减,治疗工7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8例,年龄 12-48岁,病程20天一7年,症见前额头痛、鼻涕黄浊、鼻塞、喘咳、喷嚏,部分患者伴发热恶寒、鼻出热气、舌苔黄、脉数有力,X线检查为鼻窦炎。鼻塞甚者,加苍耳子、辛夷、薄荷;头痛甚者,加白芷、细辛;胃热偏盛者,加知母。结果;服药3--6剂后,治愈14例,有效3例(《国医论坛》1989年第3期)。 (11)白喉 本方加大黄、葶苈子、桑白皮,治疗2例。患者有发热、咽部白色假膜、咳嗽等症状。结果均获愈(《江苏中医学会1962年年会论文集》1963年)。 (12)喉炎 本方加射干、荆芥、天冬,治疗小儿痉挛性喉炎10例。患者3—6岁,病程2—4天,咳嗽紧促、声如犬吠、少痰、夜半频发、胸部X线透视无异常,症见声音嘶哑、舌红苔黄、脉滑数。结果;服药2— 4剂后,咳嗽止,其他体征消失;平均治疗时间为3天。随访1周正常 (《浙江中医杂志》1988年第u期)。 (13)喉头水肿 治疗2例。结果:服药后,喉头水肿消失,喉痛;声音嘶哑等症状随之好转(《江西中医药>>1989年第5期)。 (14)流行性腮腺炎、脑炎 本方加龙齿、生姜治疗。患者发热恶寒,气粗口噤,神昏,耳下肿硬,便秘,脉浮数。结果:服药后症状减轻;再投本方合白虎汤9剂而愈(《山东医刊》1959年第2期)。 . (15)荨麻疹 本方治疗。经实验证明对抑制I型变态反应,有效 ({辽宁中医杂志)1981年第5期)。 (16)痔疮 以本方加大黄、黄芩为基础方,治疗50例。其中男24 例、女26例,年龄11—71岁,内痔嵌顿发炎21例、便血16例、结扎疼 3例、炎性外痔6例、混合痔4例。发炎者,加玄胡、桃仁,发炎水肿者.加苡仁、郁李仁,并加重石膏、麻黄剂量,便血者,加阿胶、地榆、黑槐花。结果;治愈38例,显效n例.无效工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年第1 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肺热喘咳。方用麻黄宣泄,石膏清疏,杏仁沉降,三药同用,有宣有降,相反相成,清降结合。标本兼顾,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身热不解、外感风邪、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扇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而数,为其辨证要点。 .临床如见发热较甚者,石膏用量可增至60一i20克;热毒炎症者,加大青叶、黄芩、连翘,咳喘甚者,加知母、瓜蒌、黄芩,兼有痰饮者.加葶苈子、枇杷叶、贝母,胸痛者,加郁金、白芥子,咯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 本方为治肺热喘咳之方,凡属风寒实喘、肾虚久喘者,不宜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方有抗病毒、解热、平喘、镇咳、祛痰、利尿,镇静等多种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流感病毒有了定抑制作用,对伤寒、副伤寒疫苗造成的家兔发热模型有显著退热作用。能抑制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离体肠管的收缩,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有抑制作用,减少抗原激惹的组织胺释放,缓解由此引起的肠蠕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