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纪录片脚本(加画外音)结构应该是怎样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pgl147258 2015-06-01

【雕龙的回答(8票)】:

谢谢邀请。楼上两位都写得细致详尽,理论充足,如果题主能够细细参研,可成大器。

我在纪录片界属于最不成器的那种,斗胆说个不成器的段子,依照这个段子只能干点粗活行活。一切以实用主义为原则,能用则用,不用果断折叠不商量。。。

1,片子讲什么?

主题是讲素食的好处?---还是主要讲素食大师们的理念?或者兼顾?

ok。定个调子后面好办。

2,怎么讲?

打算拍行活,还是跟上潮流? 取决于审片者的素养。

如果是政府、院校领导、老专家审片这种,可走央视行活路线,注重逻辑注重旁白注重高大上。

如果是为了征服一般观众,则是美式拍法, 追求剧情曲线、猎奇、悬念、矛盾点。

如果为了真实为了意义,请走纪实拍摄的路子,剪辑时再进行二次创作,产生有力量的东西。

让我假设----题主需要拍央视行活.....因为这符合一般领导的审美。

3,先期准备--先了解这个活动在什么地方发生,将会发生什么,谁跟谁发生。基本上一个日程表可以解释。

--然后你需要一个座谈,与组织者明确每天每一时刻将会发生的事情。

--然后可以写拍摄计划。

--写一个大纲报给领导(如果他需要看一个东西的话),因为你已知的还不足以出稿子。

--去拍。(如果只是写脚本而不导演,就不用看这一段了)。拍摄按照行活去拍。拍摄发布会或者一般会议时,如果你只有两个机位,那么一个机位(助理摄影师)保证台上重要人物的全景(或发言者近景)和声音(不能断)。另一个机位拍摄发言者、提问者、观众反应、环境大景等等繁重的工作(主摄影师)。拍摄互动活动现场时,考虑到纪实需求,建议两摄影师搭配拍摄,一人全景,一人抓局部,保证素材足够使用。当然如果你的摄影师很老练,也可以分开行动。最重要是景别成组拍摄。

--挑选素材。好了经历了多日的拍摄,你已经知道拍了什么,也对素材的价值胸有成竹。什么你没有跟现场?没关系,亲自挑选素材吧,这过程中可以简单记场记,也就是做个表格,记录下来哪段素材拍了什么,有什么重点。挑完了,也就有感觉了。这时候你应该有强烈的剪辑欲望,但是还不能开始剪辑。

--写稿。现在到写稿的时候了。扔掉出发前的大纲吧,那是瞎掰混弄领导的。安静下来,想像一下片子从哪里开始,经过什么发展,高潮在哪里,从哪里结束(也就是楼上所说起承转合)。心里有数后,再写个真正的大纲。第二步是把你的场记整理一下,挑出想要用的部分,按照大纲顺序罗列一下(一般是按照发生顺序,也可以是其他顺序)。这一步叫做纸上剪辑。然后你获得了一个粗稿。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写串词和旁白。

--串词和旁白。

旁白很好写,你只要把画面上没讲明白的事情,用旁白说出来就行了。现代纪录片,喜欢用采访或者同期声代替旁白。你当然也最好这么做。但是全部同期声或者采访的难度比较高,因为现场不可控因素多,你不是总能让人按照你的想法去说。但是领导审查,总要求所有人都正面正能量,但这是反人类的要求,所以也不必纠结于此。

总而言之,旁白就是为观众讲背景信息。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写高大上而不恶心的旁白,可以参考“超级工程”或者央视“人物”栏目。

旁白举例:

-场景1:夜,题主在台灯前伏案疾书一组 (场景1)

-旁白:撰写文稿并非他的长项,但奖金和领导的期待,都让他无法进入睡眠。他忍住即将爆裂的脑浆,把赌注投入文稿之中。

-场景2:日,题主将文稿甩在办公桌上,领导惊惧的抬头看着他,眼神若有所思的凝固。

旁白:三百万字的文稿,是一个职业作家半年的产量。题主在一夜之间完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PS:是不是有点熟悉。无论是《夏洛特的网》还是《夜幕下的哈尔滨》都有大量精彩的旁白。

串词,就是把两个场景或者段落连接起来的词(其实它也是旁白)。

当你想把两个不相关的场景连接起来,为了让观众明白,你需要一段串词来连接它们。

-场景1:日,题主大叫一声,把办公桌推出窗外,然后愤怒的喘气,长镜头。

-串词:愤怒让人失去理智。在题主把愤怒发泄出来的时候,他没有想到,一个广场舞大妈的生命,已经被他无意间夺走了。题主生命中最好的十年,就这样流逝了。

-场景2:日,题主走出监狱的铁门,沧桑的脸,铁门在身后重重的关上。

--采访

当你写完了所有旁白和串词的时候,稿子已经很顺了,但似乎少了些什么? 对,你怎么能不采访组织者呢?怎么能不采访参与者呢?怎么能不采访领导呢!! 这些采访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做(现场做效果好,找个房间打光采访也不错),只要对方没有因为时间遗忘了当时的情况。 采访后,把他们说的话挑选一下,选择简洁明了的放进文稿中。

PS:一段对话的废话剪掉后,可以插入镜头覆盖断点。

为了应付领导,也可以事先虚拟一下采访回答,加进文稿中。

好了,现在你有一个不错的文稿,可以让领导开心,更可以开始细致的剪辑了!

(如果棒槌领导在拍摄之前就跟你要详细拍摄文稿,那是明显不放心你。你可以根据日程表,把上面的一切都虚拟出来。(此处5月31日修改)这文稿可以让领导满意,放心小年轻做大题材(领导心目中的大题材),日后可作参考,例如引导采访,导演拍摄。但这篇文稿的预测不可能百分百发生,至多按照预想发生一半,剩下一半内容在拍摄中会冒出来,根据经验,很可能比预想的还要精彩。

最后总结,以上是常规央视专题片的拍摄套路。人在单位身不由己,有多少能用的上,题主定夺可也。

【德钦杰波的回答(4票)】:

谢邀!

其实看到这个题目还是蛮有压力的,因为对具体情况不熟悉,也给不出很贴合实际的建议,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了。

题主提到的那些纪录片,在我们这个圈子里被称为“院线纪录片”,而目前在电视台播出的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其实严格意义上被称为“媒体纪录片”,也有搞院线纪录片的同仁称之为”伪纪录片“的,这个话题见仁见智。

对不起,我跑题的毛病久治不愈,又犯了……

至于题主提到的这个活动的纪录片,让我们先谈谈结构吧!

一般意义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片子划分出几块内容,这样思路会比较清晰、也便于操作。

我个人一般比较喜欢”三段式“或者”四段式“的结构方法。

所谓”三段式“,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提出主题:

这一部分中,要开宗明义的提出全篇的主题,你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观众对什么感兴趣,基本上就都在这一部分中了。

以前做调查报道比较多的时候,第一部分就会将猛料和吸引眼球的新闻关注点在这一部分扔出来。

2、阐述主题:

这一部分,就要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和主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如果说第一部分是”what“,那么这一部分就是”who“、”where“和"way"。

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有现象背后的分析、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各种有趣的故事,等等等等……

3、升华主题:

这一部分其实就是全篇的结尾,前面的该出现的现象也出现了,该分析的原因或者说有趣的、激烈的、吸引人的观点和故事也都讲的差不多了,这一部分就是要对前面的观点进行升华或者说延展。一般抒发感怀就在这一部分。

以上是比较简单的“三段式”专题片结构方法,简单但是好用,对于最基础的“把事情说清楚”的要求来说足够了,不过貌似现在央视很多年轻编导连顺顺当当讲一个故事的结构能力也欠奉……

嗨,又跑题了……

下面我们讲讲“四段式”。

其实就合写文章一样,做专题片也分个“起承转合”,没错,这四个字就是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讲事情的缘起,提出概念或者提出悬念,然后您所提到的那些个重量级嘉宾就要在这个桥段出场,并且告诉我们他们为何参与这个项目的原因了。

第二部分就是“承”:

在开始之后,故事会怎样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进展?各位大佬的体验如何?最初的兴奋和直观的感受是什么?都要在这一部分展开。

第三部分:“转”

这里的“转”,就是所谓转折,“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话就成了宣传片。在整个体验过程中,会不会有一些意外?会不会有矛盾、会不会对参与者的三观造成影响?或者改变了哪些固有的看法?人生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这一部分其实是最精彩最需要导演功力的地方。

第四部分:合

天下大道,分久必合。经过几天的体验,各位的新鲜劲过后,人生中某些东西也随着这次素食之旅发生了转变。那么在结束的时候,他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形而上的感悟,这一部分主要是抒发感怀用的。

以上是我个人从业以来比较常用的两种结构方式,简单,但是直接实用。

至于解说词的写作。

鉴于您这部纪录片是跟随式拍摄,实际上是发生了什么你就写什么。

我个人的观点,这类片子,解说词是故事情节的延伸和补充。

有些在同期声素材里没有的内容,而你又想表达它,就可以为它写一段解说。

或者对观众体验不到的场景进行描述和说明。

解说和采访,互为倚靠、或者互相推进。解说提出的问题,用采访或者同期声来解答,然后再抛出进一步的问题,如此层层递进。

或者再建议你来个强势的。

事先设计好几个梗,让参与者按照你提供的方向走,这样可控性就大大增强。

这就是属于导演意识介入了,如果纯粹是为了纪录,那就最好不要这样搞。

才疏学浅,乱写了一堆,贻笑大方了!

【李燃末的回答(1票)】:

粗略看了一下,这是一个三城活动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活动进程。当然,纪录片也要主题。不能是流水账。主题大概就是“全面认识和接受素食”。

如果我理解没错的话,建议如下:

1.不过度追求艺术性,多讲究实用性,首先保证清晰明白流畅。因此,倒叙、插叙、补叙不用太多。

2.结构:目的——计划——组织——活动开始——三城活动平叙略做交叉——结论——评论——设想及将来打算——感谢

3.画外音的人称视角:上帝视角,不要用第一人称或简单第三人称

4.语言平缓,宁静,略带激情(为了领导高兴)。尽量简洁,尽量用纪录片中的人物进行代言。

5、脚本内容尽量简洁,不过多做知识性,解释性补充。完成起承转合就好。

6,如果略有文采,可以多引用诗词、熟语,口语的分量以少为宜。

7.留彩蛋。

【洛水无花的回答(1票)】:

首先呢,其实你这个不应该算纪录片,而应该算宣传片。

因为你们领导的核心目的,不是如纪录片那样去从一个相对客观的多角度视角来诠释这个论坛,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论坛以及这部片子,来更好地宣传自己。

所以你写这个脚本,一、必须是明确了宣传基点——也就是你们领导想要突出什么核心,达成什么目的,并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而提供了什么样的利益点;

二、绝不能写成活动的流水账——有效的宣传实际就是一种洗脑。你不需要给大众留下思考的空间,而只需要用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来是大众追随你的论据,最终认同你的论点。

顺便说,

【双机全程跟拍,共5天4夜,在3个城市进行】,双机是不够的,建议带两台DV或5D进行抓拍录像,以丰富素材。并且DV的那种跟踪感可以很有效的突出现实性。

其次,如果像你所说的,你只是个门外汉的话,那么首先来说你就要清楚的是如何跟领导沟通。

很多时候,很多片子并不是因为拍得有多好,而是前期能跟领导沟通清楚,达成共识,才能最终获得认可。

因为这种片子的最终效果在能给领导看之前,都只是散乱的素材。而这种活动跟拍也导致了如果素材采集上有疏漏,那么就很难在后期补拍。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写脚本,而是跟领导沟通提纲。

最简单的概念,那就是: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如何能做到?

拿你这个素食论坛的活动来说(作为一个肉食者,还真是很反感许多素食者成天叨逼叨的,仿佛吃肉就特么的多大罪过似的。尼玛植物也很可怜好么,凭什么让你们心安理得的吃了!),你首先要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这个论坛?

好吧,假如说是为了让素食界的各位大佬们都能够更好的沟通。那么好,为什么要更好地沟通?是因为外在的环境产生了什么变动么——譬如像我这种的肉食者越来越反感素食界,所以产生了舆论压力;还是像我这种的肉食者越来越少,所以形势一片大好?

只有明确了这个前提,你才能清楚的去延展之后的逻辑,做到有的放矢。

然后,如果是讲座性质的活动,那么你首先要明确那些不能被忽略的大佬们都会说什么。因为他们的讲话主题必然是你全片的核心要素。

这个你必须提前就知道,不然你根本没法安排之后的拍摄。

【海参伯哥的回答(0票)】:

60分钟的纪录片的脚本?

一个大猪蹄 4-5个小猪蹄

再搭配一些葱花 酱油 得了

别整高大上的

在我看来 这基本就是一个活动记录而已

要在活动之前写画外音,还要脚本?

除非你是这个论坛的主办方之一

你非常清楚这个会议的流程 发言顺序 吐槽模式 行动规划……

装逼的说法是 熟悉他们的语境

如果你不知道

就按照我开始说的那个先交差吧

题外话

本人类似经历

1。一家物流行业 15年纪录片

北到佳木斯 南到广州 5-6个城市 拍摄了10天

剪辑出一个15分钟的

拍之前只有大致方案框架 无画外音 全部靠后期导演的字幕文案功底交差

2。跨国企业 一个公益片

出国拍了1周 国内拍了5天

剪辑出4条各5分钟的

初期也是只有脚本 拍完之后 一样的办法 导演就和写游记一样 再来加画外音和字幕

那个当年苦比的人就是我。

凡事事先全部计划好 未必就是好计划

【JonesMalone的回答(0票)】:

占坑空答,我觉得我特适合回答你这个问题,因为既做过NGC的中文版寰宇地理的解说,又写过纪录片的脚本。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