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建强:2010年高考一轮化学复习全攻略之七

 许愿真 2015-06-01
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基本思路
                                           化学高级教师:桑建强
元素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主体,贯穿于化学学科的始终,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高考题的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元素知识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结合,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逐渐提高。而这部分的知识内容繁杂、零碎、分散,学生难以系统掌握和运用。做好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是提高高考化学成绩的关键。
     一、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知识主线
       元素化合物部分,可从下列主线进行串联和统摄:
       (1)非金属部分:
         气态氢化物←单质→氧化物→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应的含氧酸盐
(2)金属部分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相应的盐
2、知识点
按“知识主线”,以每种物质作为知识点,引导学生按下图进行联想复习:
显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知识的不是孤立的、互相不相关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其中各类物质的性质是最核心的内容。
3、知识网
把各知识点进行网络化,得到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结构化的知识,即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这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复习时依此知识网为线索,展开回忆和联想,然后再通过练习巩固,就能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
近年来高考题中各个知识点用多种形式联系在一起的选择题、框图题、计算题、实验题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大。所以将知识点进行比较、进行网络化十分重要。尤其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
二、抓好“三个结合”,进行横向联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
(1)卤素单质、碱金属单质熔、沸点的变化规律,运用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的知识理解这些规律。
(2)物质的水溶性用相似相溶原理去掌握。
(3)纯铁抗蚀力相当强,而混有杂质的铁易生锈,从形成原电池去理解。
(4)复习“硫及其化合物”时,可利用价态主线: ,依据氧化还原规律知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现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因此,复习时注意H2S的还原性,浓H2SO4的强氧化性,S、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与实验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复习“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关系时,可设计如下两组实验:(1)向新制的FeCl2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向其中滴加氯水,观察现象;(2)取四支分别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再向其中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Fe粉,铜粉、KI溶液,观察产生的现象;并写出上述两组实验的有关反应方程式。通过上述实验,既复习了“Fe2+”和“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又复习了 “Fe2+”和“Fe3+”的检验。
3、与计算结合
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例如ClO2、Cl2都是强氧化剂,都可以消毒杀菌,与同质量的Cl2相比,ClO具有更高的消毒效率。设计计算相同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多少倍。在复习氮氧化物知识时,穿插NO、NO2、O2、H2O反应的有关计算等等。
三、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1)相似性。同主族元素依据其结构的相似性找出其性质的相似性。例如根据碱金属元素原子和其单质、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通过类比,得出相似性:①单质都具有较强还原性,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反应;②单质都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③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碱等。
(2)递变性。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由于其结构(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的数、原子半径等)的递变性,而导致了其性质的递变性。以卤族为例,递变规律:随核电荷数增加,①单质氧化性减弱;②其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③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增强;④氢化物及卤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等等。
(3)特殊性。要从“相似”和“递变”中去认识事物的“特殊”。了解物质的特性,有利于推断、鉴别和区分各种物质,特别是框图题,避免因结构和性质的相似而产生混淆。在复习卤族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同时,应让学生掌握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特性。如氟气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其他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则生成氢卤酸和次卤酸;氢氟酸为弱酸,而其他氢卤酸是强酸;氟化银可溶于水,而其他卤化银不溶于水等等。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特出重点,强化记忆。
例如,在复习某一物质的保存时,总结化学试剂存放的一般规律;在复习SO2与H2S反应时,总结化合物+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一类反应其他如:NH3+NO、Na2O2+H2O、NaH+H2O等;在复习硫酸盐时,将中学课本里涉及到的矾一一列出,从而让学生了解硫酸盐多矾的知识。可以总结的规律很多,在复习中适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这对知识的结构化,对学生的积极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运用比较,同中求异
在元素化合物中有一些元素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不同点和相互联系,容易引起混淆,对于这些物质,可采用比较法,进行综合分析,一一进行对照比较分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获得牢固、系统、准确的知识。如:
1、液氯和氯水的比较
2、盐酸和氯化氢的比较
3、三大强酸的比较
4、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5、Na2O与Na2O的比较
五、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在复习中,应尽可能将元素化合物与生产、生活、环境、自然、能源等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盛到化学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习化学知识不仅仅是用于考试的,而是有实际意义的。如复习镁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有关海水的综合利用,可设计若干实际问题,让学生讨论:
首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相互转化关系图,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海水为什么常用风吹日晒的方法制取粗盐?
2、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共10个)。
3、能否直接电解MgCl2溶液制取Mg?如何由MgCl2溶液制无水MgCl2?
4、如何精制饱和食盐水?(思维方法训练)
先分析可能有的杂质离子(Ca2+、Mg2+、SO42-)
再考虑分别选用哪些试剂除去(Na2CO3、NaOH、BaCl2、HCl)
最后推敲加试剂的顺序
5、分析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也可展示完整的习题)。
6、如何制得高浓度的溴单质(富集方法)?
7、Na的另一重要用途是制取金属钾,请根据有关已知条件分析制取K的原理、适宜的温度。         
8、冶镁的工厂多建在海边,理由是什么?
其中问题1、2、3着眼于基础知识训练,提高熟练和规范化程度(化学
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与)。
问题4 注重于知识的运用和方法、技巧的训练。
问题、5、6、7突出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六、精心选题,加强训练,提高能力
1、加强框图题训练,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框图题训练有两种层次,一是帮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二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评讲此类题型时,着重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2、从同一物质制法(同组物质鉴别)的多样性,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有些常见物质的制备,由于教材的循序渐进,介绍的原理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后继知识的深化,复习中,可对反应原理迁移和拓宽,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如:
(1)氨气的制备:传统的制法是:铵盐+强碱     氨气,属:
固+固     气型。高三复习时,学生已具备化学平衡知识,知道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恰当提出问题:若能使这个连锁平衡左移,能否以浓氨水为原料制备氨气呢?
(2)如何使用简便方法鉴别浓H2SO4和稀H2SO4?
根据稀、浓H2SO4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如密度、溶于水放热、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导电性等:
  ①滴在纸上  ②溶于水  ③等体积放在天平上称量  ④与Cu反应  ⑤与铝或铁反应 ⑥ 与NaBr或NaI ⑦ 与K2S或Na2S  ⑧滴在装浓HCl的试管中  ⑨滴在胆矾晶体上  ⑩滴在蔗糖上  11、滴在NaCl固体上  12、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13、等体积的水中滴入相同滴数的两种硫酸,检验导电性等。
综上所述,复习元素化合物要在“全面、重点、联系、灵活”上下功夫,把零散的元素知识变为完整的科学体系,使知识转化为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