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论酒九品

 黄卷青灯夜啃书 2015-06-02


渔父

古往今来,移风易俗,中华万事可改,唯酒风难易。在中国,无论汉、藏、彝、蒙、羌、回、满、苗;上至社会贤达、专家学者,下及平民百姓、野老村夫;每逢佳节、或遇好友、或得财喜、或添人丁、或搬新居、或举婚丧、或逢生日、或庆升迁、或品诗画、或侃大山……无不按华夏风俗置酒相邀;请亲朋好友、上司长辈、三亲六戚、邻里乡亲、故旧门生喝上两盅,一醉方休。

酒间或有戒酒者扫其兴致,饮者则寓庄于谐,正颜厉色谓曰:西方社会性文化;中国社会酒文化。玩笑归玩笑,中国人对酒的需求和依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浸染,早已超越了餐饮的实用效能;渗透到了民族文化、社会心理与人生哲学的价值范畴。《尚书·酒诰》作为我国古代第一篇具有法律效力的酒事管理文献,对中原酒德文化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影响。《酒诰》作于西周立国之初,是周公以成王名义对其年幼之弟康叔受封时命令康叔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将上述诰命译为白话就成了:王说:要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命今。你那尊敬的先父文王,在西方创建了我的国家。他从早到晚告诫君和各级官员说: '只有祭祀时才可以用酒。上天降下旨意,劝勉我们的臣民,只在大祭时才能饮酒。上天降下惩罚,因为我们的臣民犯上作乱,丧失了道德,这都是因为酗酒造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的灭亡,也没有哪个不是由饮酒过度造成的祸患。周公发布的这篇戒酒令,让人推测那个时代.人们对酒的偏好已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王公贵族和庶民奴隶酗酒犯上,酗酒丧国,借酒放纵失去控制,狂饮狂欢得忘乎所以,可见一斑。因为酒要用于祭祀天地、神灵、祖先这些重大仪式,要用于孝敬君、父母、兄长,因此周公《酒诰》又要网开一面,半禁半导,延至今世。

酒之先河实在难考,猴酿酒可谓事非而是;杜康造酒又疑为似是而非;由《尚书·酒诰》可知,中国至少在商周,酒就在风行于世,相传商纣王造过酒池肉林以取悦妲己,留下了纵酒祸国的首例;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酒神狄俄尼索斯颇负盛名,希腊悲剧便起源于祭祀狄俄尼索斯的酒神颂。总之,无论东西方,酒神精神都激发了人类原始本性中的狂欢情结。经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官场、文人和社会的发挥:

以至于不懂得酒文化就难以解读唐诗宋词;无酒量、酒兴就无以为诗的地步——“李白斗酒诗百篇

以至于无酒不成敬意,无酒不能表达交情的地步——“舍命陪君子。

以至于无酒不成席的地步——“酒醉英雄汉;饭胀傻脓包

凡此等等,遂成风气,举国上下,妇孺皆知。然而,依我看来,喝酒也有文野之分、真伪之分和雅俗之分。我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学手艺闯江湖,开始喝酒到而今谈酒兴浓但端酒面难,心存尴尬。其间愈来愈感到华夏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每每于酒尽楼空心茫然之时,也为身困物欲横流的社会,偶与沐猴而冠者同席而深感酒风日下而停杯喟然。

窃以为世人不分男女,喝酒的行为和品味皆可分为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每个品级皆可又分为上、中、下三档;可概括为酒九品。此论基于我个人:谈工作不喝酒;喝酒不谈工作的生活信条。故多发表于觥筹交错之间,寓庄于谑于草根之席。同饮者有默然许之者、有木然谔之者、有昏然谑之者、有断然否之者……今借双休日小酌,佳酿余香在口,姑妄言之於次,以飨朋友:

下三品:下下品——烂酒(不顾身家性命,嗜酒如命,见酒必喝,每喝必醉,烂醉如泥;哪堪酒后驾车,瞬间害人毁己)下中品——整酒 (貌似热情好客,心藏邪意,每设酒局,邀人牛饮,口若悬河,扯皮较劲,千杯万盏,灌醉惬意。)下上品——赌酒 (江湖面子规则,以酒为军,借酒摆阵,划拳猜子豪饮为赢。舍命赌酒,搏得席间老大、酒坛盛名)

中三品:中下品——摆酒(华夏城乡遗风旧俗,交男嫁女、生朝满日,红白喜事置酒收礼,平头百姓礼尚往来;有权有势者借机敛财聚气)中中品——邀酒(中国面子社会积淀,良辰吉日,乔迁新居,交友结邻,以酒为媒,搭平台,认熟人拉关系)中上品——敬酒(中华传统礼节礼仪;社会贤达、家族长辈,以酒为礼,表达仰慕;以席为飨,尊贤敬老;当今官场、学界,难免溜须拍马之伪,舍命陪君子。多半陪了小人)

上三品:上下品——品酒(得佳酿如天地间珍品,窖藏日久越是珍,择得吉日佳期,邀挚友至交同品,共享美酒人生。多是摹仿竹林七贤之遗风,但物欲世界,酒价飙升,难免炫耀以酒价论身价之俗媚)上中品——论酒(身为布衣,远离庙堂,胸中偶有块垒,邀几位意气相投,怪味相近者,煮酒侃天下。书生意气,不着边际,多论终极关怀,不涉时下民生;有粪土权贵之嫌,杞人忧天之讥,清谈误国之虞)上上品——赋酒(无论卿相布衣,以酒言志,以酒抒情,以酒展才;酒为载体,不作牛饮。雅歌投壶,流水曲觞,行令续诗,佳作共赏,奇文相惜。把盏临风,捧酒长歌,以诗会友,酒助诗兴。自然免不了附庸风雅之讥)。

与国同岁,步入耳顺之年,阅国运之波澜;感人生之浩淼;少壮上山下乡,曾入耕者、抬脚、木匠之流;感受过引车卖浆之徒大碗喝酒,一醉方休式的苦中求乐;中青幸逢改革,高考入学从教,偷闲常读四书五经老庄周易黄帝内经、或凉拌《封神》、或水煮《三国》;偶读蜀丞相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方悟出高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静中寻智的真谛。

当今之世,就酒论酒,酒当如何?一世枭雄曹孟德如是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当盛耶?

一代诗仙李白如是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当误耶?

 一代词媛李清照如是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酒当废耶?   

 一代慢词高手柳永如是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当美耶?   

 酒乃百谷之精华,古时皆为庙堂之享;殷纣始有酒池肉林的滥觞;庄周始有酒后入梦化蝶的逍遥;竹林七贤始有以酒啸聚的魏晋风骨;曹操、刘备始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机巧。   

酒本不误人,庸人自误之:

有饮者感悟曰:微醺是天人合一,滥醉为天人交战。酒性不同,酒情亦因人而异,不管是一人独饮,两人合饮,三四人共饮,众人群饮,都有着不同的情境,人和酒的气场相互消长,滋生出迥异的酒情酒意。

一人小饮独酌,如参禅面壁精心打坐,全身投入酒的化境,只任思绪随着酒劲神游万里;

二人浅酌合饮,交杯碰盏,频频相邀,四目相视,两心相通,欲言又止,意在酒中,醉翁之意在酒,亦不在酒;   

 三四人共饮,觥筹交错,人气陡升,百感交集,如居士诗: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团队群体聚餐海饮,觥筹交错,杯盘狼藉,礼尚往来之贺,喧宾夺主之势,人气火爆,如车水马龙之市,各贩其情,各售其名;

然而天下无不散的宴席,酩酊大醉之后谁解浮生如梦?究古今人酒之道,不亦惑乎?不亦趣乎?不亦悦乎?

人品酒品,酒品人品;是人助酒劲?还是酒助人兴?渔父缘木求鱼,与君试解之。

20156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