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说第72期

 荷花香莲 2015-06-01
深圳4S店加价提车被罚42.6万元
4S店:要提车?加车款或“大礼包”二选一

深圳市政府自2014年12月29日18时起实施小汽车增量调控政策以来,深圳车市的市场表现就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深圳一家合资品牌经销商以深圳限购导致其运营成本增加为由制订了一个“成本分摊政策”变相要求售车加价:大型车分摊成本8000元,小型车分摊成本5000元。此举引起多名市民投诉,深圳市稽查局经调查以该公司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商品以及在售商品时附加其他条件为由对其处以42.6万元罚款。

加价提车

据消费者介绍,自从拿到公证书以后,一直在与该4S店交涉上牌提车事宜,4S店销售告知公司出台新的政策规定,必须加钱购买大礼包才能上牌提车,这个是公司限购后的新政策,必须执行,如果不买大礼包只能年后再说,而且年后加多少钱还不一定。有消费者被逼无奈,最后花费5000元购买大礼包,方才顺利提车。

加车款或者加精品加装饰变相加价成为市面上一些热销车型提车的霸王条款,“不买大礼包只能等半年再说,而且到时加多少钱还不一定。”不少汽车销售人员运用此类话术,抓住消费者急着提车的心理进行营销,这是车行多年来公开的秘密。

广州有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坤武对此表示:“对于加价提车厂家一般持不提倡不抵制态度,物价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属于一种车市怪相,越是加价越有消费者为之买单。大家也都形成共识,比如购买途观,不会问能优惠多少,而是直接问能不能少加点价早点提车。产能不足的情况其实少之又少,尤其不是新上市车型,这是一种饥饿营销。”

人傻钱多?加价车消费者认账吗?
4S店加价提车最高可罚50万,消费者或助纣为虐

“广州新汉兰达目前需要加装才能在6、7月顺利提车,不然就要等到11月左右。我在考虑是否换个车型购买。”广州张先生的女儿即将出生,他计划在这两个月购买一辆车方便家人出行。“加价提车我不考虑,还不如把被拔高的价格用在购买其他车型上,或者用来竞拍车牌。”

相信不少购车者都有过这样的内心纠结,市面上口碑好的热销车型或是刚上市新车一般鲜有优惠甚至需要加价购买,不然就会被销售告知提车时间一再被拖,买不买?这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购买到称心车型,有些消费者在这个时候会选择“横一把”加价提车,这样让那些原本在排队等车的购买者愈发郁闷。但是也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加车价或者变相提价是欺诈行为,宁愿选择第二意向车型进行购买。

遇到加价提车,消费者可以选择怎么做?广州有邦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坤武认为:“对于加价提车,消委会应该有所规范,但是更多的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如果消费者都不参与加价提车行为,那经销商也不会有这个层面的操作。时下的汽车销售并不像消费者认为的利润丰盈,像是新能源车,我们还是在想尽各种方式让消费者接受,出行工具的选择在当下越发多样化,消费观念却还是还跟不上,跟风购买严重。”

广州市梅花园佳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黄春梅介绍,消费者购车的选择越来越多,消费也越发理智。汽车销售市场尚未饱和时候会出现加价提车、变相销售的情况,当下这种情况越来越少。“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进行选购,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对于加价提车,如果消费者进行购买,在我看来是很傻的一个行为,因为既给自己增加成本,又助长了不良风气,杜绝加价提车本身就应该从消费者做起。”

2014年深圳市消委会共受理汽车消费类投诉

经销商加价提车最高可罚50万元,但是还是有心存侥幸的汽车经销商在以身涉险。据悉,2014年深圳市消委会共受理汽车消费类投诉3155宗,比2013年同期的1370宗增长130.3%,占投诉总量的5.43%。其中汽车及零配件投诉2827宗,占汽车类投诉的89.6%,同比增长133.6%,合同纠纷占汽车类投诉总量的30%,其中涉及经销商要求消费者加价提车、以欺骗性价格销售汽车、经销商不按时交车、交付车辆与合同不一致、以各种理由不退定金、不按要求办理手续、绑定保险强制消费等。

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购车时,要注意在合同或附加协议上注明交车日期、车身颜色等条款。如要求送配件也要在上面注明品牌、型号、数量。付款方面,若遇因购买某些紧俏车型经销商处无现车的情形,消费者在与经销商签订《购车意向书》时要多加注意,看清合同,分清“定金”与“订金”之别。

加价提车根源何在?买车心切易被利用

从加价18万到降价12万,车市竞争愈发加大

网友刘先生在论坛上声讨:“最近考虑买车,看上了途观,可是一问价还得加价提车,而且每个地方都这样,这不是霸王条款吗?饭店谢绝自带酒水这样的条例都出台了,为什么加价提车这样的没有谁来干预呢?”帖子一出引起不小的跟帖热议。究竟加价提车的根源来自何处?

是厂家有意的炒作?厂家对车辆营销的造势,是在每一款车型上市之前就花了足够大的精力去设计的,吊足消费者胃口,以求在新车上市时一炮打响。如果新车上市反响好,甚至拿一些热销车型摆出高姿态,制造市场上供求不足的现象,以此提高销量。

是经销商趁火打劫?部分经销商看到车辆卖得红火,会选择趁机加价,以填补市场低迷时的缺口。据一些经销商反映,向厂家提热销车型需要打包搭售冷门车型,他们也只有在这中间寻求差价的平衡。

是消费者助长风气?就像买股票,大多数消费者抱有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市场上凡是疯狂涨价的产品,越能收到消费者的热捧。消费者的这种从众和怕吃亏心理,也直接助长了加价提车的风气。

加价提车

加价提车是多年来车行售车的操作行为,虽让人难以接受但却一直存在。只是时下车市低迷、市场趋于饱和,加价现象也有所缓和。“3年前需要加价10万-18万元还要排队几个月才能提车的路虎极光,国产之后需要降价9万-12万元才能勉强维持生存。”一家主营豪华汽车品牌的汽车综合店负责人告诉我们。“豪华进口车以前加价严重,十万二十万起加,但是现在受到国产和平行进口反垄断的多重冲击,时下需要加价提车的车型少之又少。像是进口奔驰GLA要加价3-4万,国产之后无需再加价就能购买到。”

对于消费者而言,还有一点可喜的是,汽车行业反垄断和限购等多重政策影响下,部分经营不善经销商承受不了运作压力纷纷选择退网。而留下来的经销商相对优质,也在尝试各种努力揽获消费者的心,加价提车不会再是消费者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正是抓住了消费者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车市才会出现那么多饥饿营销、排队销售、加价提车的现象。当然,这也不只是汽车行业特有的怪象,类比一些数码产品,此类做法更甚。消费者在面对市场选择时应保持足够理性,为己所用,遇到霸王条约果断拿起法律武器武装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