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盲区太致命 为了孩子的安全来看看

 haosunzhe 2015-06-01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

  图片较大,请耐心等待加载,建议wifi环境下阅读,土豪随意!!


  六一儿童节已经来临,又到了孩子们撒欢儿玩乐的时候。借着儿童节,我们也来聊聊儿童的用车安全问题。作为车主,同时也是孩子的父母,你到底要怎么做才能保护祖国的花朵呢?


 

1事故率最高的3个汽车儿童盲区


  在小编看了无数事故视频以及自我猜测后,得出一个结论:在所有汽车儿童盲区中事故率最高的盲区有3个,车头正前方、车前侧靠近大灯的位置、车后方。


  ①、事故率最高盲区之正前方


  车子的正前方对于成年人,或者身高高于1米的儿童来说,即使站在车头下方也不存在盲区。不过对于身高在1米以下的儿童,来说却也存在有不小的盲区。如果你坐在车内,没有留意到儿童跑到了车前方,那么就容易造成意外事故。




  以我们测试为例,车内驾驶员身高1.75,车外测试“儿童”坐在地下高度为70厘米。则车前方存在的盲区如下图所示:


  ②、事故率最高盲区之侧前方


  因为国内驾驶位设置在左边的缘帮,所以车子右侧的盲区相对于左侧就显得特别多。左侧只有A柱遮挡形成的一个小小的盲区,而右侧则有2处,一处同样是A柱遮挡形成的盲区不过相对于左侧要稍大,另外一处则是靠近车身旁边,车子倒后镜位置往车头延伸的区域。


  这个盲区最多见的就是车主在转弯时,因为盲区的遮挡没有见到儿童而把儿童撞倒卷入车底造成伤亡事故。


  ③、事故率最高盲区之车后方


  车子后方因为距离驾驶位远且中间阻隔多,所以相对于前方而言,盲区区域就非常大了。


  车后方的盲区造成的意外事故很多都是车主在倒车时,没有发现车后方的儿童而发生的。而且很值得让人注意的是,有很多正后方的儿童交通事故撞到的儿童是车主的孩子。所以,车后方儿童盲区大家真的是要非常注意啊。


2其他盲区 事故率低但同样要警惕


  除了上面说到的三个事故率最高的盲区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盲区同样存在,例如前侧因为A柱遮挡形成的盲区、两侧因为B柱遮挡而形成的盲区。虽然它们事故率很低,但是同样需要车主们特别注意。


  、A柱遮挡而形成的盲区


  ②、B柱遮挡而形成的盲区


3我们是怎么测试出儿童盲区范围的


  我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儿童死于交通意外事故,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儿童被撞被碾压的事故,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儿童行为的不稳定性以及缺乏危险判断性,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儿童矮小的身形,造成了特有的驾驶员儿童盲区。


  那么对于汽车来说,到底有哪些儿童盲区呢?下面小编通过实际的探测为大家一一呈现。


  对于普通的家用汽车来说,身高在1米以下的儿童危险性最高。因为当它们接触车身时,驾驶员极难在车内发现他们的存在。我们邀请了一个较为矮小的同事参与盲区测试,并坐在地下以达到身高不足1米儿童的高度。


  而另外一个同事则坐于车内,以一个正常驾驶者的视角去观察汽车四周,通过两者的配合来测出汽车驾驶者的儿童盲区。


4如何规避"盲区"导致的意外事故


  ①、上车前绕车一圈观察周边


  其实很早前我们就建议过上车前,先绕车观察一圈。除了可以避免有小孩隐藏于车后之外,还可以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例如有人恶意报复给你遮挡车牌。


  ②、车子开动前多探头出窗观察


  在车子开动前,不要只依赖后视镜来观察周边环境,尽量探头出去观察,这样能尽量减小盲区的范围。


  ③、借助一些车载电子功能


  有一些车子自带的安全系统可以有助于规避各种盲区,例如360度全景摄像头、盲区预警系统等,车主也要充分利用起来。


  ④、小区内、行人密集区要特别小心


  在驾车经过一些特别容易出现意外,或者儿童非常集中的区域例如小区内、超市停车场等,要提高警惕控制车速以便随时作出反应。


  城市儿童因为父母工作的繁忙,加上大部分父母都还年轻,照看小孩的能力以及经验相对不足。好不容易等到放假了,带家里的小孩出去玩耍,却因为疏忽大意而让孩子脱离自己的控制范围,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对于我们车主来说,如何应付这种飞来横祸,唯一能做的是加倍地小心开车。


  六一节到了,小编温馨提醒:


①别让孩子在车边玩耍;

②不要让孩子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

③不要抱着孩子乘车;

④不要单独把孩子锁在车内;

⑤不要让儿童坐副驾驶;

⑥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⑦司机注意车辆视线盲区。


  (来源: 太平洋汽车)


  编辑:谢宝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