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版《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 》(4组)

 城北十五里666 2015-06-01


老版《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 》


 

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


歌曲《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后称《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创作于上世纪的1950年,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合唱团演唱。这首歌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第一首队歌,在1950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上公布,当时的歌名是《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1953年6月27日,青年团二大通过将“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本歌亦相应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队歌的歌词有三段,进行曲速度,旋律优美动听。作为少先队队歌,此歌现已被《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替代,作为儿童音乐作品,本歌仍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亦是老“红领巾”们挚爱的时代音乐精品。






 
一起回忆那个激情的年代!《让我们荡起双浆》《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共产儿童团歌》

流逝的童年,依然怀念那些最初的稚拙,天真,幻想。那些伴随着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无忧无虑的歌曲,是怀念?是追忆……

 



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浆》

 


 

 

击下面的视频欣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击下面的视频欣赏:《共产儿童团歌》




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卖报歌》


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首脍炙人口儿童歌曲。乐曲曲调简单,朗朗上口,曲调明快、流畅,以朴实生动的语言,辛辣诙谐的笔调,深刻地描述了旧社会报童的苦难生活及对光明的渴望。
 


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


 




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女孩,''卖报童'的原型便是她。这名小女孩姓杨,十岁,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晃晃的时候,一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了报纸,还扶她起来,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

聂耳在创作上最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大家都会唱的《卖报歌》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个傍晚,他约朋友周伯勋出去走走,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小毛头'),卖报时喊的名字很动听,想让周伯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吕班路 (上海重庆南路)口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


 



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出来,要请
田汉或者安娥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外婆的澎湖湾》,哪里有我们童年许多美好的回忆

一曲《外婆的澎湖湾》寄托着潘安邦对家乡、对外婆的思念,轻快的歌声曾唤醒不少台湾人对家乡、对亲情的想念。也正因为如此,在央视春晚上,他演唱这首歌后,一举成名,红遍大江南北。



 

  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

 

 


《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俨然成了澎湖观光的代言歌曲,它已经传唱将近30年,这首歌也是歌手
潘安邦主唱的成名作,是民歌手叶佳修第一次为别人填词谱曲的歌,结果一炮而红,直到现在这首歌旋律一响起,许多四、五、六年级学生,甚至七、八年级学生都能跟着哼唱,连对岸大陆的民众也会唱,足见它跨越世代与地区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