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宁发现一进士匾 清代金榜学生给“教育厅长”立匾

 红叶思秋 2015-06-02

广西新闻网记者 潘登 通讯员 陆建德

6月8日,高考尚在酣战中,南宁市良庆区的文物工作者在大塘镇太安村那廖坡发现了一块与考试制度有关的古匾。值得注意的是,是由清代咸丰年间的“金榜”高中学生(贡士)陈际良给当时的广西学政鲍源深题写的“进士”匾。悬挂于门楣、厅堂或亭榭等建筑上的题字牌匾,在内容上多为铭功、颂德等,而由贡士给进士题写的“进士”匾更是少见。6月9日,广西历史学者吴晓博士结合牌匾,向记者讲述了两位名人之间的一些故事。

那廖坡“进士匾”有何来头?

写有“进士”字样的木制大牌匾如今悬挂在良庆区大塘镇太安村那廖坡陈家祖屋大门上方。70余岁的屋主陈伯称,牌匾为祖辈留下来的,他也不知道有多少年头。

古匾为木制横匾,长109厘米,宽46厘米,尽管板材厚实,但是在岁月的侵蚀下,原本是红底金字现已变成青底红字。

记者看到,牌匾的题头为“钦命翰林院侍读学士提督广西学政鲍源深为”,牌匾正中则刻着苍劲有力的“进士” 两个大字,落款为“咸丰十一年(1861年)辛酉科岁贡士陈际良立。”匾右上角刻有篆印一枚,匾左下角刻有篆印两枚。

“这牌匾很有意思,挂在陈家的进士匾的‘主人’不是陈家人,鲍源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吴晓博士分析辨认后认为,这牌匾是陈家人——贡士陈际良给进士鲍源深立的。

贡士为何给进士立匾?

据介绍,贡士陈际良,是近代名人,为辛酉年(1861)考取贡士,他的事迹在邕宁县志(1937年版)和邕宁教育志(1994年版)以及陈家的族谱(民国十五年)中均有历史记载。

吴晓分析道,1861年鲍源深到广西任学政(相当于现在的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上任时间与立牌匾的时间一致,这就更加能确定这牌匾就是给鲍源深立的。贡士陈际良为何要给进士鲍源深立牌匾呢?

   据介绍,在清朝科举制度中,国家级考试有分两种:殿试和会试。殿试三年一考,由皇帝做主考官,有举人资格的人方能考殿试,考取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第四名以下为进士。而会试,考取第一名为贡元,第二名以后为贡士,贡士与进士同等级别,贡士可做地方官,亦可做国家最高学府的教职。

“除了表达对鲍源深的敬仰之情,还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吴晓告诉记者说,“自己给自己立匾总不太合适,而当年考到贡士陈际良就用这种比较含蓄的做法,给同等身份的人立这么一块匾,给他人添色也为自己增光,主要就是为了光耀门庭,彰显陈家的荣誉”。

立匾人受匾人是何关系?

那么,鲍源深进士是何许人?他与陈际良之间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鲍源深是一个传奇人物,人称‘五部侍郎’,身为朝廷一方大员,他办学劝读,并尽其所能为人民做些好事。”据介绍,鲍源深为安徽人,为清道光年间的进士,是一个开明的清代官员。咸丰年间,他曾经帮助恭亲王弈忻办理洋务运动,支持“师夷长技以制夷”方略,后擢升先后担任工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吏部、兵部、户部右侍郎。后辞官归里后,变卖田产数百亩,在西梁山创立义庄,赡养族门年老孤寡。

而牌匾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也正是他出任广西学政之后。而在广西任学政期间,鲍源深深感“章程紊乱,而寒畯亦无书可读,于是厘订新章咨部,并疏请开局,重刊钦定经史诸书,以惠多士,得旨允行”后,办书局,使千家万户学子得到读书机会。可能正是他这种立主劝学的思想,得到了广大学子和科举仕人的支持,受到敬仰。当然,也有可能两人之间有着特殊的因素,如老师与门生之间的关系。

吴晓说:“现在,这样的匾额在南宁发现得很少,它对于研究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和当地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