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朽

 杂货店伙计 2015-06-01


  司马迁因其开中国历史纪传体先河的鸿篇巨制《史记》而名垂青史,其历史学家的成就和地位,两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他59年的人生历程中充满坎坷磨难的经历,他身处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和自幼就树立的崇高理想,令人景仰。但是,当他度过了苦难,耗尽16年心血完成了自己一生的抱负《史记》之后,本来可以轻松地游走天下享受世人尊敬的时候,竟然一个人悄悄离家出走,从此失踪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让人扼腕叹息。

 

在司马迁出生2150年后的今天,仰望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面对他所选择的结束自己世俗生活的方式,我们也许可以理解。他也许是去了一个深山的寺院,独自去享受青灯黄卷和晨钟暮鼓;也许是乘一叶扁舟,放纵在山山水水中;当然,也许他在完成了一生的弘愿之后,生命再也没有了什么遗憾,就选择了去另一个清净的世界。但是,我以为,以他对历史人生时世的洞察和领悟,他走这条路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的。更大的可能,是他怀揣满腹才学,隐名埋姓到了一个偏僻的乡村,开辟一间私塾,不再关心时世,把自己的晚年倾注给嗷嗷待哺的孩子。

 

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在夏阳(今陕西韩城)。幸运的是,司马迁出生在史官世家。他的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更幸运的是,在司马迁出生的时候,父亲司马谈没有做官,闲居在龙门附近的乡村。这恰恰为司马迁少年时代的启蒙教育奠定了难得的基础。父亲通晓历史、天文、《易》学和黄老之学。他亲自对儿子进行启蒙教育,使幼小的司马迁在孩提时代就具有了丰厚的文史修养。在司马迁10岁的时候,武帝即位,任命司马谈为太史令,在这一职位上任职达30年之久。渊源久长的家学对司马迁后来的治学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后来他随父去长安,向当时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古文尚书》和《春秋》。19岁为补博士子弟。20岁开始了游历生活。他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去丰沛访问刘邦、萧何的故乡,到大梁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楚访问春君的宫殿遗址,到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邹鲁拜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上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大汉瑰丽的山川和悠久的历史,使青年司马迁眼界大开,也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说的厚实基础。前110年,司马谈临终前难过地对司马迁说:“今大汉兴盛,海内一统,上有明主贤君,下有忠臣义士。我身为太史,而未能记载,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业!”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使他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处石室金柜收藏的文史经籍,诸子百家,及各种档案史料。前104年,他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20余人,改革历法。经这批专家通力合作,反复计算、选择,终于在这年五月造成新历,这就是著名的《太初历》。《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秦历以十月为一岁之始),一月的日数为29.53天,一年的日数是365.25天,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也是中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此后,他就开始了秉父遗志看手准备编写《太史公记》的伟大历程。

 

公元前99年,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以5000人杀敌2万人,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虽败犹荣。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而李广利不仅不支援李陵,以3万人只杀敌1万,损失1万8千人,虽胜犹败。盛怒中的汉武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爱妃的长兄,本来汉武帝就要偏袒他,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50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求生。

 

残酷的腐刑使司马迁的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鼓励自己,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他决心以残疾之身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武帝对司马迁的才能还是爱惜的,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之后,又任命他为中书令。但是他已经厌倦仕途,埋首奋发著述,经过16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恢宏先河。《史记》有本纪十二,列传七十,此外还有世家三十、表十、书八,共130篇,52万5千6百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更重要的是司马迁在书中表达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突出的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他以世所罕有的意志完成了自己的弘愿之后,在一个细雨纷纷的早晨,他离家出走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也没有留下一个字的嘱咐,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失踪了。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千古之谜。但是,对于司马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的名字已经伴随着这部伟大的著作不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