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代玉器图片|商代玉器玉材|商朝有什么玉器种类?

 树下顽石 2015-06-02

商代玉器介绍

商代玉器以其精湛的琢玉技巧,繁缛多彩的艺术风格,在我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商代晚期以《殷墟妇好墓》为代表的玉器,不仅丰富了商代玉器的内容,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为研究商代玉器的种类、工艺、用途及社会习俗礼仪制度等提供了一系列完整而宝贵的资料,对西周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代遗址出土玉器介绍

1949年以后,考古界在全国范围内对商代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在广泛科学发掘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出土器物及墓葬,结合古文献中的记载,运用新型的科学考古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基本了弄清楚了商代文代的轮廓,进而确立了商代文化发展的各时期的完整系列。商代文化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以二里头文化第4期及河南偃师县尸乡沟商都遗址为代表,晚期以殷墟遗址为代表。

尸乡沟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北靠邙山,南临洛水。于1983年发现,有的研究者认为,此地即是商汤的都城西毫。二里头文化第4期及尸乡沟商都出土的玉器有、块、刀、玉饰及柄形器等。尤其是柄形器,粗节与细节组合和谐美观,纹饰疏密有致,线条流畅,表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

二里冈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其他地区如河北、山西、安徽、湖北等地,也有一些发现。二里冈文化分为两层,下层代表二里冈文化早期,上层代表二里冈文化晚期。郑州商代都城遗址的发现,是二里冈文化时期最重要的发现。郑州商都位于河南郑州市城内及郊外,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考古校正年代距今3570年士135年,上限约当公元前1620年前后。目前,较多的学者认为郑州商都即是商代中期“仲丁迁于隞”的隞都。二里冈文化在商代文化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为二里头文化和殷墟文化的中间环节,三者组成了完整的商代文化系列。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有璧、、璜、圭、戈、环、笄、柄形器等,玉器的风格亦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多数玉器的形制、纹饰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第3、4期玉器相近;有些玉器的风格与商代晚期的殷墟玉器接近。如1974年湖北黄坡县盘龙镇墓葬出土的大玉戈,长93厘米,是目前出土玉戈中最长的1件。其形制与《殷墟妇好墓》出土的Ⅱ式玉戈较为接近,既反映出了商代中期玉戈的特有风格,又对商代晚期的玉戈有很大影响。

商代晚期的殷墟遗址,代表了商代晚期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殷墟为商代后期王城遗址,商后期曾叫北蒙,又称殷。文献记载,自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此开始,以后诸王都以此作为都城,直至纣王(帝辛)亡国,共经历8代12王。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一前17世纪。周武王灭商后,曾将此地封赐给纣王之子武庚,武庚叛乱被杀后,当地的殷民迁走,此地便逐渐变成废墟,所以称作“殷墟”。殷墟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郊洹河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面积约为24平方公里。

1949年后,考古界将殷墟文化分为4期:第1期属盘庚、小辛、小乙时代,下限可能晚到武丁时期,约当公元前13世纪后半一前12世纪初;第二期即武丁、祖庚、祖甲时代,约为公元前12世纪前半;第三期即禀辛、康丁、武乙、文丁时代,约当公元前12世纪后半一前11世纪初;第四期即帝乙、帝辛时代,个别遗存可能晚到西周初年,约当公元前11世纪中叶。

殷墟出土的玉器本来应是相当可观的。《逸周书·世俘解》载:“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凡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指出上文应作“凡武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可见,殷墟藏玉数量之多是有史可证的,但由于历代盗掘,殷墟墓葬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洹水北岸侯家庄商代后期王陵区,共发现13座大墓,均遭多次盗掘,残存随葬品很少。尽管如此,在有的大墓中,仍发现了一些玉器,如侯家庄1217号墓出土有16件残玉戈,11件玉石鱼及其他多件残玉器1001号墓出土有20件残玉戈,6件玉戚、2件玉斧、3件玉雕刀、1件鹗形玉佩、1件水牛形玉佩及其他多件残玉器。据不完全统计,仅就1949年后出土的玉器而言,殷墟出土玉器已约有1200件以上。殷墟出土玉器以1976年发掘的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的《妇好墓》为代表,出土玉器多达755件,此墓年代属于殷墟4期文化中的第2期,墓主人是殷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庙号称“辛”,即武丁三个法定配偶之一的“妣辛”。《妇好墓》玉器不仅出土数量多,造型多样,品种齐全;而且纹饰绚丽多变,工艺精致优美,尤其是雕琢成人物和各种动物的装饰品,姿态多样,形象传神,线条流畅。总之,《妇好墓》玉器,代表了商代晚期玉器的最高水平。

商代玉器特点

经过将商代早、中、晚3期代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相比较,商代玉器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商代晚期玉器种类基本包括了商代早期和中期玉器的所有种类

尤其是礼器类、仪仗器类和装饰品类,商代晚期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比商代早期和中期均有所增加。《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内玉援戈(见彩图).玉援为灰白色,内为曲内歧冠式,用青铜制成,上面遍镶绿松石片,说明商代晚期 已出现了“铜镶玉”工艺。铜内玉援戈这种“铜镶玉”礼仪器物及其商代晚期的动物形装饰品和一些玉人雕像等装饰品,还有一些玉龙、玉虎、怪鸟、圆雕艺术品及玉鳖、玉龟圆雕俏色艺术品。都是商代早、中期所没有的,其工艺水平也都超过前代,说明玉器的种类、功能及使用范围是逐步扩大的,至商代晚期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商代晚期玉器具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特点。

大量的玉雕动物和人像,多数采用了正侧面剪影的手法,突出玉雕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准确的轮廓线,雕琢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这种手法与近代剪纸艺术的表现手法及风格相似。如《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动物小兔,巧妙地利用了扇面形玉坯的轮廓,抓住小兔耳部、尾部和前后肢的明显特征,稍加雕琢,一只拱身翘尾,屈肢准备跳跃觅食的活灵活现的小兔便豁然出现,不仅象征性、夸张性极强,同时又富于装饰性。又如《妇好墓》出土的圆雕作品螳螂,抓住螳螂外围轮廓的特征,以简明的双线和单阴线勾勒出螳螂并拢的双翅和前屈的刀足,一幅准备跳跃腾 飞的形态,便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这种高度概括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集中。《妇好墓》中有的立体圆雕人物,主要抓住眼、鼻、口、发式等头部特征,而于下身一些琐碎细部,仅作象征性的勾勒,便生动准确地表现出玉人的完整形象。

商代晚期还出现了“俏色”工艺及其作品。发现于殷墟小屯村北一座地穴式房子中,包括玉鳖、玉龟、石鳖、石虎和石鸭等。作品虽不多,却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玉雕的较高水平。如一只昂首瞪目,四肢伸开向前爬行的石鳖,是巧妙地利用一块褐色与肉红色相间的石料雕成的,石鳖的背甲、四爪和双目呈褐 色;头、腹、腿呈肉红色,色彩分明,生动传神。另一只略呈龟缩状的玉鳖,背甲为黑色,头、颈、腹、爪为’灰白色。这种利用天然色泽形成的“俏色”,表现出了商代晚期高度的工艺技巧和新风貌。

商代早期和中期的玉器,多呈扁平状,采用浮雕手法,纹饰简单,一般采甩笔直的阴线,只有少数作品,纹饰较为复杂。商代晚期则出现了立体圆雕作品,纹饰粗细复杂,如立体圆雕人物,满头的头发以密集阴线雕出,身上还饰有兽面纹。绝大多数作品体现出象征性与装饰性相统一的风格。“俏色”作品 的出现,为商代晚期玉器增添了新的光彩。这些都是商代早、中期玉器无法比及的,反映出了制玉工艺逐渐深化的过程。

征玉制度的确立和玉作坊的普遍出现是商代晚期制玉的另一特点。

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当时已形成了独立的手工业制玉作坊。商代晚期,这种玉作坊已发展得相当普遍,殷墟是当时最大的制玉中心,《北堂书钞·衣冠部》引《逸周书·世俘解》说:“武 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可见,当时玉器的生产规模是相当大的,当时商代的每个城邑都设有玉作坊。如殷墟小屯村北曾发掘到地穴式、半地穴式房基各一座,出土了一些不同程度加工的玉料及玉龟、玉鳖等艺术品。从出土遗物来看,此处为商晚期王室制造玉石器的作坊。

新石器时代,因社会经济及交通还不发达,各部落之间的交流绝少,所以,各地制玉的玉材都取自当地。商代社会经济较新石器时代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各方国之间的物质交流也较为频繁,这就为商王室采取各地的玉料提供了方便条件,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商王室向地方取玉、征玉的记录,如《殷墟书 契后编》载:“庚子卜,争贞,……取玉于龠”。《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载:“戊寅囚,序殳贞,...征玉…”。又如一些出土的商代玉器,经鉴定确认,有来自新疆和阗的和阗玉,辽宁蚰岩的岫岩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其他一些地区的玉料,足以证明商王室的制玉玉料取自各地。这种由商王室向地方征玉制度的确立,反映了商代制玉业的蓬勃发展。

商王室的玉器,还有些是各地方国进贡的,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1件玉戈,内后端一面刻有“卢方皆入戈五”。意思是说:卢疗这个方国向商王室进贡了5件玉戈。从中也可以说明,商代各地方国也都各有自己的制玉作坊。

商代玉器玉料

商王室的玉料来自各地,向各地取玉征玉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即依靠进贡,相互交换或讨伐掠取,于是河南的独山玉,辽宁的岫岩玉,陕西的蓝田玉,新疆的和阗玉等都源源不断地向商王室集中。就玉质而言.新疆的和阗玉较其他地区的玉质更加细密,色泽更加柔润。商代晚期已认识到新疆和阗玉为玉}于巾的佳品,便大量使用和田玉。如《段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已有约300件经过了鉴定,鉴定结果有青玉、白玉、籽玉、青白玉、墨玉、黄玉、糖玉等玉质,其中大部分属于青玉,白玉、籽玉,青白玉很少,黄玉、墨玉、糖玉更少,这些玉料都是新疆玉。只有3件器嘴形饰,近似岫岩玉,l件玉戈有人认为是独山玉。按照现代矿物学的分类,上面约300件玉器绝大部分均系软玉,还有少量为硅质板岩和大理岩。大量新疆和阗玉的采用,使得商代晚期的玉器更加瑰丽多采。如《殷墟妇好墓》发现的怪鸟、羊头和牛3件小型玉雕,经鉴定都是新疆和阗白色籽玉。“籽玉”出自河谷,色泽更加柔润细腻。

商代玉器制玉工具

新石器时代的制玉工具与制石工具大体一致,商时已进入了青铜时代,商代晚期青铜的使用更加广泛先进。表现在制玉工具上,商代制玉已主要使用青铜工具,如管钻、桯钻、锯、丝锯等可能都是用青铜制成的。管钻一般用于体薄,孔眼大的玉器,如璧、瑗、环之类,戈上的孔也多采用管钻。桯钻为实心杆钻,一般用于体较厚、孔较深的器物,如小型佩饰、柄形器等,桯钻的孔眼口大底小,所以一般采用两面对钻,故两面的孔眼较大,中间较小。锯主要用来开料,如《殷墟妇好墓》玉器中,有的玉戚和玉戈上都留有锯痕。丝锯主要用来镂孔,如《殷墟妇好墓》出土有些玉鱼、玉块、玉璜的边齿都是用丝锯锼成的,玉凤冠部和尾部上的几处细长镂孔也是用丝锯锼成的。商代使用的砣机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岫岩玉的硬度只有摩氏3-4度,和阗玉的硬度为摩氏7度,因此,要求砣具的硬度更高,旋转的速度更快,碾玉用的解玉砂更要精选。砣机的旋转,可随意加工各种纹饰。商代晚期玉器纹饰的线条更加自然、流畅、舒展,说明商代晚期使用的砣机已进一步向后来的碾玉工具靠近了。

商代玉器种类

大琮

大琮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10.4厘米,射径4. 2-4.5厘米,射壁厚0.2-0.4厘米。玉质呈淡褐色,有棕色斑。外方内圆,两端射较高,不甚圆,其上各琢饰阴线4 周。中部呈近方形,四角雕出明显的凸棱,凸棱两则各刻较粗的竖线1条,里外均抛光,朴素无纹,端庄肃穆。此琮形制与清 吴大徵《古玉图考》所录“大琮”相近,因此命名。《古玉图考》中说:“璋与琮皆有射。……琮之制以口圆者为射”。可知,射 部为琮两端高出的圆口。

组琮

组琮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通高2.7厘米,射高o。4厘米,射径5.2厘米,射壁厚0.3厘米。玉质淡黄色,外方内圆,两端射较短,各饰凸弦纹一周。四角凸棱雕饰伏纹,大头圆眼,翼宽尾尖,四面中部饰有排列匀整的8-9条竖直阴线。此器形制规整,富于代表性,与清吴大徵《古玉图考》所录“组琮”形制相近,因此命名。此类组琮《殷墟妇好墓》还出土有3件。玉质分别是墨绿色、黄褐色、乳白色,大小相近,射均低短。

琬圭

琬圭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19.6厘米,上端宽4.7厘米,孔径1.1厘米,厚0.8厘米。玉质呈黄褐色,扁平长条形。上下端大体齐平,上端呈厚刃状,下端有一圆穿。穿上刻横线4条,横线上雕作方框,内刻变形云纹,其上又刻阴线10条,居中6条竖直,两边4条上端呈弧形。此器制作精细,与清吴大徵《古玉图考》所录“琬圭”形制相近,因此得名。此类琬圭《殷墟妇好墓》还出土有3件,其中1件玉质呈深绿色;另l件玉质一面呈深绿色,一面呈黄褐色;还有1件呈灰白色,似石质,无纹饰,上端呈弧形。

镇圭

镇圭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16.1厘米,下端宽4.2厘米,厚o.4厘米。玉质呈深绿色,有褐斑。扁平长条形,上端近平,下端平,下窄上宽,下端有圆穿,两面抛光,朴素无纹。与清吴大徵《古玉图考>所录“镇圭”形制相近。因此命名。

琰圭

琰圭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4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残长12.5厘米,上端宽6厘米%2,厚0.3厘5E7??。玉质呈墨绿色,扁平近长方形,上端内凹呈弧形,有刃,下端残缺。两面抛光,朴素无纹。与清吴大徵《古玉图考》所录“琰圭”形制相近,因此命名。

玉壁

玉壁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直径18.6厘米、孔径6厘米,孔壁高1.4厘米,边厚0.4厘米。玉质呈绿色,有褐斑。片状圆形,边径大于孔径,中有圆孔,孔周两面均有圆口状突出,孔壁较直,抛光。两面饰有同心圆刻线4组,外面1组由3条细线构成;里面3组由1条粗线,3条细线构成,线条流畅、规整。此器符合《尔雅·释器》:“肉(边)倍好(孔),谓之璧”的记载。中间孔周的圆状突起,大概是为做手镯而用的。此类玉璧《殷墟妇好墓》还出土有3件,玉质呈黄褐色和棕褐色,形制均较大,规整,光泽。以上4件玉璧,大小有依次递减现象,属于同一组合。

大玉璜

大玉璜: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18.4厘米,宽1.6厘米,厚0.3厘米。玉质呈黄褐色,弧形,近半圆,大而窄。两面纹饰基本相同。一端有两孔,一端有一孔。中部雕成侧身人面形,头上似戴高冠,高冠由变形云纹构成。细眉、方眼、大耳、身与尾象鸟,一足为站立状;尾下又有一个似戴高冠的侧身人面。此器刻纹奇妙,精致光泽。《殷墟妇好墓》共出土73件玉璜,其中12件作龙形,5件雕成鱼形,26件一端作鱼尾形,其余素面无纹。这73件玉璜,多数为环的三分之一,少数接近环的二分之一,另有少数为璧或瑷的三分之一。与《周礼·春官·大宗伯》郑玄注:“半璧为璜”的记载不合。说明商代晚期的璜制并不是拘于一格。

蟠龙玉块

蟠龙玉块: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直径6--6.3厘米、厚0.5厘米。玉质呈绿色。圆形,有小缺口。近缺口处有一较大的孔,呈半月形,与小缺口相连,孔与块面平,块边宽大于孔。两面均雕饰蟠纹,龙的头尾相接,头大尾短,尾齐平。龙口微开,露齿,角呈尖状,颈上有小孔,背脊作扉棱形。形制规整,雕琢精细,晶莹光泽。《段墟妇好墓》共出土玉块18件,玉质分别呈白色、绿色、淡绿色、深绿色、淡黄色、米黄色、棕黄色、黄褐色、褐色。9件雕成蟠龙形,5件雕作兀形,余4件均无刻纹。由此可以看出,商代晚期玉块形制规整,色彩绚丽.雕琢精致,工艺水平很高。

兽面纹玉簋

兽面纹玉簋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10.8厘米,口径16.8厘米,壁厚o.6厘米。玉质呈白色,半透明,有黄斑。圆形侈口,下腹微鼓,平底圈足,圈足直矮,稍向外展,器口下饰三角形纹,腹饰三组兽面纹,口向下,大鼻巨眉,臣字形眼,兽面纹上下饰有弦纹,近底部饰有菱形纹和小三角形纹组合而成的几何图案,圈足饰云纹和日纹.所有纹饰均以阴线刻成。此器造型美观,制作精细,工艺水平极高。出土时内置2件骨勺和1件铜匕,与另一件碧玉簋东西并列于椁顶上。有的研究者认为以上2件玉簋属于生活用恩。

弦纹玉盘

弦纹玉盘是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4.3厘米,口长H.6厘米。玉质呈白色,盘口呈圆角长方形,宽平沿,唇,腹微内收,饰有弦纹一周.圈足平底,圈足较高,两侧各有3个十字形孔,两端各有1个十字形孔。此器光泽精致,典雅美观。 玉援铜内戈:商代晚期玉质礼器。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通长27.8厘米,援长15.8厘米。玉援呈灰黄色,通体抛光,为长条三角形,上下出刃,中部有凸脊,援锋尖锐,为三角形,近末端有一直径0.5厘米的圆穿,末端插入铜内中。铜内前段近方形,上饰饕餮纹,后段作鸟形,目字形眼,钩嘴下弯,歧冠伸出后缘外。内前端有上、下阑,阑后有一稍下洼的榭、槽,上面留有木柄的朽木痕迹;前段近方形内和后段鸟形内遍镶绿松石片。此器制作极其精美,玉援薄而脆,显然为仪仗而非实用品。《殷墟妇好墓》还出土了一件玉援铜内戈,与此器形制稍有不同。玉援呈淡绿色,铜内略呈长方形,前后段内均镶有绿松石。

玉人

玉人是商代晚期玉质装饰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7厘米,圆雕。玉质呈黄褐色。跪坐姿,双手抚膝,五指分明,长脸尖额,鼻大口小,双唇前突,眉细长,大眼注视前方,两侧耳较小,头梳长辫一条,辫根在右耳后侧,由头顶盘后脑一周,将辫梢压在辫根之下。头上戴“颊”,“颊”为圆箍形,围头部一周,用以束发,“颊”前加一横置的筒状饰,除束发外,亦象征身份。顶露发丝,上有左右对穿的小孔,作为插笄之用,靠前又有一小孔。身上着衣,交领垂手胸前,袖长至腕,袖口较窄,腰束宽,衣下缘似及踝部,衣上饰云纹,腹前还悬一长条形“蔽轴”,下缘至膝部。腰左侧插有宽柄器。(可能是武器或可能是象征某种意义的器物),上饰卷云纹和节状纹,上端作卷云形,下端弯曲,象蛇头。此玉人衣冠讲究,腰插武器,神态倨傲,似为奴隶主形象。《殷墟妇好墓》共出土玉人13件,包括圆雕人像及人头5件,浮雕人像及人面7件,人兽合体头像1件;这些玉入神态各异,表情生动,衣纹柔和谐调,头像、冠式、发式、衣式雕琢精细,不仅为出色的玉雕珍品,也为商代人种及服饰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玉凤

玉凤是商代晚期玉质装饰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13.6厘米,厚0.7厘米。玉质呈黄褐色,浮雕。头部似鸡,颈较长,尖嘴圆眼,冠上缘为齿状,下缘与头顶相连,中有两孔。雕琢极精。短翅长尾,翅上雕有阳线翎纹,尾羽分作两股交叉相连,腰间有一突起圆钮,上有小孔,可供系佩。玉凤呈侧身回首状,姿态美观生动,是目前所知最早关于风的艺术形象。

怪鸟负龙

怪鸟负龙是商代晚期玉质装饰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11.3厘米,宽4.5厘米,厚0. 3-065厘米。玉质呈黄褐色,龙尾呈淡绿色。此器雕为3段,上端为玉龙,中间为怪鸟,下端一座象征云彩。怪鸟尖嘴下弯,圆眼分明,头上出两个钝角,尖尾短而上翘,身饰云纹,鸟为站立状,一足立于“座”上,上饰云纹,象征云彩。鸟背上又驮一龙,首略昂起,张口一角,龙身上竖,尖尾内卷,作腾飞而起状,龙身、尾饰菱形纹,胸饰目字形纹。此器为怪鸟负龙升天形象,构思新颖、奇特,雕琢精致,是难得的珍品。

玉蝉

玉蝉是商代晚期玉质装饰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4.8厘米,高1.4厘米。玉质深绿色,圆雕。大头尖尾,圆眼外凸,头后饰有阴刻横线,背有刻饰的脊棱,双翼较短,以阴线刻成,纹饰简练,象征性强。头部前端有一圆孔,直通腹部,可供系佩。目前所知最早的玉蝉,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汉至魏晋玉蝉多用于含玉。

玉龙

玉龙是商代晚期玉质装饰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8.1厘米,高5.6厘米。玉质墨绿色,一面微呈褐色,圆雕。首部较大,微昂;臣字形目,眉细而弯,眼珠突起;鼻略上翘微凸;一双钝角后伏。中脊饰有齿状扉棱,龙身蟠卷偏向左侧,尾尖内卷,一侧靠近首部。两足前屈,各琢四爪,通体饰菱形兼三角形鳞纹,左足外则饰有云纹,右足光素无纹,下颌中间有一上下对钻的小孔,可供佩带。此器布局巧妙,雕琢精致,为研究商代玉龙形态的代表性作品。

俏色玉鳖

俏色玉鳖是商代晚期玉质艺术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小屯北地穴式房址中发现。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立体圆雕,略呈扁形。龟颈半龟缩,两眼突起圆睁,四足微前伸,呈欲行欲止状态。背甲为黑色,头、颈、腹、爪均为灰白色。此龟是利用玉料的天然色泽以俏色手法雕成,维妙维肖,表现出极高的玉雕技艺。

玉虎

玉虎是商代晚期玉质艺术品。1976年河南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14.1厘米,高3.5厘米。玉质呈深绿色,圆雕,体长圆,方首龙角,口张开,利齿外露,八字形,方形大眼注视前方,尾下垂,尾尖上卷,身饰云纹,尾饰节状纹,作行走状,显示出一付虎视眈眈的样子,形象逼真传神。另有1件圆雕玉虎与此器形象基本一致,亦属于艺术品。还有2件圆雕玉虎.4件浮雕玉虎.或作急驰状:或作行走状、或作伏卧状,各具特色,雕琢精致,上皆有孔,可供佩带,属于装饰品,均出土于《段墟妇好墓》。

商代玉器图片欣赏

  • 商代玉器牙璋

  • 精美的商代玉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