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歌曲 不仅是优美的旋律更是珍贵的记忆

 haosunzhe 2015-06-01

 

【俄罗斯龙报网】《共青团员之歌》、《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三个坦克兵》……苏联时代的歌曲和音乐不仅曲调优美动听、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更包含了几代人的珍贵记忆。苏联解体至今已过多年,当年的经典歌曲在现代俄罗斯依然盛行,每逢重要节日和庆祝活动,熟悉的旋律总会重新奏起。此外,苏联歌曲也曾风靡中国,成为人们争相传唱的经典。

一曲 喀秋莎 从二战时期传唱至今

从整体上看,苏联解体后,当年的经典歌曲大多数仍能在俄罗斯流传。不过,不同作品因为背景和含义不同,流传的程度也不一样。

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在莫斯科地铁中会播放音乐。地铁公司为庆祝劳动节假期(4月30日-5月2日)专门播放苏联歌曲。来自几十年前的旋律在略显昏暗的地下大厅间游走,掠过地铁墙壁上列宁的头像,让人仿佛有种被带回苏联时代的时空错觉。

这些歌曲以电影配乐和主题曲为主,比如《高加索的女囚徒》、《伊万换工作》、《小心汽车》《我行进于莫斯科》等。在苏联解体后,“五一国际劳动节”改名为“春天和劳动节”,这个节日被俄罗斯人看作春天的开始。

而紧接着“五一”,还有俄罗斯的“五九大假”,从5月7日到9日。莫斯科地铁公司会播放另一批苏联歌曲:《胜利日》、《最后一战》、《三个坦克兵》,以及中国人所熟知的《喀秋莎》等。

苏联歌曲跨越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反映俄罗斯国内革命战争的歌曲《小雄鹰》、肖斯塔科维奇为影片《迎展计划》所创作的《迎接》等,这类歌曲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而著名的《喀秋莎》则是二战前创作,在二战时广为传唱;卫国战争开始后创作的歌曲,包括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乐》,还有《海港之夜》等;战后,除了有纪念二战的《共青团员之歌》,《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都是反映俄罗斯国家和平景象的创作。

其中,二战期间的很多歌曲经久不衰,它们在一些重大国家纪念日时常被播放,更是俄罗斯军队歌舞团演出的招牌主题。比如,五月九日胜利日时,胜利广场就会连续好几个小时举行广场歌会,主要表演者便是军队歌舞团。

另有一些同样气势雄浑的歌曲则没有被大规模传唱,因为这些歌曲往往政治意味更强,以描述阶级、社会主义制度的为主。往往在俄共举行集会或者游行时,这些歌曲才会被唱响。若是在平日里,它们在大众传媒中的出现频率并不高。至于那些歌颂苏联领袖的歌曲,出现几率就更少了。

在电影音乐方面,影片《高加索女囚徒》在俄罗斯常年播放,经久不衰。影片的主题曲脍炙人口,总令那些俄罗斯老人想起年轻时的岁月。与主题曲的风格一样,这类电影主题明快,少政治牵连,但同时又有着社会主义模式中较为光明的一面,给人轻松美好的感觉。在俄罗斯电视节目的非黄金时段,经常会播放这些经典影片。

山楂树 之爱富俄罗斯民族风情

其实,现今的俄罗斯儿童都已不再从课本中学习例如《喀秋莎》在内的苏联经典歌曲。所谓“传承”更多是在节假日、需要表演节目时,学校老师会组织孩子们一起歌唱,并为他们讲解含义。

当然,苏联时代的经典在俄罗斯传承,一方面与人们的记忆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些歌曲主题经久不衰、曲调悠扬婉转,富有俄罗斯民族风情。

苏联时代的音乐有描述浪漫爱情的歌曲,如《山楂树》描写工厂一群青年的爱情,曲调悠扬,意境深绵,且是少有的描写三角恋的歌曲。歌中少女在两个优秀男孩间难以抉择,纠结的爱情如纯洁,质朴,浪漫,如一株株开满白花的山楂树。

而1940年由作曲家诺维柯夫和诗人施维多夫合作完成的歌曲《黑皮肤的姑娘》则属于“炮火中的爱情”,讲述一个青年在心爱的摩尔多瓦姑娘的鼓励下参加红军游击队,与爱人一同作战的故事。1944年,这首歌曲首次演唱就大获成功,通过电台鼓舞了当时在摩尔多瓦前线的苏联军人,后被选为苏联卫国战争题材优秀影片《老将出马》的主题曲。

此外,还有许多朗朗上口的战争歌曲,描写战士们威武英勇和胜利的喜悦。

歌曲《出发》最初为卫国战争胜利10周年纪念影片《马克辛·贝瑞贝利察》而作,1959年获列宁文艺奖。“战士个个勇敢年轻,目光锐利像雄鹰。我们都有无上的光荣,曾在战斗中立大功……听军号在召唤,再见吧,出发!出发!出发!”歌曲慷慨激昂,是当年最受欢迎的歌曲,后来它还成了红军广播电台的开始曲。

有人说,重温苏联时代的经典歌曲是国家整合的需要。虽然新的俄罗斯似乎淡化了艺术作品为意识形态服务的内容,不过,不容回避的是,一些音乐作品本身便具备培养国家意识的功能。尤其是当新的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后的失落,开始回忆当年的光荣时,音乐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凝聚全民的纽带之一。特别是当新的执政者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所奉为圭臬的自由主义思潮中走出,他们从爱国主义中寻找资源,继续打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不但成功抗击外敌,而且横扫东欧的光荣历史。由于对二战胜利的纪念已经成为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二战时的歌曲,以及反映了那个年代光荣历史的文艺作品,自然成为首选。

而在缅怀二战的歌曲中,实则也包含着其他时代的作品,比如歌曲《三个坦克兵》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首歌是献给国内战争的英雄,号召大家保卫社会主义政权,因为其中包含了对战士的歌颂而传唱至今。在俄罗斯人佳热利尼科娃看来,苏联歌曲在形成“俄罗斯新的全民一致性”中起了很大作用。

当然,从听众和演唱者本身的角度而言,那些伴随着自己成长的歌谣怎能轻易忘记?这样的记忆带给自己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普京恢复苏联国歌作为新国歌的时候,大国记忆固然是一部分,但同时还有他自己的影像:他曾经在这样的歌声中成长,并为国家效力。

红星歌舞团唱红《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从1911年迄今,距离苏联诞生已逾百年,作为苏联军方级别最高的歌舞团之一,红星歌舞团被称为“苏联军旅文化珍贵遗产”。

红星歌舞团,与亚历山大罗夫红旗歌舞团、内务部红军歌舞团并称俄罗斯三大国宝级红军歌舞团。在苏联时代,红星歌舞团仅为导弹部队的一线官兵演出。苏联解体后,因其神秘的军方色彩和鲜明的苏联文艺特征,成为苏联军旅文化的珍贵遗产。该团也成为俄罗斯人对苏联时代的缅怀。

出于军队文艺团体的特殊身份,红星歌舞团的表演风格继承了鲜明的苏联文艺特征,雄壮激昂之余又不失人性的温暖。在他们的歌声和舞蹈动作中,既能体会出千军万马浴血奋战的豪迈气势,也能感受到白桦林深处随风轻扬的儿女柔情。

虽是三大红军歌舞团中最年轻的一个,但自1977年创建以来,红星歌舞团却始终保持着源源不竭的艺术活力,每年都会吸引大批俄罗斯当地才华横溢的优秀青年报考。不过迄今为止,红星歌舞团仍延用着苏联时期严苛的考核标准和管理方式。当然,也正是基于这种模式,才锻造出该团今日的成就。

作为苏联时代珍贵记忆的承载者,红星歌舞团演绎的精选曲目,可谓苏联歌曲的浓缩“百科全书”。

其中有《苏军之歌》等战争歌曲,也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红莓花儿开》、《喀秋莎》等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还有极具俄罗斯风情的俄罗斯军舞、哥萨克舞蹈、戈帕克舞。歌舞团把歌唱、舞蹈、乐器三者合一,一盘俄罗斯歌舞曲的“饕餮盛宴”便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铿锵有力的男声合唱团、女声独唱和舞蹈等多种形式,在巴拉莱卡琴与铜管交互相应的旋律,从伏尔加河到白桦林的俄罗斯风情,军队进行曲千军万马浴血奋战的宏伟氛围里,红星歌舞团为人们重现和追忆苏联不同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红星歌舞团在俄罗斯倍受欢迎,并每年在中国及欧美包括瑞士、法国、英国、爱尔兰、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进行演出,带领观众重启尘封百年的苏联经典音乐之旅。

苏联歌曲在中国:隽永而深刻的集体记忆

上世纪五十年代,来自苏联的爱情歌曲也是当时中国年轻人争相传唱的经典。

遥远的手风琴声悠扬,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宛转悠扬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浪漫纯真如《山楂树》,歌颂生活如《孤独的手风琴》,歌颂纯真感情如《喀秋莎》……

在中国,没有一个国家的歌曲,能像苏联歌曲那样,被如此量多而全面传唱,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隽永的印象,并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里。

四川省音协驻会副主席、副秘书长赵小毅回忆,上世纪2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抗日战争爆发后,一批文艺工作者奔赴延安,在他们的译配下,不少苏联歌曲广泛流传在解放区。而留在上海的文艺家们,也在译介苏联歌曲,比如《祖国进行曲》和《快乐的人们》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两首。在三四十年代,苏联歌曲主要流传在老解放区工农兵群众中间。当时的工农兵群众识谱者极少,歌曲是通过歌咏活动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唱;而在“国统区”,则是通过学生运动和歌咏活动在青年学生中间流传的,不过当时很少有人知道那是苏联歌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中苏两国交好的大环境下,文化的交融也在民间蔓延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这些脍炙人口的苏联歌曲在中国流行起来。赵小毅分析,这些音乐之所以能在中国大规模的传播和传诵,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一致的,并且拥有相同的社会环境和价值观,普通人很容易在这些歌曲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如今,苏联歌曲已渐渐成为人们怀旧的经典。年过七旬的退休老师夏先生回忆,“第一次学唱《红梅花儿开》是在家乡云南的乡村小路上,阳光明媚,从北京来的知青,悄悄哼起一首不像我们国家的歌,一股田野的气息扑面而来,令我沉醉。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首苏联歌曲,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苏联音乐。”在夏先生的个人体验里,“苏联歌曲的苍凉、忧郁,让我们那代人发现了生活的情怀。”

来源:俄罗斯龙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